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管理矩阵理解(时间矩阵能力边界)

职场上,经常有人犯拖延的毛病,有些人甚至“病入膏肓”,用过很多副药仍然无济于事:

有的朋友说,我每次都发誓以后不再托了,可是到了下一次依旧拖拖拉拉,这个过程真的是痛不欲生。

对待拖延症究竟有没有秘诀呢?今天,我们就来好好探讨一下,究竟怎么样才能改掉拖延症。

时间管理矩阵理解(时间矩阵能力边界)(1)

首先,我们来看看拖延症发作时的具体表现

①特点一:爱找借口

凡事爱找借口,是习惯性拖延症患者的经典曲目。比如:

这项工作的难度远远超过了我的能力;

我有催客户啊,但是客户一直说,必须等他们老板签字;

最近我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不小心就把这件事给忘掉了;

领导的要求太高了,工作的完成时间太紧了;

其他人都不配合,我又有什么办法呢?

患有拖延症的人,永远都能为不能办到的事情找到借口,而且,总能找到各种各样的理由为自己辩护。

找借口非常容易,它极大的缓解了你事情没有做成的焦虑感,和由此产生的对自己的责备,它是拖延症患者最好的搭档

时间管理矩阵理解(时间矩阵能力边界)(2)

②特点二:“完美主义”

“完美主义”也是拖延症的外在表现。看上去总是用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什么事情都达不到他的标准,只好一拖再拖,不得已才成了拖延症。

某公司有一名文案小刘,每次写稿之前都会大量的查阅资料,广泛阅读同类广告文案,看上去特别认真。但是,小刘几乎从没有按时交过稿子。

每次问她,她就两手一摊:“没法子啊,不够完美,我也没办法交稿!”

完美都是相对的,完成任务却是必须的,假如你跟完美还有一段距离,那也别再拖了,先完成再完美,别给自己找借口,打着完美的幌子,拖着任务完成的时间。

时间管理矩阵理解(时间矩阵能力边界)(3)

③特点三:不愿意承认自己时间观念差

面对一项具体任务,他们很难在心里确定完成任务的具体时间,总是设立模糊的时间。

假如一天能够完成,他们就会想,上午做不成没关系啊,下午可以继续。如果下午也没完成,他们又会说,没关系,晚上可以继续,一直拖到必须交付的时间,他们才懊丧的承认,接下来真是没时间了。

这类人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慢慢来,反正还有时间”,他们从来没有严格到几点几分必须完成任务的时间观念,指望慢中出细活。结果往往是时间不够,紧赶慢赶敷衍出来了一份“粗活”,赶出来的工作质量能好的哪里去呢?

时间管理矩阵理解(时间矩阵能力边界)(4)

造成拖延症的“病因”是什么?

明明知道拖延症的危害巨大,为什么还是改不掉呢?究竟造成拖延症的原因是什么呢?

原因一:意志力薄弱,缺乏自我约束的毅力

懒散、颓废、觉得什么事情都不好做的人,特别喜欢找借口推脱。

比如:这事为什么不是别人做,而是我来做呢?这事这么难,究竟能不能做好呢?

心理上的不情愿就会选择用拖延来消极对抗,特别是当一项长期性的任务放在自己面前的时候,意志力薄弱的人都很害怕。

像减肥、护肤、晨跑、早起之类,短期见效很慢,需要长期坚持才能看出效果的事,会吓跑很多“常立志”的人。

时间管理矩阵理解(时间矩阵能力边界)(5)

原因二:不够自信和盲目自信,内心加大工作难度

越想越怕又或者是盲目自信,错误预估了完成任务的时间进度。

心理专家研究发现:工作上遇到挫折,对自己不自信的人,容易对分配到的任务产生恐惧心理,他们会在内心里过度的夸大工作的难度,被自己设想出来的工作分量和复杂程度吓倒,担心自己没有办法去完成任务,然后由恐惧逐渐演化成逃避的心理。认为自己工作能力不足,潜意识里不能胜任工作,于是依托再拖。

这类拖延症患者喜欢挑最简单的事情开始做,越往后越发现没得挑,所有的工作都有了难度,到最后不仅拖延,还慢慢的形成了敏感、脆弱和多愁善感的个性,经常觉得自己实在是委屈透了。

而盲目自信的拖延症患者们常常高估自己的能力,低估工作难度,错误估计了执行进度和完工时间。刚拿到任务的时候优哉游哉,一点都不着急,到最后时间越来越少,却发现工作越来越难,只能慌慌张张的赶进度。

时间管理矩阵理解(时间矩阵能力边界)(6)

原因三:做事不专注,容易被打岔

经常被无关紧要的事情吸引注意力,主业却没有完成

爱拖延的人,往往缺乏对目标的专注性,觉得要完成的事情太多了,不知道从哪里下手,还不如随心所欲,走到哪算哪。

比如:本来打算完成A计划,做的过程中又发现,B计划也不错,试试B也可以,做了一会又发现,C好像跟任务也很密切。结果事情越做越多,干了一大堆的杂事,主要的工作还是没有完成。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心里缺少对特定任务的完整规划,就非常容易跑偏和拖延。

时间管理矩阵理解(时间矩阵能力边界)(7)

用好3种思维,全面治愈你的拖延症

现在,拖延症的表现和发病原因都清楚了,那么如何克服拖延症呢?

