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必要学繁体字吗(中小学生要重新学繁体字)

孩子有必要学繁体字吗(中小学生要重新学繁体字)(1)

文/叮当派

叮当派,专注5-12岁儿童语文学习的趣味精读导师与时间管理教练;持续推送教育热点、时间管理技巧、高效能语文学习方法等丰富内容,与您共同见证孩子的成长与进步!欢迎转发、收藏本文~

有一个笑话:

说台湾小学生和大陆小学生都被老师罚抄写。一个词抄写100遍。结果,台湾小朋友抄写到“忧郁的乌龟”五个字,抓狂了!

孩子有必要学繁体字吗(中小学生要重新学繁体字)(2)

憂鬱的烏龜!憂鬱的烏龜!憂鬱的烏龜!憂鬱的烏龜!憂鬱的烏龜!憂鬱的烏龜!憂鬱的烏龜!憂鬱的烏龜!憂鬱的烏龜!憂鬱的烏龜!憂鬱的烏龜!憂鬱的烏龜!憂鬱的烏龜!憂鬱的烏龜!憂鬱的烏龜!憂鬱的烏龜!……

大陆小学生,笑了。

近期,有政协委员提出《关于在全国中小学进行繁体字识读教育的提案》。教育部对此作了回应,并冲上了微博的热搜。

孩子有必要学繁体字吗(中小学生要重新学繁体字)(3)


教育部日前在官网公开相关答复:

①文字作为记录语言的工具,应当便于使用。自古以来,汉字由繁趋简的发展演变趋势十分显著。

②有数据表明,多数人基本能够认读繁体字。

③根据相关法律,学校教学应依法使用规范汉字。目前中小学经典阅读和书法教育中已有涉及繁体字教育有关内容。

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1478号(教育类177号)提案答复的函

教提案〔2019〕第42号

您提出的《关于在全国中小学进行繁体字识读教育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简化汉字“因简害义”“有损汉字的艺术美和规律性,不利于文化传承”问题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工具,作为工具,应当便于使用。自古以来,汉字由繁趋简的发展演变趋势十分显著。简化字伴随着汉字的产生而发展,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早在甲骨文和金文中,汉字就有了简体形式;南北朝以来楷书、草书、行书中也不断有简体字产生。现行简化字即是遵循约定俗成的原则,通过搜集、整理、筛选千百年来在民间通行的简体字,在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确定简化字体并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行后确定的,具有历史继承性、体系性和深厚的群众基础。从汉字形体构成的规律看,形声构字是主要的构字方法,如果仅从会意字方向去理解汉字,就背离了汉字构形事实。

此外,文字并不完全等同于文化,文字是记录、传递文化信息的工具,中华文化的大量信息是通过汉字记录下来的。要读懂这些信息首先要能读懂汉字记录的各个历史时期的汉语书面语,但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汉语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现在通过文字资料了解古代文化信息的困难主要在于记录这些信息的语言从古至今发生了很大变化,认识繁体字的人不经过专门的古汉语、古代文化知识等的学习、培训,也一样读不懂古典诗文,不能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知晓中国文化的由来。同样,现在古典诗文都已经有简化字版,如果不经过专门训练,也一样读不懂。

另据国家11个部委(局)组织的“中国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对全国阅读繁体字书报困难程度调查的数据显示,阅读繁体字书报“基本没有困难”和“有些困难但凭猜测能读懂大概意思”的比例占58.69%;“困难很多”的比例占41.31%,多集中在西部省份。这表明,多数人基本能够认读繁体字。

二、关于中小学繁体字识读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明确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因此,学校教学应依法使用规范汉字。

但在中小学经典阅读和书法教育中,会涉及繁体字教育有关内容。经典阅读方面,教育部积极推动中小学经典阅读,按照《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等文件相关要求,实施中华经典诵读工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教育体系创新计划等,使广大青少年亲近中华经典,青少年在学习经典的过程中,会接触繁体字文本,认识繁体字。书法教育方面,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教基二﹝2013﹞1号),明确书法教学中文字的使用要求:“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有关规定,硬笔教学应使用规范汉字,毛笔临帖要以经典碑帖为范本”,经典碑帖中也会涉及繁体字。

当今语言生活中,繁体字仍将在发展文字艺术、加强两岸四地以及海外华文区沟通交流等方面发挥作用。我们将在坚持国家文字政策的前提下,充分调研,开展繁体字相关研究,更好地为社会提供语言服务。

感谢您对教育和语言文字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有必要让孩子学习繁体字吗?

关于恢复繁体字,各位网友都是怎么看的呢?

