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华热闹的元宵夜(绵延千古的元宵灯火)

繁华热闹的元宵夜(绵延千古的元宵灯火)(1)

读古人写元宵节的诗,其中有一句“灯转华夏千年过”特别让我震撼,而且浮想联翩。确实,在中国民俗文化记忆里,千百年来绵延不绝的元宵灯火,其实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亮化工程,点亮着我们的历史和人心。

元宵灯火虽然最早起源于宫廷娱神礼佛,但后来,特别是唐代以后,就演变成了全民的盛大庆典。元宵之夜,人们不仅用灯火点亮家室门庭、花树林木,而且点亮所有的楼台街市,甚至点亮整个城市及至乡村的夜空。

在唐诗中有大量描述元宵灯火的诗作。初唐诗人卢照邻曾经在《十五夜观灯》里记录了元宵灯火的辉煌,他写道:“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可见那灯火是何等明亮,何等高远,简直是照亮了天上人间。

而另一位不大出名的诗人飒然的《元宵》诗,则写出了元宵灯火中的人心所向,他说:“五光十色花千树,姹紫嫣红不夜天。艳艳灯笼高高挂,唯求福祉百万年。”

还有一位名叫伯永的诗作《壬辰元宵夜咏》,则写出了元宵灯火里的盛世祈愿:“火树银花元夕夜,彩灯万盏熠霞流。龙溪笑语连天际,凤垸欢歌满埠头。华夏巍巍萦紫气,尧乡荡荡灿红楼。良辰美景多宏愿,圆月昭昭照九州。”

到了宋代,元宵灯火更是富丽堂皇,多姿多彩。有学者统计,关于元宵节的宋词超过了300首。北宋王安石的“车马纷纷白昼同,万家灯火暖春风”和南宋 陆游的“鼓吹连天沸五门,灯山万炬动黄昏”,应该说是纪实性很强的诗句。而最能体现宋代元宵灯火盛况的,当然要数辛弃疾的那首名词《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词中的“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最能代表元宵灯火的辉煌壮观。

即使在很黑暗的元朝百年间,民间的元宵灯火依然没有熄灭。有一篇佚名的词《折桂令 元宵》写道:“爱元宵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月满冰轮,灯烧陆海,人踏春阳……”。这“灯烧陆海”,写出了灯火的炽烈广阔,也写出了人心向往的执着。

元宵灯火在明代焕发出新的光彩,北方的冰灯开始引人注目。唐顺之《元夕影永冰灯》写道:“ 正怜火树千春妍,忽见清辉映月阑。 出海鲛珠犹带水,满堂罗袖欲生寒。 烛花不碍空中影,晕气疑从月里看。 为语东风暂相借,来宵还得尽余欢”。

清代的元宵灯火是很喧闹的,有一首《锦城年景竹枝词》说是“花灯大放闹喧天,狮子龙灯竹马全”。而董舜民的《元夜踏灯》,则写出了这种“闹”的民间情趣:“ 百枝火树千金屧,宝马香尘不绝。飞琼结伴试灯来,忍把檀郎轻别。 一回佯怒,一回微笑,小婢扶行怯。 石桥路滑缃钓蹑,向阿母低低说。妲娥此夜悔还无?怕入广寒宫阙。 不如归去,难畴畴昔,总是团圆月”。清代著名词人 纳兰性德写过多首关于元宵节的词作,其中《台城路·上元》里说:“阑珊火树鱼龙舞,望中宝钗楼远。靺鞨余红,琉璃剩碧,待嘱花归缓缓……”。

元宵灯火绵延千古,其实点亮的是世道和人心。人们是用灯火点亮光明,用希望点亮现实,用精神点亮欢乐。因此,元宵灯火就一直传承下来,成为中国民俗文化中传统的亮化工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