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兴八首行楷书法作品欣赏(刘恒甫秋兴八首与王振渊书法欣赏)

作者:沈思源,系中国当代作家、艺术评论家。

秋兴八首行楷书法作品欣赏(刘恒甫秋兴八首与王振渊书法欣赏)(1)

赵孟頫书写的杜甫《秋兴八首》片段

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巫山和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森的迷雾中。巫峡里面波浪滔天,上空的乌云则像是要压到地面上来似的,天地一片阴沉。花开花落已两载,看着盛开的花,想到两年未曾回家,就不免伤心落泪。小船还系在岸边,虽然我不能东归,飘零在外的我,心却长系故园。又在赶制冬天御寒的衣服了,白帝城上捣制寒衣的砧声一阵紧似一阵。夔州的高城上又迎来了落日。我就按照它的方向来寻找长安的所在。听到巫峡的猿啼,我真的流下泪来。我也希望乘着浮槎回到自己的故乡,但这愿望终究还是落空了。

我还记得我从前春宿左省值夜的时候,晚上熬夜写些明朝的封事,点燃书案上的香。滞留此地,傍晚时分听到城楼上吹起悲笳,心中升起一股隐然的悲痛。你看,山石上爬满了藤萝。月亮刚刚升起来的时候,月光是照在藤萝上的,而现在它已经照到河洲前面的芦荻花上面去了。白帝城里千家万户静静地沐浴在秋日的朝晖中,我天天去江边的楼上,坐着看对面青翠的山峰。连续两夜在船上过夜的渔人,仍泛着小舟在江中漂流。虽已是清秋季节,燕子仍然展翅飞来飞去。汉朝的匡衡向皇帝直谏,他把功名看得很淡薄;刘向传授经学,怎奈事不遂心。

年少时一起求学的同学大都已飞黄腾达了,他们在长安附近的五陵,穿轻裘,乘肥马,过着富贵的生活,我却注定要为一个信念苦渡人间。听说长安的政坛就像一盘未下完的棋局,彼争此夺。反复不定,反思国家和个人所经历的动乱与流亡,有说不尽的悲哀。

道的变迁,时局的动荡,国运今非昔比,王侯们的家宅更换主人,王侯们的家宅更换主人,无奈宦官当道,贤臣良相更成泡影。回纥内侵,关山号角雷动、兵戈挥舞;传递情报的战马正急速奔驰。在这国家残破、秋江清冷、身世凄苦、暮年潦倒的情况下,昔日在长安的生活常常呈现在怀想之中。日复一日,大明宫遥望着终南山,却望不到。那些深居的隐士,天露和玉屑,都已被他们吸光饮尽,青鸟报信。西王母自瑶池驾临,紫气弥漫,老子骑牛西去。雉尾扇开合如同祥云移回,日光沐浴着圣殿,让我看清玄宗的容貌。记得当年位列朝班,青琐门下意气风发,而现在,疾病无情地消磨着时光。谙练一种时空的分身术,瞿塘峡、曲江头,距离被心灵无限地缩短。

十五年前我写《乐游园歌》,花萼楼、芙蓉园历历在目。黄鹄还在亭院内高飞,成群的白鸥被游人的舟楫惊起。而今,一切都消逝了,消逝了……没有任何留恋的事物。遥想汉武帝曾在昆明池上练习水兵,一面面战旗迎风击鼓。池中石刻的织女辜负了美好的夜色,只有那巨大的鲸鱼还会在雷雨天与秋风共舞。波浪中的菰米丛犹如黑云聚拢,莲子结蓬,红花坠陨。多想像飞鸟一般自由滑翔于秦中的天空,现实却困我在冷江上无言垂钓。从长安到渼陂,途经昆吾和御宿,紫阁峰在终南山上闪耀。我想念一路的香稻和碧梧,在丰收的季节吸引着鹦鹉。凤凰曼妙的仕女们还会采摘花草相互赠送,伙伴们在暮晚时分仍要移棹出发,不愿归返。昔日,我可以凭借词语凿穿时代的黑井。昔日,我可以凭借词语凿穿时代的黑井,痛饮山河甘洌,而今却只能在回忆中围拢水源,抚摸它岑寂的微光。

秋兴八首行楷书法作品欣赏(刘恒甫秋兴八首与王振渊书法欣赏)(2)

