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写手新媒体写作案例:作家阿振坐客美篇总部

打开手机看美篇,是当下人们每天的必修课。

但对很多人来说,看看容易,却鲜有人动手去“写”——撰文、制图、配乐……在很多人看来,那是件很不容易的事。

可是,一位老人、一位67岁的退休老人、一个拿了一辈子篆刻刀的艺术家,却因为一部书的编撰与美篇结了缘,在美篇上写起小说来了。而且,一写而不可收,一不小心,竟成了美篇上的著名作家。其作品内容贴近大众,文风朴实,语言生动、诙谐感人,深受全国美篇读者的欢迎。这不,金秋9月,他坐客美篇的北京总部,解密新媒体小说的写作密码——他就是从东平四中走出来的著名篆刻艺术家,哦,现在应该称为著名作家的段振业先生,他在美篇上的昵称是“阿振”……

新人写手新媒体写作案例:作家阿振坐客美篇总部(1)

段振业,泰安东平人,东平四中五级一班学生。1973年-1975年高中学习期间,爱好文学、文艺,是校文艺演出队的骨干和活跃分子。毕业后参了军,因爱好文学,成了部队上的“文艺兵”。退伍后长期从事文化工作,刀耕不辍,成了全国著名的篆刻艺术家,作品《中国名人名家肖像防伪印》,被社会认可,被各行各业广泛使用。

段振业先生一直对写作保持着浓厚的兴趣,但因工作繁忙,时间有限,很少有时间去创作。

退休后,终于有了大把的时间去思考去创作。“特别是当遇到美篇,激起了我的创作热情,美篇图文并茂,赏心悦目,即能写文章,还能展示自己的特长,可以说是美篇让我重新找回自我,走向理想的创作之路……” 9月23日,坐客北京美篇总部,段振业先生如是说。

就这样,篆刻艺术家段振业,摇身一变,成了作家“阿振”。

新人写手新媒体写作案例:作家阿振坐客美篇总部(2)

“吃水不忘挖井人。”阿振对母校东平四中,感情颇深。他说,他与美篇真正结缘,是因为东平四中。

在美篇总部的媒体沟通会上,阿振说:“美篇有阅读和修改方便的特点。我们东平四中要编辑出版一本回忆母校的书,是老同学留美博士后于保法倡导的并资助成书,因此我们成立了15人的编辑小组,小组成员分布在全国各地,一篇文章的初稿制作成美篇后发给每个人,去纠错去修改,然后反馈汇总,很快就能完成一篇文章。

“这种利用美篇传递修改文章的经验值得推广,快捷、高效,省去了集中办公场地,节省了人力物力。不用租赁办公室,更不用组成编辑部,就这样不见面就把事办了。

“两年的时间我们完成了一部《母校情怀》,在北京线装书局出版社出版,在全国新华书店发行了。很受读者欢迎,短短的三个月不到已经脱销,现在正商谈再版。”

《母校情怀》的编撰,进一步激发了阿振的创作激情,激活了创作灵感,让他一写而不可收,创作了中篇小说《新月》,短篇小说《水生》《水莲》《水桃》(水字三部曲啊,哈哈)等脍炙人口的作品,特别是新作《百灵》,更是情节跌宕引人,语言简洁生动,平湖一柱曾隐去作者推荐给朋友,不少人竟以为当代名家冯骥才的作品。

新人写手新媒体写作案例:作家阿振坐客美篇总部(3)

当下,“手机”名声不太好,游戏、聊天、视频溺害了不少人。但是手机只是一个工具,它本身并无过错,关键在于使用它的人。

对于阿振先生来说,手机就是创作的工具。他说:“手机在手,什么都有。打开美篇不用写字台,不用电脑,在手机上创作就开始了。文章草稿在美篇上可以保存,随时随地创作,我的文章都是在公园里树荫下、在济南大明湖畔和路边连椅上完成的。

“而且这种天然优美的写作环境,会让人沉浸在大自然中,抒情浪漫,产生遐想,写出来的文章也文风清新,自然洒脱……”

阿振先生推心置腹,道出了新时代、新媒体写作的密码!

谈到今后,阿振满怀兴致地说:“我会一如既往的写作,出新书,出好书。美篇是个自由平台,是中老年人的宽松社区,美篇也像文学创作者的检察官,随时把握我们的创作方向,我会继续创作优质作品,用文字书写人生,记录美好,分享感动,启迪心灵,荡涤尘埃,笔耕自勉。争取做一个优秀的从美篇走出的老年作家,让梦想成真……”

新人写手新媒体写作案例:作家阿振坐客美篇总部(4)

作家阿振的成名过程,平湖一柱有三点反思:

第一, 一个人若想生活的幸福,当有爱好,有梦想。

什么叫幸福?一个人一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做自己喜欢的事。

什么叫爱好?就是一件事情,从小到老,无论什么时候,都一直喜欢,有时间就去做。

什么叫梦想?就是顺应自己的爱好、做自己喜欢的事,享受其中的快乐和幸福。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却骨感。现实中,做自己喜欢的事的并非那么容易,很多时候,自己的喜好要让位于现实的需要。

