遥远的骑兵我经历的骑兵训练(遥远的骑兵我经历的骑兵训练)

我六八年二月到七三年三月当兵五年,其中两年骑兵三年步兵,对这两个兵种都有所经历和体验,与我而言是一种很好的磨砺和收获,我由衷地感到这五年兵当得值,它让我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这段时间,正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部队的政治学习分量比较大。在军训和政治学习的时间分配上,从一开始的4:6,5:5,到后来的6:4,7:3,军训时间越来越多,量也越来越大。

骑兵部队的训练说白了是两大技能、三大部分。两大技能就是步兵技能 骑兵技能。骑兵和步兵相比多了一匹马,这在战术和技术上发生了很大变化,做为军人,必须掌握骑兵的全套技术。要会打仗、会走路、会骑马。具体到军事训练,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是步兵作战技能。所有步兵陆地作战技术骑兵都要掌握。军姿、队列、踢正步,瞄准、投弹、练刺杀。军人的起码要求是整齐划一、快速敏捷、线角分明、令行禁止。当兵的只要是兵,无论什么兵都讲究队形。不管你是步兵、骑兵、装甲兵,也无论你是飞机、军舰、搜救犬。行军、训练、吃饭自不必说,就连上街也要求你两人成排,三人成行。宿舍的被子没人看也是整整齐齐的“豆腐块”。我当兵时最不喜欢的是练瞄准。但是不喜欢也得练。机枪、步枪、冲锋枪,三点成一线,“咯噔”击发了再重来,枯燥无味自不必说。但首长有要求就坚决照办,我当班长时自己不喜欢还是要求大家好好练。

其次是马上格斗技能,即马刀劈杀、乘马射击训练。这是骑兵最重要、最基本的技能。如果一个骑兵不会马上劈刀、马上射击,不具有攻击力,仅仅用马代步,那这个骑兵就是个中看不中用的废物。我们最开始的训练是先从地上练起。一是骑马蹲裆式。先是空手蹲,然后手握马刀,刀尖朝上蹲。一蹲就得30分钟,缓口气再蹲。二是骑墙头练骑姿,再拿起马刀练劈刺。左劈、右劈,左挡、右挡,左下刺、右下刺等。一天下来腰酸腿疼,胳膊都举不起来。三是上马。先是骑光背马,不备马鞍子。这是为安全起见,也是血的教训。听老兵说,过去我们部队就发生过新兵被马拖死的事。那是新兵初次骑上马、鞍踩上马蹬,结果马受惊狂奔,人掉下马脚还挂在马镫上,被马拖着跑,人磕着马,马更惊、跑得更快,结果头被地磨掉了一半、面目全非。我们第一次接触军马,围着威风凛凛的马转圈,不要说骑它,连靠近都有点害怕。不敢骑马,更怕摔马是我们每个新兵最大的心病。记得第一次全连牵马集合,连长亲自演示坠马。连长骑着马由远处飞奔而至,到了队伍前,只见连长身子一歪从马上栽了下来,马往前跑了几步站住了,连长毫发无损地站起来,走到队伍前说:“骑兵不掉马让步兵掉马吗?当兵不怕死,怕死不当兵!该死的娃娃球朝天,不该死的活了一年又一年。掉马没啥了不起,你们看我不是好好的嘛?掉几次就好了。”我们连长叫秦仲林。他说的这些话我一辈子也忘不了。然后他又上了马,边说边示范,告诉我们掉马时的要领。保持歪头缩肩、收手的姿势。或者顺手拉一下马鞍子,争取不要头落地就行。只要掌握了要领,就不会摔坏头和胳膊。有了连长的鼓励,我们新兵骑马的胆子陡然大了起来,在班长的带领下骑上马转了一圈。时间不长,迅速过了骑马这一关。

遗憾的是几乎没有进行过乘马射击。当时正处于“文革”期间,一是政治学习时间偏多,挤占了军训时间,二是我们连三个建制排参加了“支农”工作队,回来不久部队整编,骑兵改步兵了。

当时的训练到了全副武装环节,做到配齐刀枪,人、马合一,熟练掌握武器装备。说到武器装备,骑兵连和步兵连最大的不同是每人一把马刀,其次是骑兵连各有一个单独火力排,配置重机枪班、炮班、火箭筒班。我是重机枪班的,一个班两挺重机枪,分为两个战斗小组。班长、副班长和其他排的班长、副班长同样,各配置一杆折叠式冲锋枪。这种冲锋枪短小精悍,特别适合骑兵部队使用。其他排的战士均配备半自动步枪。因为我们排的特殊性,部队由骑兵改为步兵后,机枪班和炮班的战士分别去了机枪连和炮连。当然这是几十年前的骑兵装备,与今天的部队装备相比早已是天壤之别了。我们的马刀是压在马鞍左侧的腿下的,枪背在身上。一旦有事,右手可以迅速抽出马刀应对。可能也不是所有的骑兵都是这样着装。听老兵说,他们看见四川的骑兵马刀是斜挎在身上的。再往下的训练是骑兵队列,马刀攻防,马队行军,扇形进攻等等。

