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区哪个区发展潜力大(长三角北翼大城)

澎湃新闻记者 袁杰被称作“近代第一城”、今年经济总量有望进入“万亿俱乐部”的江苏沿海城市南通,正迎来堪称百年罕见的历史“风口”,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南通市区哪个区发展潜力大?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南通市区哪个区发展潜力大(长三角北翼大城)

南通市区哪个区发展潜力大

澎湃新闻记者 袁杰

被称作“近代第一城”、今年经济总量有望进入“万亿俱乐部”的江苏沿海城市南通,正迎来堪称百年罕见的历史“风口”。

这个通江达海的城市,曾长期受困于长江天堑、大海阻碍,在过去上千年历史中一直算是疆域之边陲、交通之末梢。

但随着未来几年,过江通道实现“八龙过江”、沿海高铁通车以及新机场的开建,还有通州湾新出海口等一系列基础设施和重大功能布局的“落子”,这座位于上海北翼的城市,正逐渐找到属于自己的“王者时刻”,成为长三角城市群向北发展最引人瞩目的“桥头堡”、最具爆发力的“驱动核”之一。

不过在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中,这座城市的短板也愈发清晰,比如“大而不强”,再比如,下辖县市发达,但主城区的辐射带动力却较弱,这也成为影响和制约南通在未来数年能否再攀新台阶的最大变量。

在此背景下,9月10日至12日召开的南通市崇川区首届党代会,以及紧随其后的区“两会”,备受外界关注。这是原崇川区、港闸区合并之后,作为南通主城的新崇川区,区新领导班子以及施政思路首次正式对外亮相。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注意到,崇川区喊出了“奋力打造长三角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首位区”的目标。和过去相比,新的崇川区面积和人口均有大幅提升,经济总量已逼近1500亿,并高度集合了南通城市化的主要要素和资源。

但同时,区划调整并非简单进行拼凑,新的崇川区又如何打好“融合”之牌,真正成为长三角北翼的“大城之核”,撑起南通的“大城”之梦?

近日,澎湃新闻记者赴崇川深入采访,试图解码南通主城崛起的雄心和梦想,以及面临的诸多挑战。

目标“1 1>2”,新崇川锚定航向

崇川区政府大院内,醒目张贴着“打造长三角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首位区”的横幅。区划调整后,崇川显得更有底气了。

就在今年7月底,国务院批复同意南通市行政区划调整,原崇川区和港闸区合二为一,组建新的崇川区。

合并之后的新崇川区,人口由原来的72万人增加至100万左右,面积增加了50%,经济总量也由过去不到1000亿元,增加至近1500亿元。

如此一来,崇川在江苏市辖区的排名得以大幅提升。以GDP为例,原崇川区在江苏55个市辖区中排名第21、原港闸区排名第45,两区合并后的崇川区已跻身前十位。

当然,排名只是一方面。南通大市对两区合并的期待在于,至少要起到“1 1>2”的效果,如果能够实现“1 1=4”,也就是翻倍,自然更好。

南通市委常委、崇川区委书记刘浩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也表示,两区合并,并非简单拼凑和相加,如何做好“融”的文章?实现要素的优化组合才是关键。

也就是说,要突破“物理相加”的层面,实现“化学反应”。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两区合并之前,崇川区和港闸区都是南通主城板块,大致以通吕运河为界。在过去,运河两岸是少不了“互相较劲”的。

“打个比方,大家都想引进项目,有时就会出现互相压价的情况,导致恶性竞争。”崇川区某部门负责人认为,两区合并后,南通主城得以“握拳发展”,主城能级实现跃升。

原本隔开崇川和港闸的通吕运河,如今已成崇川“内河”。原来崇川和港闸交界的任港湾等地区,也将实现“拥河发展”,共铸南通“城市副中心”。

澎湃新闻从崇川区获悉,优化整合再出发的崇川区提出了“一区五城”构想,即聚力建设长三角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首位区,推动建成高端产业城、创新活力城、文明品质城、水韵生态城、平安幸福城,塑造南通主城面向未来的战略能力和持久竞争力。

放眼全国,国内一些中心城市的主城区也进入了崇川的视野,成为其参照对标的对象,比如无锡的梁溪区、南京的鼓楼区和玄武区,还有制造业重镇广东佛山的中心城区禅城区。

崇川区委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佛山市禅城区是崇川对标学习的主要地区之一。从区位上看,和崇川类似,佛山市禅城区也是位于一座超级城市(广州)的周边,同时也是所在设区市(佛山)的主城板块。崇川面临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大机遇,而禅城则在积极投身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资料显示,禅城是佛山面积最小的区,却以佛山1/25的面积,创造了1/5的GDP。同时,禅城在发展都市经济的同时,也不忘树立“项目为王”的理念。

这无疑让崇川“相见恨晚”,也若有所思。澎湃新闻注意到,今年6月,崇川区发改委一行已专门赴禅城区,就十四五规划编制进行了交流学习。

区划调整,南通优化扩容主城的必然选择

新崇川区的成立,直接关系到南通的长三角北翼“大城”梦想,甚至关系到长三角南北平衡发展的大局。

为何这么说?

