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来历和习俗的传说(清明节的来历与挂山习俗)

清明节来历和习俗的传说(清明节的来历与挂山习俗)(1)

清明节,每个山头都有人在挂山

清明节来历和习俗的传说(清明节的来历与挂山习俗)(2)

清除坟墓上的杂草

清明节的来历有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为了让自己的儿子继位,设毒计害死了太子。太子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臣介子推一直忠心耿耿地追随着他。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给重耳吃。天气寒冷,介子推用唯一的一张席子将重耳紧紧包裹住,为他御寒。十年后,邪恶势力被铲除,重耳听到召唤,要他回国做君主。听到这个消息的第一时间,重耳就将那张陪伴了他十年的旧席子扔弃了。介子推看在眼里,心有不快。重耳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介子推却不见踪影。差人去找,找不到。重耳亲自去请,介子推躲进了深山。重耳命御林军上山搜索,搜不到。有人出主意,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

重耳便下令烧山,可山烧完了,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搬运遗体时,有人发现介子推的脊梁堵着柳树树洞,洞里有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重耳愧悔交加,将血书藏入袖中,作为自己执政的座佑铭。为了纪念介子推,他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天定为清明节。

清明节成为世人纪念祖宗的日子。清明节前后三天,人们会带着香烛鞭炮和挂山纸,到先祖坟山去扫墓,砍掉坟堆周围茅草,将挂山纸挂在坟堆上方,点燃香纸鞭炮,叫“挂山”。

如果是新亡故的人,挂山就有更多讲究。有“新坟不过社”之说。就是说给新坟(三年之内亡故的人)扫墓要在春社前。春社指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当年亡故的人在社日前第三天挂山,叫挂社,所有的亲戚朋友都要买社灯前来祭祀。亡故两年的在社日前第二天挂社,自己的子女和侄子、侄女等直属亲属参与。亡故三年的在社日前第一天挂社,叫满年。所有亲戚朋友都要参与。三年后,不再叫新坟,清明挂山。不再需要社灯。

为什么“新坟不过社”,也就是说为什么要在春社前给新坟扫墓挂山,而不能到清明节与老坟一同祭祀呢?古人认为新亡故的人刚到阴曹地府举目无亲,孤独无依,势单力薄。阳世亲人捎去的祭品总会被别的野鬼抢夺。据说社前是冥界的法定的接收日,在这段法定的时间,给新亡人所捎去的祭品,新亡人才能悉数收取。

清明节来历和习俗的传说(清明节的来历与挂山习俗)(3)

因为上面再三重申,清明不许带火进山,祭祀从简

清明节来历和习俗的传说(清明节的来历与挂山习俗)(4)

妈妈的继爷爷的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