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品牌与战略规划(企业一生有六大品牌战略机会)

— 1 —

每一天都有人新生,都有人死亡。

每个月也有行业兴起,也有行业消亡。

中国目前总计有921个行业,如果每个行业中都有若干个子行业的话,中国存在几千个子行业,而一年只有12个月,所以说每个月都有行业兴起及消亡并不为过。

过去照相胶片是一个大行业,带动了十几个子行业,柯达辉煌一时,到了今天照相胶片整合行业已经消亡了,柯达也已无人提起。

今天元宇宙成为了一个新行业,并且元宇宙框架下诞生了十多个子行业,如虚拟代言人等等,虽然很多人对元宇宙是个啥都还没有完全搞清楚。

一般而言,行业的发展分为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及衰退期这四大阶段,欧赛斯进一步将行业的发展细分为导入期、快速成长初期、快速成长中期、快速成长后期、成熟期及衰退期这六大阶段。

企业品牌与战略规划(企业一生有六大品牌战略机会)(1)

行业发展的六大阶段

一、导入期

风还没有吹,但是先行者已经看到风起的样子。

行业导入期有以下特点(1)需求创新及广泛验证、(2)产品试错及广泛验证、(3)商业模式验证、(4)参与者少、竞争不充分、(5)新进入者有定价权、(6)分销渠道还高度分散、(7)消费者认知尚未建立。

导入期的本质是市场尚处于教育阶段。

导入期行业的驱动力量是创新驱动。

二、快速成长初期

行业快速成长期有以下特点(1)需求完成验证、(2)产品完成试错、(3)商业模式雏形建立、(4)参与者开始涌入,竞争加剧、(5)新产品涌现、冲击定价、(6)分销渠道开始完善、(7)消费者认知开始形成、(8)资本开始关注。

风开始吹了。

嗅觉敏锐的企业开始杀入。

快速成长初期的本质是市场从小范围验证向广泛验证方向发展。

快速成长初期行业的驱动力量是创新 品牌 资本。

三、快速成长中期

行业快速成长中期有以下特点(1)需求广泛验证、(2)领导产品出现、(3)领导商业模式形成、(4)参与者众多,积累竞争、(5)要不价格领先、要不价值领先、(6)分销渠道完善、(7)消费者认知确立、(8)资本完成布局。

风吹得很猛了。

风吹得很猛的时候你再进来,其实已经晚了。

快速成长中期的本质是完成广泛验证,形成全国市场。

快速成长中期行业的驱动力量是品牌 经营 资本。

四、快速成长后期

行业快速成长后期有以下特点(1)需求被过渡满足、(2)产品过剩出现、(3)兼并、整合开始出现、(4)孱弱的竞争者退出市场、(5)总成本领先的力量及差异化的力量、(6)分销渠道全面下沉、(7)消费者认知固化、(8)领导者会进一步得到资本支持,天平全面向领导者倾斜。

风快吹完了,风力也在减弱。

行业已经呈现马太效应,强者恒强。

快速成长后期的本质是品牌的力量在这个阶段全面彰显。

快速成长后期行业的驱动力量是品牌 规模 资本。

五、成熟期

行业成熟期有以下特点(1)创新及细分需求、(2)产品成熟、广泛过剩、(3)行业结构升级、(4)兼并、整合开全面升级、(5)大量竞争者退出市场、寡头效应逐步呈现(6)领导者护城河已经强化、(7)行业格局确定。

到了行业成熟期,仗已经打完了。

风已经停下。

行业集中度已经高企,一般而言CR5超过50%,如中国空调双巨头,如格力、美的;方便面的前4名:统一、康师傅、今麦郎、白象等。

主战场已经没有机会,机会在于高端市场,或者第二曲线。

成熟期的本质是赢家收割,乃至于赢家通吃。

行业成熟期的优秀企业需要通过创新手段开启企业的第二曲线。

六、衰退期

这时候吹的风,不是顺风,而是逆风。

行业衰退期有以下特点(1)市场需求萎缩、(2)客户迁移、(3)行业内卷、反应迟钝、(4)企业内部管理固化、路径依赖(5)活力的领导企业开始有序撤退

衰退期,企业最好的选择是有序撤退。

充分利用好自己的资源及优势开辟新战场。

第一曲线已经到头,优秀的企业在快速成长后期已经启动了第二曲线,在一个新的快速成长的市场享受红利,而一个创新能力不足的、老派的巨头可能就会被衰退慢慢地吞噬,不再有昔日荣光。

