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铃不须系铃人的意思是 解铃不须系铃人

解铃不须系铃人的意思是 解铃不须系铃人(1)

【1】年迈需要照顾,二老住进大女儿家

潘大爷老两口都70多了。潘大爷家有两个女儿,比较起来,大女儿家的生活条件好一些。大女婿在一家民营企业当高管,收入不低,大女儿的工作也比较稳定,跟爱人结婚不久就一块儿买了一套100多平米的三居室房子,现在也有自己的孩子了。小女儿生活条件相对差点,夫妻俩都是普通员工,后来按揭买了个小房,当时买的时候潘大爷还攒住了一些。

要说这俩女儿对老两口都挺不错,俩女婿也可以,对老人基本上是百依百顺,有啥事能出钱的出钱、能出力的出力。在老潘看来,生俩女儿挺幸福,俩女婿也都对女儿挺好,比较知足。

老潘有自己的房子,70来平米,对于老两口住足够了。人上了年纪,身体上的小毛病就不断,时不时来一下,毕竟“零件”也久了。到了年纪,心态上也会发生变化,年轻的时候能干什么干什么,不吃不喝不睡都不当回事儿。年龄大了,特别怕身体闹病。人嘛,到事儿上多多少少都有恐惧的心理,而且依赖心会变得很重。

解铃不须系铃人的意思是 解铃不须系铃人(2)

老潘就有这个想法。女儿们没跟着自己一块儿住,有什么事儿总是得喊孩子们过来,万一大事儿还怕来不及,就想着如果能跟女儿住一块住更“安全”一些。于是跟老伴儿商量了一下,老伴儿这方面的想法倒不是很重:孩子们大了,谁都有自己的生活,住一块儿总打扰孩子们也不好。

老潘琢磨了琢磨,大女儿家房子大,又孝顺,问题不大。于是跟大女儿打了个电话,说了一下自己的想法。女儿女婿倒是都没什么意见,不说别的,作为父母,提出这种要求不过分,照顾老人是份内之事。

就这样,老潘两口子搬到了大女儿家。

【2】饭桌上的一席话,让大女儿很不舒服

大女儿家就成了一家人的“聚集地”。小女儿来探望老人都来姐姐家。

虽然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但说实话,有时候两代人住一块儿,肯定生活习惯上有区别。好在大女儿女婿都没什么怨言,老人年纪大了,迁就一下就行了。

老潘他们住的挺舒心。有一天,家里人一块儿吃饭,不知是无心之言,还是有意为之,老潘饭桌上当着孩子面说了一段话:

“我这辈子最高兴的就是有你们俩闺女,俩姑爷也都挺好”。

听到这句话,孩子们都挺高兴,老人舒心、认可,比什么都重要。但是紧接着下面的话,让大女儿有些不舒服:

“我跟你妈的房子现在空着也是空着,老二你帮着弄一下,租出去吧。贷款不是还有几年么?看看还差多少钱,这些钱给你补着,能早还完就还了,省的惦记着。你姐姐这边没什么压力,姑爷也挺能干。哪天万一我跟你妈都走了,这房子就给你”。

小女儿听到这话挺尴尬。虽然大姐家生活条件是不错,老人补贴给自己是老人的心意,但是至于老人今后把财产都给自己,这从情理上说不过去,更对不住大姐。

一桌子人谁也没发表意见,那种场合说什么都不合适。

回家后,小女儿琢磨了琢磨,跟丈夫商量了一下,给姐姐打了个电话:“姐,上次爸说的那事儿,你别上心,就当是他自己说着玩的算了。我和你妹夫意见非常一致,我们绝对不会独占爸妈任何东西,你们对爸妈照顾的还多,你们应该多得才对。姐,这些事儿今后咱们不说了。”

姐姐对妹妹其实没什么误解,姊妹俩无论从相互的关系,还是从对老人的孝敬上来说,做的都挺好,从小俩人就没为什么钱财争执过。只是老父亲冷不丁的冒出那么一段话,正常情况下谁听了都不舒服,这不是给我们姊妹之间制造矛盾呢么?

当初那顿饭吃完,回去之后姐姐就闷闷不乐,最终还是丈夫开导的她:咱们生活好好的就行了,老人有啥想法,随他们就行了,别在意……

解铃不须系铃人的意思是 解铃不须系铃人(3)

听完妹妹的电话,姐姐心结顿时就解开了。俩姐妹一直都是无话不谈,也正是这种方式,才能让俩人一直都关系特别好……

【3】“解铃不须系铃人”

妹妹也征求过姐姐意见,要不要她找父亲单独聊聊,把自己的想法说清楚,让老爷子“收回”说过的话。姐姐认为一点儿必要也没有:咱们别给老人找什么事儿了,让他们安安生生的渡过晚年就够了。

想法是老人提出来了,“铃铛”系上了,姊妹俩也不想通过老父亲解开。不管怎样,姊妹俩就想着让老人过的高兴就行了。姊妹们意见一致,这个“扣”,她们自己就解了。

解铃不须系铃人的意思是 解铃不须系铃人(4)

我们回过头来,看看这个事情:

1.从老人角度,他可能更多考虑的是“接济”孩子,并没有想到公平的问题

老潘吃饭时候说出来的话,应该是考虑到小女儿生活条件不像姐姐好,所以想多照顾到小女儿,把租金、房子之类的都给到老二。但是,从儿女们的心理上,谁做的都不差甚至说都挺好,尤其是大女儿。我们不能武断的说,“您条件好就应该多照顾老人”,家庭没这个规矩,好与不好在于自己的努力,不是用来评判谁该多付出、谁该少付出的理由。

所以,大女儿心理上产生不平衡,很正常。

有人说了,老人愿意给谁是老人自己做主,别人无权干涉。但是作为一个家庭来讲,同样讲求公平。

2. 多亏女儿们的谅解

好在老潘的两个女儿比较清醒。这件事情上,有两个人特别重要,一个是大女婿,没有帮着妻子撺掇,反而安慰了爱人,给出了支持;一个是小女儿,小女儿是明事理的,她知道什么该得、什么不该得,也分得清什么重、什么轻。

【结语】

这个事情,其实是我一个朋友的家事。通过这个事情,希望给到两点提示:

1.对于老人,要学会公平

老人偏心、老人不在乎子女的感受,这种情况普遍存在。要知道,在我国的传统文化观念中,一个家庭的和谐与否,更多依赖于老人的态度。而能够让子女信服的最关键的因素,就是要学会什么叫“公平”。

2.对于子女,要学会亲情

如潘家的两个姐妹,能产生这样的结果,其实就是因为把感情放到了第一位。很多家庭面对财产分配的时候,兄弟手足闹得不愉快、甚至大打出手,还不是因为没想明白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值得维系的感情,永远比“白花花的银子”更值钱。


99%以上的家庭都会面临继承问题!请关注“一纸家书”头条号,持续为您讲述身边的遗嘱、继承故事,为您系统讲解遗嘱、继承专业知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