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句子论语(不服就干的曾子)

2022年5月6日,我的学习心得:,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句子论语?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句子论语(不服就干的曾子)

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句子论语

2022年5月6日,我的学习心得:

1、《论语·泰伯》第三章(8.3):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我试译之:

曾子得病了,把门下弟子叫到跟前说:

“把我的脚抬起来!

把我的手抬起来!

《诗经》上说:(我们做人)‘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但是,从今天到以后

我知道我不需要这样了

(命运这个)小子!”

我的理解:

我仿佛看到了曾子得病后大彻大悟,以轻蔑的口吻,当着众弟子们的面,向命运的挑战发出了自己的怒吼:

“我不要再束手束脚!

放开我的脚!

放开我的手!

小子!

请放马过来!

2、《论语·泰伯》第四章(8.4):

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

我试断句:

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

我的理解:

曾子得病了,孟敬子来探望。曾子对他说:“鸟在快死的时候,其叫声中透着悲凉,人在快死的时候,所说的话,却接近“善”的境界。(我想啊,)君子在这里看重的是这样三个方面(所以才离“善”这么近):

第一,说话时,神采飞扬,这样才是非暴力沟通,让听者毫无压力;

第二,说话时,和颜悦色,这样让人觉得可靠;

第三,说话时,出口成章,气质如兰,这样比粗俗不知道高明多少倍!

至于笾豆等繁琐的礼仪流程,有专业人士安排就够了,君子并不看重。

3、《论语·泰伯》第五章(8.5)

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我试断句:

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我的理解:

在这里,曾子对昔日好友颜回,在做人做事,待人接物方面的杰出表现(近“仁”)非常羡慕,溢于言表:

第一,不耻下问,择其善者而从之;

第二,对待他人不张狂,不彰显自我,好像隐身了一样,让人没有任何压力;

第三,他人若不小心冒犯了自己,也不去计较。

4、《论语·泰伯》第六章(8.6):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我试断句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我的理解

曾子说:(有这样的人)非常值得信赖,我们甚至可以将六尺身高的孩子托付给他;(有这样的人)非常靠谱,能够安心的把一个国家托付给他;(有这样的人)高风亮节,在生死关头,谁也不能夺其志,改变他的气节。

紧接着,曾子自问自答:

这样的人,是君子吗?

这样的人,肯定是君子!

樊登老师总结道:“我觉得这段话里,有我们中国人的英雄主义。中华民族不仅有孔子和颜回那样温文尔雅的人,也有像曾子这样有气节、有血性、内心澎湃、具有英雄主义色彩、性格底色鲜亮耀眼的人。在中国历史上,“临大节而不可夺”的人历代都有,这是我们中国人的文化传统!”

太到位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