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pk采矿工程(天坑的土木工程)

土木工程pk采矿工程(天坑的土木工程)(1)

吴妍今年27岁,每次同学聚会时会主动打听其他行业的薪资待遇,聚会主题基本上围绕着“转行跳槽,辞职换工作”之类反复上演。

9年前,她考进清华大学2013级建筑学,班里同学不少是各自老家的状元,那时清华建筑系的录取分数,不低于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她们,都有光明的未来。

不过,在她毕业的时候,一切都变了。

2020年,吴妍拿到同济大学建筑系研究生学位,摆在她面前的就业机会,并不多,教培行业腰斩,出国留学受阻,顶着名校光环的她,把目光投向了地产,给招聘软件上所有地产公司都投了简历,最后只拿到两个offer,月薪不过万,地产大势已去。

后来,吴妍去了对口的设计院工作,合同上写的工资,只有四千多。

对于学校而言,毕业季也是招生季。清华大学宣布2020起,土木大类(土木、水利与海洋工程)不再一批次招生,只限于贫困批和提前批。

曾经炙手可热的王牌专业,毕业就能进设计院、工程局等令人羡慕的岗位,再不济去地产,那会地产公司也能开出二三十万的年薪。

如今的建筑土木专业,已经被网友归入天坑专业。

在B站输入“建筑土木”,下方自动弹出“建筑土木转行”的关键词,你会看到很多过来人制作出的“建筑转行互联网”、“大型公益劝退篇”之类的高播放视频。

土木工程pk采矿工程(天坑的土木工程)(2)

今年老牌建筑学院同济大学公布了录取分数,其王牌土木工程专业,在河南的录取分数和去年相比,直接暴跌103分,降到564分,此外,安徽建筑大学,吉林大学等高校的相关专业也遭到不同程度的排名下降或未录满的情况。

土木工程pk采矿工程(天坑的土木工程)(3)

建筑老八校里的难兄难弟东南大学,日子也不好过,因建筑系没招满人,只能通过其他专业调剂来弥补生源。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招生生源不足、专业排名下降、毕业等于失业……这些坏情况正在一步步击溃大众对这个行业的信心,人们不禁发出疑问:建筑土木专业,凛冬已至了吗?

土木工程pk采矿工程(天坑的土木工程)(4)

被嫌弃的天坑专业?

自“大学”沦为“社会”后,所学专业被贴上“名利场”标签。来自长辈们的关心,一下子变成“方便考公进体制吗”,同学间的谈话内容,越来越倾向“高薪大厂”,而甚少有人会去关注专业本身。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国家增发了相当于GDP的1.2%规模(98年全国GDP为8.52万亿元),发行1000亿国债,用于农田水利、铁路交通、邮电通信、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

2008年世界经济大萧条,国家出台4万亿元的刺激计划(08年全国GDP为31.92万亿元),相当于GDP的12%,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快铁路、公路、机场、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电网改造等领域。

轰轰烈烈的房地产造房运动在各地开展起来,“一夜暴富”不再是阿拉丁神灯的童话故事,每天都在拆迁户的朋友圈里上演。

大规模的基建项目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高速公路、高铁、机场、水利等各种项目工程,遍地开花。

2000年时,中国的城镇化只有36.22%,世纪之初的建筑工程行业,就是现在的互联网大厂,很多体制内的人纷纷下海,选择进入这个金饭碗行业。

土木工程pk采矿工程(天坑的土木工程)(5)

当年红遍全国的电视剧《奋斗》,说的是80后的青春励志故事,男主角陆涛(佟大为扮演)是一名建筑师。

当时建筑土木行业有多火?举个例子,笔者上高中的时候,老师就说读土木工程好,收入高,以后还能做个包工头,开奔驰,住洋楼,真是羡煞旁人。

根据数据统计,2008年前,全国开设土木工程的本科院校有392所,到2018年,开设土木工程专业的高等学校增至542所,十年期间,增加了150所!

今年初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从2000年到2021年,我国的城市化率从36.2%一跃至64.72%。

虽然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率是75%到80%,但抛开平均率来说,北上广深早超过了80%,很多一线二线城市城市化率也超过70%。

土木工程pk采矿工程(天坑的土木工程)(6)

显然,我国经济正处在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增长转变阶段。

上海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叶志明说:“随着国家发展模式的转变,对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的社会需求缩小,导致用人需求也在相应缩小。”

每一个大学专业背后是一个行业,当行业进入缓慢增长期,就业环境、薪资待遇,职业前景等早已发生巨变。

土木工程pk采矿工程(天坑的土木工程)(7)

土木土木,又土又木?