@陈立新:学校教育重拾一些有生活含义、反映祖先智慧的繁体字,有利于传承汉字文化。汉字是象形文字,好多字一看字形就大体知道其意。一些汉字的简化削弱淡化甚至看不到了这种象形的特点,使得年轻人感受领悟不到我们民族文字的优美。将一些有生活含义、反映祖先智慧的繁体字回归课本,对传承和发展汉语文化有推进作用。
@陶玉山:繁体字有其自身艺术魅力。而好多汉字经过简化后,只看字形难以知道其意,更缺少艺术的魅力。部分繁体字回归课本是必须且应该的,让我们的后代从中看到民族文字的美妙和精湛,使得这种独有的文化不间断地传承下去。

孩子有必要学繁体字吗(中小学生要重新学繁体字)(4)

@李梅杰:文化的传承,简体字同样能够担当起传承的载体。汉字字形只是一种符号,相对于拼音文字而言,汉字难写是世界公认的。现在的简体字里面还有不少笔画繁多的字形,也不适宜再简化了。尊重汉字的稳定性,是传承文化的基础。
@宿长学:有时间和精力去普及繁体字的识记,还不如号召更多的学生和家长重视汉字的书写。了解汉字的生活意义、感受祖先在汉字创作中的智慧,应当强调汉字的识记和书写,而不在于学习的是简化字还是繁体字。简化字基本继承了繁体字的特点,大部分的简体字也基本反映了象形文字所应该象征的意义。

写简识繁更加可行
@王婷:尝试恢复一部分繁体字,既可以传播祖国文字之美,又可以让书法艺术传承下去。其实,古代书籍可以用繁体字印刷,而现代的新的出版物则还是用简体字。对一些富有文化底蕴的繁体字,我们不必非要能书写,但起码可以认识,能够体会到里面的含义,特别对中小学生来说,了解一些这样的知识对他们的全面发展很有好处。

孩子有必要学繁体字吗(中小学生要重新学繁体字)(5)

多管齐下传承民族文化
@庄秋燕:传承民族文化的方式有很多,并不一定非得要书写繁体字不可。阅读简化汉字版的经史子集、学习唐诗宋词、认真演练毛笔书法、学习国画创作、学唱各种各样的地方戏曲、学习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等等,都是继承传统的好做法。其实推行简化汉字的工作,并没有危害到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知,繁体字进课本,也不是那么必要。

孩子有必要学繁体字吗(中小学生要重新学繁体字)(6)

繁体字让文化视野更宽阔
@钟倩:繁体字回归课本,有着深远的社会意义。一是让孩子们认识与了解传统文化,提高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这也是良好的教育;二是可以拓展孩子们的视野,对思维逻辑、文化视野、个人见识等都有益处;三是认识繁体字,在阅读古籍、挖掘本土文化方面都会得心应手。

孩子有必要学繁体字吗(中小学生要重新学繁体字)(7)


网友亲历

读古典书籍求助百度

@晓慧:我的女儿很喜欢读古诗和古典书籍,前段时间还买了一套竖排的《史记》,上面全是用繁体字写成。由于很多繁体字不认识,造成了女儿的阅读障碍。女儿遇到不认识的繁体字,先猜一下其对应的简体字,然后到百度上查一下简体字对应的繁体字是否如书中所写。当然,也有猜不到的时候,女儿干脆找出简体字版的《史记》对照来看。

到台湾旅游成了“睁眼瞎”

@陶玉山:老友的孩子去台湾旅游后大发感慨,说别看他是大学生,台湾街头巷尾、酒店、景区的指示牌好多都是繁体字,看着面熟却不认识,为此觉得很没有面子。简化字只是我们内地实行的,在港澳台,东南亚等地,都是我们所说的繁体字。正如这位老友的大学生孩子所言,不认识繁体字,到这些地方如同睁眼瞎,很影响沟通交流。

孩子有必要学繁体字吗(中小学生要重新学繁体字)(8)

台湾街头


建议

其实,传承中华文明,没有必要把眼光局限在识读和使用繁体字上。就像教育部在回复中所说:“认识繁体字的人不经过专门的古汉语、古代文化知识等的学习、培训,也一样读不懂古典诗文,不能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知晓中国文化的由来。”

如今通用的简化字,完全无碍传承古典文化。在国学等文化领域,繁简可以共存;了解历史,阅读旧籍,让孩子们认识一些繁体字,未尝不可。但无论是中小学教学,还是实际运用,都大可不必弃简从繁了

关于中小学生学习繁体字这个事,您有什么观点呢?欢迎在下方与我们交流、讨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