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月圆的日子里总想起什么(年在异想天开的细节里)

换一种玩法,生活的仪式感就在这些异想天开的细节中得以铺展推陈,带来无穷乐趣。

在月圆的日子里总想起什么(年在异想天开的细节里)(1)

日子飞快,转瞬间春节就在眼前,怎样过好一个有品质的新年成了最热门的话题。“穿新衣戴新帽”太过小儿科,线上线下代购淘宝再加私人定制,各种衣帽衫履早已把衣柜塞个满满;红包压岁钱贺岁金条生肖金锁,还未出手就遭到孩子们的鄙视,不如直接微信转账来得爽气;“红灯笼农家年夜饭”和“碧海蓝天世外桃源”,也渐渐沦落为欢度春节的老套路。人人头疼,不知这个新年,究竟该怎么过。

身为主妇,我一样烦恼。然万法归一,不如删繁就简,在生活日常上巧做文章。

选一个有暖阳的早晨,在餐桌上插一瓶蓬勃的野菊,铺几块丽江带回来的纳西族粗麻餐垫,煮一壶酽酽的普洱,去配那一碟色彩缤纷的鲜花饼。红色的是玫瑰花饼,橘色的是菊花饼,白色的是茉莉花饼,黄色的是玉米鲜花饼,紫色的是紫薯鲜花饼,鲜艳的色泽和芬芳的口感,那是把大自然的精华吃到了嘴里。在杨学进老师一首欢快的《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乐曲声中,云南少数民族纯朴热情的气息扑面而来。沐浴在阳光中,一家人散漫聊起云南旅游时的情景,追忆往昔欢愉,不负似水流年。

墙上挂了一年的画也该换了,换上一幅陕北农民画,三两棵榆树底下,米脂婆姨正在河边洗衣捣砧,爷们儿赶着牛踏着暮色而归,一曲信天游透过CD播放器激昂高亢地吼出来,直撞天花板。此时蒸锅里的黄馍馍出炉了,这种由糜子面发酵裹着红枣和豆子的粗粝食物,携带着黄土高原的粗犷和野性,在南方人细腻敏感的口腔里翻滚与搏杀,带来完全不同的动感体验。还需一碗熬得稠稠的粟米粥,薄薄地撒一层冰糖,宽和大度地,贴心贴胃地,抚慰我们被过度撩拨的味觉。小人捧起一只大号的蓝边土陶碗靠墙蹲下,父母心领神会地相视一笑——这才是陕北风格正确的打开方式。

仍恢复家常模式吧,将喝腻了的英式红茶换成一杯“魁龙珠”,看那茶珠慢慢舒展,撑开,延伸,在透明的玻璃杯里轻舞飞扬。此时不必吝啬杯杯盏盏,有多少家什尽管使出来:五丁包用小笼,千层糕用小盘,烧卖用小碟,再用更小的碟,切细细的姜丝,浇上正宗的镇江香醋。返身取出珍藏的G20量身打造的竹制“印月筷”,小人突发奇想用她的青花瓷埙作了筷架,尚未下箸,筷头已是风月无边。只需得小心,桌上留有一小盒未及收拾的鹅蛋粉,和四处散放的“谢馥春”香囊,如绿杨城郭里,大诗人杜牧倾慕的扬州美女一般,正幽幽地、婷婷地,发出兰麝之香,叫人未饮先醉。生命就该浪费在这些美好的器物上,不是吗?

再接下来懒得折腾,索性轻点鼠标,从网上把各色丸子搜罗一堆,蟹籽丸、芝心包、青虾滑、海胆仙桃、芝士年糕……最好选那些平日里不怎么吃的,与陌生食物亲密接触才来得有趣。这次不吃寻常的川渝火锅,改为新式的豆捞火锅。一样混搭,一样热闹。只不忘,在云蒸霞蔚声色犬马中,留一点细细的声响,让一代宗师红线女那尖尖细细爱恨鲜明的唱腔穿越时空前来助兴;也可以顺手放一碟哭哭笑笑无厘头的周星驰电影,你只管操着洋泾浜粤语争相高喊“捞起捞起”……喜气洋洋最是贴切,自娱自乐才是正经。

菜还是那些菜,人也是那些人。换一种玩法,生活的仪式感就在这些异想天开的细节中得以铺展推陈,带来无穷乐趣。(湘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