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毯子分享 特别的麻拖儿

人类从“茹毛饮血茫然于人道”的“直立之兽”演化而来,逐渐形成于“天道”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人道”这便是文化的创造过程。

——张岱年

特别的麻拖儿

麻拖儿是一种面食做的油炸食品,以香、甜、软著称。麻拖儿在众多山西面食中很独特。

可爱毯子分享 特别的麻拖儿(1)

首先,麻拖儿独特之处在于地域性。这种面食在山西只有晋南有,而晋南一带只有洪洞县赵城一带有,别的地方没有。这种独特的地域性造成了其独有价值。物以稀为贵,就像国宝熊猫一样,唯独四川有。麻拖儿也因为只有在山西洪洞赵城有,所以显得特别珍贵。我这人是味觉先于腿脚,山西我虽到过的地方不多,但山西老乡却不少,晋中、晋北、晋东南、晋西北的人都有。老乡在一起吃饭时,我总是情不自禁问起他们地方的名牌美食。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尤其是我专门同几家山西面食饭店的大厨聊过,他们都异口同声地说,从来没有人说起过“麻拖儿”这种食品,这种食品只有晋南地区有,在其他地方没见过。

可爱毯子分享 特别的麻拖儿(2)

其次,麻拖儿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时间性。一般来说,一个地区的名食品都是和当地农历及文化现象联系在一起的。如吃粽子在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纪念屈原;吃月饼是在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是为了恭贺全家团圆;吃凉拌菜(豆芽莲藕)的寒食节是在清明节前一两天为纪念介子推的……

洪洞赵城吃油炸麻拖儿有两个时间点。一个时间点是在春节初二到初六,大家族里家长等待嫁出家门的闺女和新娶进门的媳妇前来拜年时吃;还有一个时间点则是在娶媳妇洞房花烛夜的新婚之夜,新过门的新媳妇和同前来闹洞房的年轻人一起吃。

为何洪洞赵城人会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非要吃这种与别的地方不同的油炸食品?这确实是个很值得人玩味的神秘话题。

当然,话又说回来,一种食品在某一地区的流传,虽是一种文化现象,但其味道首先得适合大众,得在舌尖上站得住脚,不然其生命力就不会这么旺盛,也不会这么红火。

麻拖儿是用小麦面粉做成的,用发面(经过发酵)和死面(没经过发酵)两种面合作而成。发面是甜的,人们在发面里,起先是放糖精,后来是放白糖,再后来是蜂蜜,有点讲究的还往发面里打几个鸡蛋,与面均匀地搅和在一起,这样炸出的麻拖儿松软绵甜,非常可口,老幼皆宜。做麻拖儿时,先把发面抹油,然后再把死面擀成薄面片,最后用死面把发面裹起来,滚成长条,又切成条剂子,一条一条摆好待用。油热后,一条一条顺着油锅边溜下去,一会儿,麻拖儿便会自己翻个身浮上来,中间的发面就会膨胀起来,中间一道缝向两边翻,用筷子帮助它翻翻身,打个滚,一直炸到金黄,即可出锅。这时,发面金黄死面略带赤色,两种颜色紧紧拥抱在一起,就像亲兄弟。

麻拖儿做起来慢但在油锅里炸起来却快。不一会儿一会儿就炸满一大萝萝。接下来往篮子里一放,挂在高处,等大年初二、三,媳妇回娘家时,娘家人好招待。每当有当年家里嫁出门的闺女或是娶进门的新媳妇一来,家里老人总是抓出一盘子麻拖儿,姑娘(媳妇)乐滋滋地、津津有味地咀嚼。

接待这些亲戚吃麻拖儿的人必须是一家之主。其实在过年的食品还有许多,如圪朗(石头馍)、油炸条、柿饼、大枣等,可每当有新媳妇或出嫁女,为什么这麻拖儿是必吃的一道食品?小时不懂事,看见家里有客人来,便也凑上来,有点“人来疯”。这时奶奶总是给我一片硬圪朗,但我提出要吃麻拖儿时,总是遭到拒绝。奶奶说这是留给女人吃的。我当时不解:凭什么她们能吃,我就不能吃?长大了,知道了那是留给客人吃的。但心里总是还有一个谜没有解开:怎么奶奶说,只是专门给女人吃得?

后来喜欢上了文化学,前几年受聘云南民族大学作客座,给学生讲中国文化概论。文化,说透了就是自然的人化过程。结合理论好好系统总结了解自己经历的一些事情,首先对饮食文化文化做了些思考和挖掘。包括对自己家乡的一些名小吃,尤其是对小时奶奶说的只给出门大姑娘、小媳妇吃的麻拖儿,有了新的诠释和理解。

可爱毯子分享 特别的麻拖儿(3)

麻拖儿独特的文化意义更在于它是一种性启示。从麻拖儿的外形看,长条,中间一道缝,一经油炸后发面膨胀便向外翻,像极了女人的两片阴唇。一看麻拖儿就自然让人联想到性,有性就有生殖,有生殖,就有繁衍,有繁衍,就有人口繁荣,就有人丁兴旺,就有经济发展。这,就是家乡麻拖儿的真正文化含义。

崇拜生殖,这是世界上很多民族,尤其是少数民族的一种向往甚至可以说一种信仰。且不说印度神庙里雕塑的男女交媾的雕像。云南大理剑川有个叫石宝山的地方,有座神殿里就供奉着用石头雕刻的男女生殖器。这都无不向人们昭示:在男耕女织的古代社会,部落,军队之间打来打去,劳民伤财,在家耕地种地的男人被征召去当兵打仗,不少人死在了杀戮的战场上。长此以往,形成了男少女多的状况。于是,民间家庭都期望着自己家族能够兴旺发达。另外,从实际生活看,我小时生活的后沟村,有山有水,但生活用水就要到沟里去挑,一担水少说也有八九十斤,一个女孩子来挑水是很困难的。收秋打夏,挑麦担担,担玉米等这些重体力活家里没有男劳力是过得很艰难的。

怪不得,这麻拖儿是春节专门给嫁出门的闺女和娶进门的新媳妇吃;怪不得,这麻拖儿是在新婚之夜男女闹洞房时专门做给闹洞房的男青年吃得;怪不得,在男人娶妻时,村里人总要在新人新婚要盖的被子角里总是要缝上红枣和花生,以祝福新人早生贵子;怪不得,我们家乡有个地方叫侯村,那村里有个娘娘庙,据考证那是为纪念补天的女娲。女娲庙前的“了角儿”(一种凝固的土石头)就被许多不孕不育的妇女装走了。多少不孕不育的善男信女在这里虔诚的祈求女娲娘娘能给自己赐个儿女。

这一切都和麻拖儿文化有关。重男轻女的思想历史悠久,从文化意义上讲,这绝不是一句封建思想的口号所能概括了的,它背后有着多少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人化的自然,说麻拖儿文化一点都不虚。(高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