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记录如何记(怎样写听课记录)

听课记录如何记(怎样写听课记录)(1)

听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吸取他人精华,缩小与他人的差距,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从而提高教书育人的质量。那么,如何才能写好听课笔记呢?我认为:

一是听课之前的准备工作。

听课之前一定要熟悉对方所讲的内容,先设计自己的教法,听课时带着“蓝图”进教室,才能在“他教”与“我教”之间构建对比的态势,有利于在观摩中找出异同。如果是所听与专题有关的公开课,听课之前有必要了解一下与专题有关的理论,便于在听专题性的研讨课、观摩课时,透过“热闹”看“门道”。如李吉林开创了“情境教学”,方法独特,自成体系,合影偶尔听一课,就很难领会真谛,倘若先读他的专著,便于工作可由点及面,通过课堂上的具体“情景”取到“真经”。

二是记框架结构。

任何一位教师,为了把一节课上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做到条理清晰,都会安排好课的结构。课的结构是指课的组成部分的顺序和时间的分配。课型的不同,课的结构也不同。例如:在实现教学目标时,是采用何种方式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的好奇,激发学生的动机;是如何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思维的兴奋点结合起来,与学生已知的经验结合起来,与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生的生活、课外学习结合起来,提出的问题具有思维价值;是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学生的价值观,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是如何创设情景导入新课程的等,把教学过程的导语、提问、过渡、结语记载下来,以便自己从中体会,有所领悟与收获。

三是记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是教学设计中的一项重要的内容,它是根据教学要求,用精要而醒目的文字和图形,提纲挈领的把教学内容概括化、系统化、图表化的一种形式,板书是反映教学水平的镜子,是课堂教学的眼睛,它凝聚授课人的心血,板书设计具有训练学生的随意注意的主动性,它具有开启学生的思路,理清课文结构,掌握作者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加深直观印象,增强记忆的效果,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从而学会学习,自觉的去掌握知识。在记板书时,必需要注意板书的先后顺序,便于自己思考,体会使用这种方法的妙处。

做听课记录要注意以下几点:

(1)听记要分清主次。听课应该以听为主,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听和思考上。

(2)记录要有重点。要详略得当,对内容要选择,文字要精炼。一般要记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师的重点提问、学生的典型发言、师生的互动情况、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中的失误等。

根据听课的类型,有些记录应该全面一些,有些记录则要突出某一个方面。一般来说,记录要简明扼要。讲课中符合教学规律、有创新、有特色的好的做法或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等可以详细地记录,对一些问题的思考或见解也可详细记录,以免遗忘。

四是要思考。

思考什么、怎样思考:①教师为什么要这样处理教材,换个角度行不行、好不好;②对教师的成功、不足或错误,要思考原因,并预测对学生所产生的相关性影响;③如果是自己来上这节课,应怎样上,进行换位思考;④如果我是学生,我是否掌握和理解了教学内容;⑤课程建设的新理念、方法、要求如何体现在日常教学中,并内化为教师自觉的教学行为;⑥这节课是否是反映教师实际水平,如果没有听课者,教师是否也会这样上等。

总之,应该根据听课的目的和要求,有所侧重地将听、看、记、思的内容有机灵活地结合起来。如教师讲和学生发言时,以听为主,兼顾观察;教师板书和学生演练时,以看为主,兼顾其他;学生练习时,以思考为主等。

可以从授课内容是不是符合课堂要求,学生目标是否达成,师生互动是否积极有效、框架结构是否合理,课堂检测效果如何等方面进行评价!另外说明一点再好的一堂课也有不足之处,再差的一堂课也有可以从授课内容是不是符合课堂要求,学生目标是否达成,师生互动是否积极有效、框架结构是否合理,课堂检测效果如何等方面进行评价!另外说明一点再好的一堂课也有不足之处,再差的一堂课也有可取之处可取之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