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时代出土的玉勒子(在亳州这座汉墓里)

古墓中出土玉佩是常见的事,尤其是汉代古墓中,所出土的玉器最为精致繁多。可是在安徽亳州的一座汉墓中,出土了一件形状极为怪异的玉器,这块怪异玉器究竟是什么形状呢?它究竟有什么特殊的用途呢?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各时代出土的玉勒子(在亳州这座汉墓里)(1)

各时代出土的玉勒子(在亳州这座汉墓里)(2)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安徽省亳州市历史悠久,曾经是元末明初时韩宋政权的国都,今天,小编不讲亳州,而是说一下在亳县旧城西南郊外约一公里处,有一座突出地面1.7米的大土包,当地村民都叫它凤凰台。

1972年8月,由于村中建设的需要,村民们便经常来凤凰台这里取土,因为此地泥土与其它地方的土质不同,虽坚固难挖,可是用来筑墙却十分坚固,在挖土时,村民们也经常会在土里捡到一些疑似“古董”的东西。当地村长对“古董”略晓一二,出于对工作的负责,他专程给当地文物局打了一个电话,对此事进行了汇报。

各时代出土的玉勒子(在亳州这座汉墓里)(3)

当地文物局专家们得到消息后,断定这里很可能存在一座古墓,很快,一支考古专家前来凤凰台进行保护性的发掘。果不其然,经过专业勘测分析,专家确定此地存在一座汉墓,根据墓中出土带有“丁崇”二字的铜印章推断,确定墓主人为东汉时期的丁崇,他是曹操长夫人丁氏家族的族人,在当地也属于名门望族,因而专家们又将该墓称为“丁崇墓”。

墓中出土了大量的珍贵文物2000余件,其中包括各种玉器、铜制品、铁制品以及釉陶器等,著名的国家一等文物“玉刚卯”便是出土于该墓。在专家们仔细清理出土墓中玉器时,一个造型极为怪异晶莹剔透的“小玉块”,吸引了他们的目光。

各时代出土的玉勒子(在亳州这座汉墓里)(4)

该“小玉块”为羊脂玉质地,呈“亚”字形造型,扁长方体结构分上下两层,中间两个长方柱相连,横腰环一凹槽,在贯穿横腰处有两个垂直的小孔,看起来应该是用来穿线的。最让人惊异的是,该器物顶部琢一“小勺子”,底部雕以“小盘”。

专家通过对器物造型的研究后,认为以勺子和盘子组成的东西便是司南(古人根据磁力原理,制造出来的最早的“指南针”),而横腰穿线的小孔也说明它是一个挂件,故此专家推测这尊玉器很可能就是史书中提到的“司南佩”。

各时代出土的玉勒子(在亳州这座汉墓里)(5)

什么是“司南佩”呢?前面我们也曾提过,司南是我国古代人民发明的最早的指南针,其构造就是一个磁勺子和一个托盘。无论托盘怎么放置,也无论磁勺子如何转动,它的指向永远都是南方,这种现象对于古人来说是非常神奇的。

古人认为,司南之所以指向南方,就是因为它的品格如一,不会因外界事物环境改变而改变,并将其比喻成“始终如一”的君子品格。

到了西汉末年,人们甚至开始将司南用于占卜,无论是皇帝还是王侯,做事前都要用司南所指向的天干地支来测定吉凶,这也让司南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更加神圣。

各时代出土的玉勒子(在亳州这座汉墓里)(6)

正因如此,汉代贵族开始试图用玉器雕琢司南佩戴在身上,他们相信这样不仅能凸显自己君子的儒雅,更能以司南的神圣来趋吉避凶,这也就是西汉末期贵族们盛行“司南佩”的重要原因。

在国人的传统观念中,玉器的用途非常神奇,它不仅能够温润人体,甚至还能“驱灾挡煞”,想必大家在平常生活中,也听到过不少“玉器消灾”的故事。可是玉器真的如此神奇吗?

各时代出土的玉勒子(在亳州这座汉墓里)(7)

《本草纲目》中记载:“(玉石)除中热,解烦懑,助声喉,滋毛发,养五脏,安魂魄,疏血脉,明耳目”等诸多功效。无论是在古书上的记载,还是通过现代科学的研究,对于玉石能滋润人体的说法是非常科学的,长期佩戴玉石,的确能让人体血脉通畅且预防疾病。

对于玉石“驱灾挡煞”的说法,还有几则相关的故事。据说,当年慈禧西逃时,就曾经以随身玉佩,赏赐过献玉玺有功的官员王文韶。据当时的名家鉴定,认为此玉正是“脱胎玉”,有“脱胎换骨”重生之意,故此王文韶对其十分珍惜,就连死后都将其带进了棺材。

清代玉器收藏家刘大同,曾经在自己的著作《古玉险防之见闻》中,记载了两件“玉挡灾”的故事。其中一个是木匠从高处房梁跌下,身上居然没有一点伤,而腰上的玉佩却碎成了几截。另一个故事是清代的一位老人,在沐浴时突然摔倒,被人扶起后安然无恙,只是手上的玉镯摔的稀碎。

各时代出土的玉勒子(在亳州这座汉墓里)(8)

对于这几则小故事,小编难以辨别其真伪,因而更无法确定“玉器挡灾”的真实性与科学性,关于这一点,还需要各位睿智的读者自行判断。

同茶文化、瓷文化和酒文化一样,玉文化不仅包含着古代劳动人民古老的智慧,同时也展现了皇帝子孙的中庸和内敛,而玉石所代表的仁、义、礼、乐、忠等五德,也正是华夏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