读到这里,你想到了谁?还是将自己也置身期间,有一种戚戚然的同病相怜。当下的世界,的确令人堪忧,老百姓不知到底发生了什么?可这就是人间,一次又一次的遭受劫难,经历各种各样的天灾人祸。好的诗作就是这样,杜甫在一千多年前写下的,在一千年后的今天,依然有人感同身受。

当然,这种感同身受并不是我也遭遇了与他一样的经历,而是整个人类所面对的精神困境与人生际遇,其实大致都是相似的,不过是生老病死,名利权色。最大的不同,就是有人可以通过修行将烦恼化为菩提,而有人则将之化成了绘画与诗歌,或者以其他的文学形式表达出来。还有更多人,则化成了生活中的哀叹与抱怨,直到郁郁寡欢中离世。

秋兴八首行楷书法作品欣赏(刘恒甫秋兴八首与王振渊书法欣赏)(3)

王振渊书写恒甫《秋兴八首》

人的一生是多么悲苦与短暂啊。有人说我的文章中写了太多的美好,为什么不写写人间的疾苦呢?不知正是因为人间太苦,所以我希望人们从我的作品中看到一些光亮。因为无论如何,生命不至于都是黑暗。

还有人好奇为何我的文章写得这么快?有些人才见过一面,才说了几句话,而我却总是可以写出那个极有温度的他来,仿佛我们早已是结缘多年的老朋友。且我极少向人要资料,也很少去问各种问题,而是跟着自己心灵的直觉去写。那样我会写得既愉快又高效。正是因为人生太短暂,我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浪费,我必须在见面的几分钟内就读懂对方,要不真就擦肩而过,成了路人。

但也有些人非常好心的主动地为我提供各种资料,反而让我写得痛苦而纠结。这使得原本几个小时候可以完成的文章,常常要花去我一天甚至更长的时间。因为我还要花很长时间去读那些近乎索然无味的文章。

就像什么呢?就像读一本经典,我原本看得是原著,我会站在一个高维的视角去读取各种信息,翻译成我自己的语言,也是一种前人从未看到过的全新版本。然而有人非得给我送上各种译本,不看又觉得不尊重他,可是看,就容易扰乱我的思绪。原本我读取或者下载的是最直接最纯粹的对其个人与作品的解读与诠释,但是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译本会给我传递各种错误的信息。或者说,原本我要写的是这个人灵魂深处的东西,是他生命最本真的状态,可是那些资料却写了太多他穿着各种颜色各种款式的衣服参加各种活动并见到各种人物且获得了各种奖项或者各种荣誉……

秋兴八首行楷书法作品欣赏(刘恒甫秋兴八首与王振渊书法欣赏)(4)

王振渊书写恒甫《秋兴八首》

媒体报道大多如此,很少会真正用心写到人物的核心。那些信息我本也可以一点不采纳,但是我又知道,对方希望我将某些东西写进去,最终内心的那一丝慈悲盖过了一切,我终究写成了他希望的样子,而非是我原本想要写的样子。

有人读我的文章,觉得通篇没有用一个华丽的辞藻,但是读起来却入心感人,那是因为我用自己至诚的心在写,与任何名利无关。我也很少在文章中引经据典。因为但凡真正的经典,很少会引用别人的话语。真正的经典,学问最深的人阅读它不觉得它浅,学问最浅的人阅读它不会觉得它太深。我希望自己的每一篇文章都能达到这样的境界。

为什么要写这么多呢?我想表达什么呢?前些天给刘恒甫老师写一篇关于雕塑的文章,我说要请他讲讲当时缘何想到以兵马俑做冬奥滑雪的主题雕塑,结果他说:“不用我讲,你直接写就可以了,你一定会写得很好。”

我一听,他算是了解我了,知道给我的素材越多,我写作的兴趣点就越低,就越不能激发出我潜在的能力。

秋兴八首行楷书法作品欣赏(刘恒甫秋兴八首与王振渊书法欣赏)(5)

王振渊书写恒甫《秋兴八首》

昨日他给我发来几张图片,那是振渊在看到恒甫创作的《秋兴八首》后不由提笔为他抄写的一幅书法作品。恒甫发完图片后什么也没说,但我一看就明白了,那么用笔细腻端庄秀逸的书法,那么朗朗上口神定气闲的诗歌,若不专门写一篇文章,那简直对不起两位皆是我的知己好友。何况在刘恒甫的作品中,其他我基本都评论了,就是还未针对他的诗作专门地写篇文章。