在大众的传统印象中,建筑土木专业的工作场景是“工地”,没有开着空调的写作楼,只有日晒雨淋的施工现场。

夏天炎热,冬天寒冷,沾满灰尘的安全帽,脏兮兮的工作服,环境要多差就有多差,因此土木一般被认为是就业链的末端,但如果你认为土木就是“捣水泥建房子”的,那就落后了。

去年12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经济蓝皮书》中说:“2021年中国经济增速在8%左右,明年可能回落至5.3%左右。”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这份《经济蓝皮书》还是乐观了。

一方面,官方统计去年GDP增速为8.1%,和原先预计差不多;另一方面2022年上半年的增速2.5%,只是预测回落的一半,经济下行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

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消费、出口和投资。受疫情和国际形势的影响,出口受阻;大环境不好,居民的消费意愿不高,都想着“积粮过冬”;只剩下投资了。

土木工程pk采矿工程(天坑的土木工程)(8)

回看历史,经济下行时,90年代的亚洲金融危机、08年的次贷危机,中国都是靠基建投资,来拉动GDP摆脱经济低迷的。

22020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提出要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次月,官方首次明确指出了新基建的七大领域:5G、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

赛迪研究院(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CCID)直属单位)预计到2025年,新基建七大领域的直接投资将达10万亿元左右,带动投资累积或超17万亿元。

如今土木工程更多聚焦“新基建”概念,可探讨涉足的领域也很广。比如在搞科研的时候,土木工程如何为人工智能应用提供更丰富场景?人工材料怎么代替钢筋混凝土更好地实现抗腐蚀功能?浮式风力发电机怎么能在海上大风大浪之下保持稳定?

土木工程pk采矿工程(天坑的土木工程)(9)

土木工程 新基建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中国基建在大众中处于独一无二的重要位置,于是有很多人推崇。从10天完工的火神山医院,到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基建狂魔”常常能在热搜榜单上出现,一方面网民惊叹中国基建的成就,一方面又劝退天坑的建筑土木系专业。

2022年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三个人,卡罗琳·贝尔托西 、摩顿·P·梅尔达尔和卡尔·巴里·夏普利斯。

诺奖委员在颁奖词中称“有时候简单的答案是最好的”、“化学进入功能主义时代”。

功能主义,换句大白话来说,就是实用性,所学知识更倾向实际应用层面,而非一成不变地顽固守旧,固步自封。

地理学被称作“科学之母”,孕育出气候学、植物学、生态学等“孩子”学科,却一度被怀疑是伪学科,1948年哈佛大学宣布地理学不是一门大学学科,取消了地理学,后来得益于计算机产业的发展,由于产生新的学科——地理信息科学(GIS),地理学才迎来新的生命力。

虽然后来哈佛大学恢复地理学,但也错过了地理学科史上的革命性事件,如信息革命。

土木工程pk采矿工程(天坑的土木工程)(10)

对于建筑土木专业来说,结合新基建,走智能制造,需要具备“建筑土木 X”的技能,“X”或许是软件技术,或许是通讯技术等。离开学校,社会更需要复合型的实用性能力。

有网友晒出自己的土木工程专业的课程表,除了传统桥梁道路建设科目,计算机C 语言也在课程表中。

土木工程pk采矿工程(天坑的土木工程)(11)

现代社会发展太快了,快到不仅仅个体跟不上,连大学的很多专业也跟不上。不只是建筑土木专业不香了,“国际贸易不香了”、“会计专业不香了”的呼声就喊了很长时间,现在连“就算计不香”的声音都有了。

或许,真正值得讨论的是,大学里的专业,如何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在一个高度文明的现代社会里,不应该是“你不要选这个专业,就业不行”,而是“你选这个专业,也可以过得很好”。

毕竟,当学生下定决心选择一个专业的时候,他人生的马拉松,才刚刚开始。

参考资料:

1. 每日经济新闻:大热门变大冷门!多所名校土木工程专业投档线大幅下滑

2.中国科学报:土木工程已成“新天坑”?就业“大逃离”未发生

3. 36氪:国资委:“十四五”期间新基建投资项目1300多个,总投资超过10万亿

4. 人物:建筑土木专业:从状元云集到失意者联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