这样的故事已经发生了很多次。

可以肯定的是,这样的故事还会一次又一次地上演。

— 2 —

行业格局演进的规律

上文中提到,行业发展过程中,会受到行业供求关系的影响,也会受到企业自身竞争力的影响,这些因素并非独立存在,而是相互影响,最终形成行业格局演进的不同变化,不同的行业会发展出六大不同行业的终局格局:

1、一家独大格局

比如在互联网行业的高粘性工具,微信等平台型品牌,品类竞争最终格局是一家独大格局,其他同类型产品根本没有存活空间,原因是:这种平台型品牌,用户规模巨大,基本实现全覆盖,其次是用户迁移成本过高,比如微信,如果要再切换一个社交软件,所有的好友关系都要重建,这个成本太高,所以很难出现替代产品,最后是使用频次非常高,因为一直在使用,并且每一次使用都会沉淀相关数据,无形中又抬高了迁移成本,形成对微信依赖度的正循环。

企业品牌与战略规划(企业一生有六大品牌战略机会)(2)

2、双寡头格局

企业品牌与战略规划(企业一生有六大品牌战略机会)(3)

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波音和空客、格力与美的、摩拜与OFO、蒙牛与伊利,许多行业细分市场经过一系列的摸爬滚打,最终都不约而同般留下了“双寡头”的市场格局。双寡头格局的典型特点是行业只有数一数二,而且随着品类教育的加强,头部两大品类会建立主次位置,但会形成双寡头效应,这与品类的消费习惯息息相关,主要分为高频消费的品类和高价消费的品类,因为消费者心智缺乏安全感,在这种品类消费过程中,消费者需要有第二选择保证,所以在一个加速集中度高的行业中,消费者会随机选择头部数一数二的品牌,最终头部双寡头市场份额接近,并且形成相互制衡的格局。

比如啤酒行业中的国产高端啤酒,品类关注度极高,品类竞争终局很可能形成二元对立的局面,最终就是青岛和华润双寡头格局,原因是:高端啤酒的消费人群是主流人群,具有示范效应,同时高端啤酒的广告多,市场教育明显,在购买时,因为客单价相对较高,具有一定的决策压力,会更关注头部品牌,随着品类发展,最终高端啤酒品类会向头部集中,像可乐一样,最终数一数二的头部品牌很可能会占据80%以上市场份额,而剩下的三、四、五、六、七分割10%左右的市场份额。

3、三足鼎立格局

也称作6-3-1市场格局,是一种阶段性的稳定性格局,这就是典型的三姬分金,即在一个市场中,存在实力最强的A,相对较强的B和较弱的C,三者相互博弈,既需要共同抵御外来侵入者,又需要保持现有的平衡关系,因为一旦A想做大,B和C就会联手打压,而A无论是拉拢B还是C, 都很难凑效,C是间于齐楚,既要随时防御A的进攻,又要提防B的的崛起,在这样一个动态竞争中保持平衡。

企业品牌与战略规划(企业一生有六大品牌战略机会)(4)

2018年上半年,美团、饿了么和百度外卖市场交易额分别占59%、36%、3%,外卖市场形成“631”格局,外卖服务渗透到更多的生活领域。

2019年外卖市场结束了“三国杀”的局面,饿了么收购百度外卖,改名为饿了么星选,形成美团和饿了么两大巨头之间的较量,从市场份额上看,美团外卖占据一定的优势。

根据DCCI 2019年首份外卖行业报告显示,美团、饿了么和饿了么星选市场份额分别占比64.1%、25%和8.7%,表明2019年网络外卖行业仍然延续“631”的市场格局。