秋興八首

鳯凰山

刘恒甫

其一

一鳯鸣九天,峰徊日月懸。

松聲静雲海,禽影悦林泉。

無花無寂寞,萬象萬悠然。

天音澤大美,江山萬萬年。

其二

千載鳳凰山,鳳去亦巍然。

星垂丹霞遠,月影碧川寒。

時空兩相寂,乾坤一念牽。

去留本無意,寵辱忘悲歡。

其三

獨立鳳凰山,四顧心茫然。

寒暑春秋易,人生老亦難。

不惑誰不惑,華发悲華年。

願倚屠龍劍,長纓系日還。

其四

和風麗日天,物我兩悠然。

心怡千岩路,神馳百丈泉。

青山鳴青鳥,桑梓近桑田。

未登凌雲處,回首亦欣然。

其五

秋染鳳凰山,山高濕地寒。

七音鳴碧水,五彩潤峰巒。

多情多失意,養和養泰然。

绝頂風光處,清夢寄鄉關。

其六

萬里赴仙山,天高夢亦藍。

煮酒煮蒼翠,觀心觀大千。

山川同笑語,光陰共夢閑。

願折腰下劍,佳興寄田園。

其七

極目山外山,臨風泪漣漣。

苦旅思行客,天涯尋萝圓。

有苦有詩酒,乞友乞真言。

知己重逢處,枕月話霜天。

其八

莊志走千山,夢圓心月圓。

風光依風物,清歲少清閑。

酒渴思玉盞,功成遠金鞍。

得失隨雲水,真我乃真禪。

秋兴八首行楷书法作品欣赏(刘恒甫秋兴八首与王振渊书法欣赏)(6)

王振渊书写恒甫《秋兴八首》

刘恒甫的诗作无需翻译,就可以让人一气呵成地看完,就像他当年一气呵成的写完。他的诗作同样也没有高深莫测的文字,但是境界极高。犹如一位志士、侠客,乃至悟道之人的随口吟诵。没有通常诗人的阴郁,而多描写朗朗乾坤下的壮丽河山。总觉得诗人多是悲观厌世的,作为诗人,刘恒甫无疑显得超乎常人的乐观。这不是因为肤浅,恰恰是看透一切,了悟到生命就是这样的轮回不止,唯有参透真禅,获得自我的超脱才是最大的成功。正是刘恒甫这种高远的思想与开阔的胸怀,使得他成为人生的赢家。不但在艺术上遍地开花,家庭也是其乐融融,老母尚在,与爱人琴瑟和鸣,女儿学成归来后年轻有为……

秋兴八首行楷书法作品欣赏(刘恒甫秋兴八首与王振渊书法欣赏)(7)

赵孟頫书写的杜甫《秋兴八首》片段

不知为何,刘恒甫的《秋兴八首》不由让我想起杜甫当年写下的《秋兴八首》,相比刘恒甫的壮志豪情与云淡风清,杜甫就显得潦倒落魄而郁郁不得志。当年杜甫漂泊至蜀地时,生活穷困,身体很差,牙齿脱落,耳也聋了,几乎成了一个残废的老人。但即便生活困顿不堪,杜甫依然坚持创作。或许正是这坚持不懈的创作让他的精神有了寄托,哀思有了出口。无论怎样,时隔一千年后的今天,我们依然在怀念他。甚至不爱引经据典的我,也用了他的《秋兴八首》作为这篇文章的开头。只是我用了今人都能看得懂的语言。原文是这样的:

秋兴八首

其一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其二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

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其三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其四

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

直北关山金鼓振,征西车马羽书驰。

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

其五

蓬莱宫阙对南山,承露金茎霄汉间。

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

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

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琐点朝班。

其六

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花萼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

珠帘绣柱围黄鹄,锦缆牙樯起白鸥。

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

其七

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

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

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

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

其八

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渼陂。

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

彩笔昔曾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

秋兴八首行楷书法作品欣赏(刘恒甫秋兴八首与王振渊书法欣赏)(8)