而所谓梦想,就是对自己的“真爱”永不言弃,一有机会,就做自己喜欢的事。

就像阿振先生,从中学时期就爱好文艺,爱好文学,无论是求学、军旅、工作都念念不忘。退休之后,终于才有了时间,搞起自己喜欢的文学创作来……

新人写手新媒体写作案例:作家阿振坐客美篇总部(5)

第二, 一个人若想事业有成,首先要有热情,懂感恩。

阿振先生是东平四中73年的高中生,平湖一柱是东平四中80年的初中生,虽说和阿振先生是校友,但年龄却是相差了十几岁,按我们家乡俗话,“差了一辈”呢(哈哈)!更何况,阿振先生是著名的篆刻艺术家,平湖一柱只是一名乡村中学教师,二者“重量”实在悬殊太大。

但是,阿振先生平易近人,从不把平湖一柱当“晚辈”。在《母校情怀》的编撰过程中,阿振先生总是一口一个“小弟”,那个实在、亲热劲,如同亲哥一般,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

从组织联络、到筹稿编辑、到排版校正,阿振先生忙前忙后,热情有加,丝毫不像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而大家都知道,他的忙碌,却是完全的自愿,没有丝毫的报酬,全凭他对母校东平四中的一片赤子之心,对东平四中校友的一片赤诚之情。

在9月23日北京美篇的高峰会上,他仍念念不忘家乡东平,不忘母校四中,甚至把自己的成就成功,归于母校,归于校友……

而他,正是因为感恩母校,才和于保法教授发起了《母校情怀》的编撰,由于热情,才成就了他夕阳写作的新峰巅……

新人写手新媒体写作案例:作家阿振坐客美篇总部(6)

第三, 一个人若想事业有成,生活幸福,当不断学习,终身学习。

1973年,段振业先生在东平四中上高中,那时正赶上学习和生产实践相结合,因此,书并没有读多少,相当部分时间要农村参加生产劳动实践,这一点,《母校情怀》一书中的同学有不少的回忆。

因此,段振业先生他们在学校里并没有学到多少“文学知识”,更没有学习篆刻和写作。

可是,毕业后参了军,因为“战地宣传需要自编自演”,他不得不写,编剧、导演、演员一肩挑;退了伍,由于工作的缘故,他又拿起了篆刻刀,在雕刻行业几十年如一日,苦心钻研,发明设计过公安系统印章管理存档,发明设计的《保安印鉴》曾获中国使用新型国家专利;退休了,为编撰《母校情怀》,他又学会了使用美篇,而且创造性地使用美篇,为图文并茂,还学会了PS等制图软件。

而反观我们有些人,从学校里出来后就算定型了,不愿再学习,不想再学习,一遇新事,就感叹自己“OUT”了,而岂不知,不是自己知识和能力落伍,而是自己思想落伍,不想学习造成的。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智能手机不过是十几年的事,美篇从2015年问世,到现在也不过6年,而我们的阿振先生,落户美篇也不过3年时间……而就在这3年时间里,阿振先生不仅编撰了《母校情怀》一书,还实现了从篆刻家到作家的华丽转身,走向了事业的新峰巅,而这一切,皆源于他的热情,他的执着,他的好学……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在段振业先生那里,世上本就没有学不会的技能,干不好的事情。

”世上本没有手机,有人造了出来,有人就会用了;世上本没有美篇,所有美篇都是人写出来的;世上也本没有《水生》《水莲》《水桃》“三兄妹”,但阿振却让我们认识了他们……

新人写手新媒体写作案例:作家阿振坐客美篇总部(7)

忽然想起了怀特海说过的那句话:“当一个人把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忘掉,剩下的就是教育。”

几十年过去了,我不知道阿振先生还记得多少当年在东平四中学过的知识,但即使记得,那些知识恐怕多半也已“不可用”了。

可是,阿振先生和他的校友们(当然也包括我)对母校东平四中仍然念念不忘,与母校依然如初见。那是因为,东平四中教会了我们感恩,教会了我们学习,这是67岁的阿振先生能借美篇这个平台,成为作家的最根本原因。这一点,我想,当给每位家长和教育工作者一个深刻的启示。

新人写手新媒体写作案例:作家阿振坐客美篇总部(8)

三年前,我结识大我12岁的段振业先生,那时是满心的仰慕和尊重;三年后,我们成了无话不谈的“忘年交”,现在是由衷的敬慕和学习!

阿振,从东平四中的小舞台,一路走到北京的大美篇,是东平四中的骄傲,是我辈学习的榜样!

新人写手新媒体写作案例:作家阿振坐客美篇总部(9)

(作者:李玉柱,本文为 平湖一柱原创作品,欢迎指导,转载或引用请注明作者和出处,违者必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