最重要的就是做到“知行合一”,成为高效的时间管理者。

第一:坚持要事第一,用好“时间矩阵”,不让琐事牵着鼻子走

美国著名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在《有效的管理》一书中写道:有效的工作者必须先做首要的事情,而且要专一不二,不参与、不接触跟完成任务无关的小事,以保证集中时间和精力做计划中最重要的事情,进入高效工作的模式。

几乎所有被拖延的事,都难度颇大,很多人都喜欢把容易的活先做,最后才处理最困难的工作,这个次序必须得改正。

最重要的事情通常最困难,而最重要的工作没有完成,你做完了再多“边角料”的工作都没有意义,看上去你很忙,也很利索,可是你拖延的是决定绩效80%的核心任务。

史蒂芬·科维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里提出了“时间矩阵”的概念。把我们要完成的工作在时间上分为紧急、一般两类,在重要性上分为重要、不重要两类,然后列出相应矩阵。

工作按照矩阵的思路进行排序后,优先级一目了然,你只需要按照“时间矩阵”的顺序去做,避免了琐事的干扰,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

时间管理矩阵理解(时间矩阵能力边界)(8)

第二,精确划定自己的“能力边界”,将自己的能力进行“可视化”呈现

“能力边界”是指我们在做任何工作的时候,都有我们所能达到的最大值,这个最大值就是我们的能力上限,也叫做“能力边界”。

要精确划定自己的“能力边界”,首先要练习对时间的预判能力,可以在做一项工作之前,先预测可能花费得时间,然后按照你的正常速度去做,看看你实际上到底用了多少时间,跟你预测的时间又有多少差距。

通过这样的预测练习,你会慢慢熟悉自己的节奏,并且树立正确的时间观念,当你能够预测一项工作要花多长时间之后,你要做的就是为自己设置合理的完成期限。这也就实现了自己“能力边界”的“可视化”,你对自己能力范围的认知也会更加清晰做起事情来也更加心中有数,有效避免因为夸大任务的困难性或者过高评估自己能力带来的“拖延症”。

还要注意的是,即使你的计划再精准,也需要给自己留出以防万一的机动时间,用于应对突发的状况。这样考虑周全以后,才是最准确的时间预估。避免给自己和别人留下拖延的借口和印象。

时间管理矩阵理解(时间矩阵能力边界)(9)

第三,(Be Proactive)积极主动,培养立刻行动的能力,提升工作效率

弗兰克尔在狱中发现了“(Be Proactive)”的基本原则,并绘制了一副精准无误的思维导图,由此发展出高效能人士在任何环境中都应具备的、首要的,也是最基本的习惯——“积极主动(Be Proactive)”

时间管理矩阵理解(时间矩阵能力边界)(10)

积极主动不仅指行事的态度,还意味着人具有超强的行动能力。个人行为取决于自身的抉择,而不是外部的环境,我们应当充分培养自己立刻行动的能力,提升工作效率。

不触发就永远不会到达,避免拖延的最好办法就是现在开始做,立即行动有时很难,尤其是面对一项你不熟悉的任务时,常常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如果你觉得工作很艰巨,可以运用切香肠的技巧来完成。

不要试图吃掉一次性吃掉整条香肠,而是把香肠切成一小片一小片的,慢慢品尝。

先把工作分成几个部分,然后把每一部分细分成几个完成步骤,并且促使每个步骤都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完成。

完成的过程中要时刻记住,最重要的事情最先做,否则,你的每一个步骤都会被各种无关紧要的事情打乱,又被动的成了拖延症。

时间管理矩阵理解(时间矩阵能力边界)(11)

总结一下,我们今天分析了拖延症的外在表现和产生原因,并给出了治愈拖延症的三种思维方式:方法一:坚持要事第一,用好“时间矩阵”,不让琐事牵着鼻子走;方法二,精确划定自己的“能力边界”,将自己的能力进行“可视化”呈现;方法三,(Be Proactive)积极主动,培养立刻行动的能力,提升工作效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