若将上海和南京进行连线,这条线的南端有杭州、宁波等多个GDP“万亿俱乐部”城市,但在北侧,却依然一片空白。

目前GDP已逼近1万亿的南通,无疑是“第一候补”,也最有条件成为上海大都市圈北向发展(往苏中苏北甚至鲁南地区)和辐射的“桥头堡”。

但事实上,南通长期受困于中心城区首位度低的问题。满足于“近代第一城”的美誉,却在无意中走不出这个历史光环,长期无法摆脱“小城”心态。

数据显示,南通主城过去“小马拉大车”的格局是较为明显的,县市强,主城弱。2019年,也就是南通市区划调整之前,由原崇川区、原港闸区以及通州区组成的南通主城,土地面积、年末常住人口在江苏13个设区市中均排名靠后,GDP之和占南通全市的比重均未超过40%,这在全省的设区市中叨陪末座。也就是说,在过去,南通市区的能级和带动力几乎是江苏设区市中最弱的。

显然,这和南通江苏经济“第四城”的地位,以及江苏省委对南通“全省发展新增长极”的定位并不相符。

此番区划调整,也就是原崇川区和港闸区合二为一,以及海门撤市设区后,南通形成了“三驾马车”(崇川、通州、海门)并驾齐驱的城区发展格局。

目前,崇川、海门和通州三区的经济总量都在1400亿左右。三者相加,南通城区的经济总量已占全市的近一半,“小马拉大车”的局面大有缓解。

这其中,作为中心城区的崇川是南通城市经济的“绝对主力”。数据显示,2019年,崇川以全市1/40的土地,创造了近1/6的经济总量、1/5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出口等增长实绩全市占比超过20%。

在南通“一主三副”的城市发展格局中,崇川是“一主”,也就是唯一的主城区。可以这么说,南通城市化主要高端要素和资源都集聚在崇川,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在崇川,城市建设和社会治理创新实践的主阵地也在崇川。

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崇川即南通的“长子”,代表着南通的形象。

南通市委常委、新崇川区委书记刘浩表示,站在新起点,崇川要有点亮“城市之眼”的雄心壮志,成为展示全市形象的“第一窗口”,体现城市底蕴的“第一名片”,代表南通发展的“第一标杆”。

同时,要有打造“南通之核”的信念,不仅做全市的“中心节点”和“战略链接”,还要增强对周边地区的集聚辐射、服务带动、支撑引领能力。

接轨上海融入苏南,南通力避形成新的“代差”

澎湃新闻注意到,本次崇川区党代会前夕,南通市委书记徐惠民调研崇川,并提出要激扬干事创业精气神,“再创一个辉煌的热血崇川”。

南通上下正在学习苏州“三大法宝”,呼唤“狼性干部”。在融入苏南、对接上海,以及打造沪苏通三角“强支点”城市的过程中,崇川,甚至整个南通都需要那么一些“热血”。

值得注意的是,一味在上海和苏南身后拼命加速追赶,并非上策。努力实现“新路赶超”,或许才是南通这个“支点”能够强起来路径密码。

刘浩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也提到,作为南通的中心城区,崇川在接轨上海、融入苏南的过程中,要注意避免和上海及苏南形成新的“代差”。

刘浩认为,崇川不能单一、被动地承接上海和苏南的落后产能转移,而是要找准定位、主动出击、积极进取,体现出自己在长三角核心区独特的功能。

就好比发展康养经济,南通能否真正做到一枝独秀,打造出“长三角的北戴河”,让人看到康养就想到南通?

澎湃新闻从崇川区获悉,产业发展方面,崇川区已瞄准打造“345”产业体系,具体包括新材料、船舶海工、装备制造“3”大支撑性产业,总部经济、现代金融、文化旅游、生态康养这“4”大功能性产业,还有集成电路、车联网、人工智能、网络安全、生物医学“5”大引领性产业。

如上文提到,对标佛山禅城,尽管是“寸土寸金”的主城,崇川依然把大项目招引放在重要位置,注重高端制造业和现代商贸服务业共同发力,培育壮大特色产业集群。

因为在项目招引方面,主城并非只有土地资源紧张等劣势。相反,主城也有不可复制的优势,那就是齐全的公共服务和高端资源配套,更容易对人才产生吸引力。

澎湃新闻从崇川区发改委获悉,崇川正在着力构建“都市型工业”新业态,促进工业企业集聚集约发展,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健康、节能环保等特色产业,鼓励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都市工业综合体摆脱了传统重型生产项目“大开大合”的特点,而是注重资源的集聚和业态的创新。今年3月,南通首个“都市工业综合体”华汇智谷科学园正是落户在了崇川。

消费经济 都市工业,崇川的探索,不仅在回答如何在上海大都市圈自我定位,还有作为追赶者,如何与身旁的超级城市互利共赢、共同进步的问题。

责任编辑:李克诚

校对:施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