赵孟頫在二十八岁那年,将杜甫的《秋兴八首》以行书书之。此书笔圆墨润,筋丰骨健,给人以虚和宛朗的美感。

再看王振渊书写的刘恒甫的《秋兴八首》,我以为有异曲同工之妙。说到王振渊,很多读者应该在我之前的文章中几次读到过她。原先我只觉得她的书法符合我个人的审美与气质,但是前次去她家中,她拿出一本她父亲的《王映维书法作品选编》,着实将我震惊了。我将王公的书法集捧在手中,翻来覆去地看,觉得每个字都那么美。原先我看人的书法,无论怎样的大家,我总是能挑出几个不太中意的字来,但是王公的书法,除了啧啧地赞叹,实在是挑不出任何毛病来。我很少会将一本书法集捧在手里到爱不释手的地步。这几天,我在家里还几次拿出来看。甚至生出练字的冲动来。

秋兴八首行楷书法作品欣赏(刘恒甫秋兴八首与王振渊书法欣赏)(9)

王振渊书写杜甫《秋兴八首》

我终于明白振渊为何会如此痴迷于书法,耳濡目染,怎能不对书法生出爱的心呢!我在她的书房里发现至少摆放了上百支大大小小的毛笔,还有各种各样的宣纸以及绢本,有人的书房只是看书的书房,而她的书房里充满了笔墨的墨香。她对我说,有时写长卷,写着写着就觉得自己整个人飘起来了。我能体会那种感觉,就像我在写作中,写着写着就忘记自己的存在了。那应该就是一种天人合一的状态吧。在佛教中也被称之为“禅定”。

我将刘恒甫的诗称为“禅诗”,我曾笑言他前世很可能就是一位禅者,今生才能写出这样令人醍醐灌顶的诗作来。而振渊书写书法的时候能体受到那种禅悦,难怪一直都抄写经典的振渊,这次破天荒地书写了刘恒甫的《秋兴八首》,大概是有共鸣吧!

我为俩人之间的这种纯粹的互相欣赏而感动,振渊送之以书法,恒甫回赠以画作,我作为介绍俩人结缘的那个人,心里自然十分地愉悦。如果世间有一种美,叫作“成人之美”,那么我们三人应该都是吧。或许美美与共,才能天下大同。我想,这就是为何恒甫总是愿意写立志的诗,振渊总愿意写婉约的字,而我多愿写明亮的文章……

秋兴八首行楷书法作品欣赏(刘恒甫秋兴八首与王振渊书法欣赏)(10)

刘恒甫

城市公共艺术家

故宫研究院客座研究员

中国艺术研究院名誉研究员

北京国际和平文化基金会艺术顾问

奥林匹克博览会组委会艺术顾问

清华建筑设计院文化旅游分院艺术总监

国际冰雪艺术奥林匹克大会执行主席

北京奥林匹克文化促进会环境与公共艺术委员会主任

北京世界和平文化基金会艺术顾问

中华世纪坛专家委员会专家

中华诗词发展基金会文化艺术总监

北京市优秀文化艺术人才

曾荣获: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金奖

中国旅游商品博览会金奖

首届中国创意设计大赛金奖

2015年度中国最佳主题公园奖

秋兴八首行楷书法作品欣赏(刘恒甫秋兴八首与王振渊书法欣赏)(11)

王振渊简介

出生书香世家,自幼学习书法,擅书喜画,练就一笔童子功。毕业于中央财经大学,20余年内外资企业财务分析及企业运营管理经验。2014年起作为基金公司创始合伙人,成功参投多个创业项目以及PE项目。

秋兴八首行楷书法作品欣赏(刘恒甫秋兴八首与王振渊书法欣赏)(12)

沈思源

作者:沈思源,中国当代作家、艺术评论家、纪录片出品人、东西方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奥林匹克文化促进会环境与公共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源点思想库创始人。

擅长透过文字洞悉人性,通过写作直抵生命本质。著有《何去何从》《漂魂》《水里的圣经》《返思录》《梦醒记》《太阳之子》《安之书》《孤独之美》《天才女人》《我的爱》《二囡家书》《必由之路》《走着走着就遇见了》《身心健康密码》《生命是一场喜悦的旅程》《吾心安处》等多部长篇小说及各类文学作品。她一直坚守文以载道,将自己的思考和写作专注于探求宇宙的实相、人生的意义与生命的价值。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