第三是跨越障碍技能。骑兵所有人员骑马跨越固定障碍,不得低于90公分;战斗技能达到120公分。此外还有水平障碍、单一障碍等,都有考核指标。我们连部的后面、草料场东面的训练场上,有几条用土坯砌成的狭长跑道,另一头设置了各种障碍,比如不同高度、宽度的固定障碍或者活动障碍、水平障碍等。训练时,战士策马沿着跑道飞驰而来,一越而过不同的障碍。这时连长或者排长,手提马鞭站在坝头障碍一侧。有的马和人一样胆子小,到了障碍前一个躲闪或者骤然一停,这时候两侧的鞭子就会抽了上去,逼着马跨过障碍。由于马的骤停、躲闪,马上的人猝不及防就会摔下马来。若无大碍,连长会让你上马重来。这个训练最容易坠马受伤,也是所有新兵最为紧张、害怕的一关。

其实不光是这样的训练容易受伤,但凡是骑马训练都会受伤。记得有一次我们在山坡上练习进攻,全连100多匹马成扇形往前方目标冲锋的时候,我和右侧的马几乎撞在一起。我急忙往左侧勒了一下马缰绳。由于我的马口过于敏感,俗称“马口软”,

遥远的骑兵我经历的骑兵训练(遥远的骑兵我经历的骑兵训练)(1)

遥远的骑兵我经历的骑兵训练(遥远的骑兵我经历的骑兵训练)(2)

遥远的骑兵我经历的骑兵训练(遥远的骑兵我经历的骑兵训练)(3)

遥远的骑兵我经历的骑兵训练(遥远的骑兵我经历的骑兵训练)(4)

遥远的骑兵我经历的骑兵训练(遥远的骑兵我经历的骑兵训练)(5)

遥远的骑兵我经历的骑兵训练(遥远的骑兵我经历的骑兵训练)(6)

遥远的骑兵我经历的骑兵训练(遥远的骑兵我经历的骑兵训练)(7)

遥远的骑兵我经历的骑兵训练(遥远的骑兵我经历的骑兵训练)(8)

遥远的骑兵我经历的骑兵训练(遥远的骑兵我经历的骑兵训练)(9)

遥远的骑兵我经历的骑兵训练(遥远的骑兵我经历的骑兵训练)(10)

遥远的骑兵我经历的骑兵训练(遥远的骑兵我经历的骑兵训练)(11)

遥远的骑兵我经历的骑兵训练(遥远的骑兵我经历的骑兵训练)(12)

一勒马嚼口马一回头,一下子乱了脚步,结果连人带马摔在地上。我的左腿来不及抽出,被马压在身下。我的班长史振林把我扶起来,脚都不敢沾地,一动钻心地疼。连队卫生员说压伤了骨头。那时候也没有去医院拍片子,看看伤的怎样,只是休息了一个多月。几十年以后我伤了脚,医院给我拍片说,左脚有明显陈旧性裂纹,我这才想起来是那次留下来的旧伤痕。

此外还有各种地形、各种天气状况下的紧急集合、急行军等。骑兵行进一般都是按照排、班顺序一字队形前进。全连一百多匹一色的黑马,马头接马尾,拉开距离差不多有一、二华里长。全副武装的骑兵队伍,马蹄嘚嘚、风驰电骋,那个气势,那个威风令人神往。骑兵的马大都争强好胜,不甘落后,都想当头马。行军中若控制不好自己的马,很容易冲乱队形,扰乱秩序。只要是行军,连长的马一定是第一个。往后便是排长,一排二排三排四排,排里再从班长,一班二班、副班长往上,以此类推,全连副连长断后。有一次公路行军,马速从中速转向快速,行进的马陡然来了精神,都想往前冲,大家迅速控制好自己的马,保持队形。这时我们10班的六五年陕北老兵马福禄,他的马外号“二杆子”忽然勒不住了,一下子冲出队伍,往前面狂奔,竟然要和连长的马争第一。当即被连长喝斥一顿,他才笑嘻嘻的收紧马回到队伍里。其实这个马福禄本身就有点“二劲”,他也是借着这股劲想出风头罢了。要想勒,没有勒不住的马。

还有一次,我们连黎明时紧急集合,连长带着队伍,越过公路、溪流,坡地、山涧,沿着山谷盘旋而上,来到山顶。当时天阴着,山谷里雾气昭昭,乌云好像压在头顶上,看不见太阳,周围一片湿气,我们如坠雾里云中。到了山顶,却好像到了另外一个世界:红红的太阳挂在东边,天是那么的蓝,脚底下白云翻滚,填平了山涧沟壑,苍苍茫茫,就像大海一眼望不到边。远处高一点的山头漏出云海,就像一个一个的坟尖。我们牵着马站在山顶,被眼前的景色迷住了。真是“天外有天”呀!天外的世界是这么美丽,这么壮观,真叫人心旷神怡,忍不住想大叫几声。这种心情真是无法形容。想起【金光大道】这本书里,高大全从县里回到村外,看见自己生产队地里的麦子穗大粒饱、金黄灿烂,随风起着波澜,高兴的心情无法表达,他想唱不会,想喊不好意思。那种意境,就是我当时的心情。

我敢说甘南的云海奇观,完全不亚于峨眉山金顶云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