第三方移动支付“六三一”竞争格局显现,微信支付市场份额达58.4%,支付宝占比33.7%,两者合计占据超九成市场份额。

4、多强并立格局

比如在白酒行业中的次高端白酒,因为次高端白酒品类的消费特点是以价格带作为首要考虑因素,因为在同一个价格带,不同品牌的系列产品都有一定存活空间,原因是:次高端白酒消费人群具有一定引领示范性,而招待对象对白酒购买决策有一定影响,而且白酒整个是一个大高关注热度的品类,各大品牌都在投放巨额市场费用教育市场,所以消费者对白酒品牌的记忆质量很高,多个名酒品牌可以同时出现在消费者脑中,最终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存在一定偶然随机性,所以最终出现多强并立格局。

5、一强多弱格局

企业品牌与战略规划(企业一生有六大品牌战略机会)(5)

比如辣酱行业中的辣椒酱,品类关注热度适中,品类竞争终局很可能形成一强多弱的局面,最终是老干妈具备知名度,占据领导地位,但是市场份额也不到20%,剩下的各个地方的辣酱品牌呈离散型分布,每个品牌市场份额不到5%,原因是:辣酱调味研发分散,容易受到地域限制,区域个性化强,在不同地域都有一个“本土化改良”的过程。导致地方特色的传统辣酱类产品虽多,但没有统一的品类认知,比如贵州的风味辣酱、湖南剁椒酱、四川豆瓣辣酱、海南灯笼辣椒酱等,这些都是小品类当中的小品牌。

企业品牌与战略规划(企业一生有六大品牌战略机会)(6)

6、多弱并立格局

比如在家装行业,硬装公司众多,但几乎没有品牌,截止2017年,家装行业公司数量13.2万家,而我国家装市场CR5仅占1.2%,消费者几乎对家装行业的公司品牌无感,家装行业的品牌认知仅限于行业内部,在市场端认知非常薄弱,原因是:家装品类消费频次极低,基本上成交即断交,而且目前并没有行业共识的标准,产品又是非标准化产品,导致每一次交易的售前沟通成本都非常高,使得占据地域优势的小门店公司具备一定的区域竞争优势,最终就是所有家装公司都有生意,而头部企业扩张的阻力也非常大,最终形成多弱并立格局。

企业品牌与战略规划(企业一生有六大品牌战略机会)(7)

— 3 —

行业不同发展阶段企业不同的战略选择

企业为什么要进行战略选择?

2022年年初万科董事长郁亮提出“背水一战,要么死,要么活”,并于2022年3月30日晚间因2021年净利润腰斩近一半向股东道歉,并要求取消所有高管层级,要求所有人下沉到前线。大家都应该会记得,在2018年的时候,万科在深圳的一次峰会上提出了“活下去”的口号,当时的万科在会上提出,把“活下去”作为企业战略布局的核心,并且指出“活下去”是万科的终极目标。也在同一年,华为的任正非也提出了“活下去”是华为的最高纲领。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对于大企业还是小企业来说,生存是企业发展的根本。

企业想要生存,必然要面临竞争。

企业的发展过程本质就是在竞争中求存的过程。

品牌战略正是决定企业兴亡的关键所在,每一个战略选择都决定着企业的命运。

企业的成长会伴随着行业的成长,也会在行业不同的发展阶段进入到行业之中,所有企业需要清晰地认知自身处于行业的哪一个发展阶段之中,在行业不同的发展阶段,选择最合适的竞争战略,从而驾驭整个行业的发展阶段,取得竞争中的优势。

从而活下去。

活下去,同时做大做强。

行业不同发展阶段,企业都有其最大的品牌战略,从而调动行业不同发展阶段的最大优势,规避行业不同发展阶段的最大劣势,驾驭行业,在终局中占领最有利位置,最终赢得竞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