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篮打水不一定空(竹篮打水不落空)

竹篮打水不一定空(竹篮打水不落空)(1)

有句成语叫“竹篮打水一场空”,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为竹篮加上漆艺,就能颠覆“一场空”的命运?通过融合不同的技艺,发挥每种技艺的优势,这是人对物的巧思;而用巧思将器物变得更好,则是人对物的珍惜。

有人问我,关于夏天最先想到的植物是什么?可能90%的人都会说是荷花,但我最先想到的却是竹子:冰凉的竹席,疏爽的竹椅,奶奶拎着去菜市场的竹篮子……

说到竹篮子,大人最爱跟孩子们念叨一句成语:“竹篮打水一场空”。但在福建永春县,有一种特别的竹篮为自己实现了“平反”:用它打水,滴水不漏。它叫“漆篮”。

竹篮打水不一定空(竹篮打水不落空)(2)

➊“竹篮盛水水不漏,小可藏针大当橱”

竹篮穿上“大漆衣”,竹篮打水水不空

传说在很久以前,永春县龙水村有一对夫妇,妻子善于编制竹篮,而丈夫精于漆艺。一天,妻子用竹篮提着粥和菜为种地的丈夫送饭,却不小心打翻了竹篮子,粥水顺着竹篮的细缝漏了出来。丈夫见状想:如果将桐油灰和大漆刷在竹篮表面,不就能防漏了吗?于是最早的漆篮便产生了。

漆篮一眼看上去,更像是用木做的,泛着润泽。但仔细看,能发现表面丝丝细密的竹纹,透出轻巧的内在。一首流传百年的诗这样吟咏,“巧手翩翩篾气舞,经线纬线入画图。竹篮提水水不漏,小可藏针大当橱。”

在永春县龙水村,许多老人编得一手好竹篮。麻利地,将毛竹片一分二,二分四,四分八……劈成“薄如纱、细如丝”的篾片篾丝。再以片为经,丝为纬,紧密交叉编成篮胚。这样出来的篮子,掂量着结实又轻巧。

竹篮打水不一定空(竹篮打水不落空)(3)

竹篮打水不一定空(竹篮打水不落空)(4)

竹篮打水不一定空(竹篮打水不落空)(5)

➊编制不同宽窄的篾片、篾丝

➋ ➌篾片和篾丝在巧手编制下成了篮胚

接着是“抹灰”。先挖来田里的土,晾晒后研细、过筛,留下细如面粉的土粉。细土粉加入桐油搅拌,便成了“油灰”。村民们说,做油灰的泥土必须从龙水村中取来,这种土砂砾少、质地细腻,抹在竹丝上,才粘得紧。

上油灰前,村民们还会将篮胚放进沸腾的石灰水里煮一遍,“这样的竹篮耐用,不会长虫子”。煮个五分钟捞出来晾干,就可以抹桐油灰,裱褙纱布了。

竹篮打水不一定空(竹篮打水不落空)(6)

➊ 老师傅在上油灰

最后的漆画和堆雕,是整个工序“画龙点睛”之所在。涂上大漆后的竹篮,表面变得锃亮平滑。师傅们用毛笔蘸了金色,在提梁、篮盖、篮体上,一点点勾勒出精致立体的松鹤、蝙蝠、鲤鱼……如同在造一件艺术品。

竹篮打水不一定空(竹篮打水不落空)(7)

竹篮打水不一定空(竹篮打水不落空)(8)

➊➋ 毛笔勾勒出精致祥纹

漆篮做成了。将漆篮拎到水龙头下接水,用纸巾在篮底一抹,还是干的。“这就是‘竹篮打水水不漏’!”村民们还说,用漆篮挑着100多斤的东西走三五十里路,它都不会变形。

竹篮打水不一定空(竹篮打水不落空)(9)

竹篮打水不一定空(竹篮打水不落空)(10)

➊ ➋ 用生漆漆篮

家有漆篮喜事多

穿上“大漆衣”的竹篮,精美又坚固,是闽南人最喜爱的家中物什之一。越是富贵的家庭,漆篮的品种也就越齐全。最大的直径有半米,一对漆篮盛装的食物能摆满张八仙桌;而最小的直径才三厘米,叫“掌中宝”,小巧玲珑,用来收藏饰品或针线。

漆篮那鲜艳的红、黑、金三色,象征着吉祥。村民们说,有女儿的人家,会早早地把陪嫁的漆篮准备好。女孩出嫁那天,家人便点上两盏灯放在漆篮中,让祝福一路伴随新娘。而在寿诞和庆贺添丁仪式上,儿女们会为父母奉上装着面线、猪脚、鸡蛋等喜庆食品的漆篮,表达满满的孝心。

竹篮打水不一定空(竹篮打水不落空)(11)

竹篮打水不一定空(竹篮打水不落空)(12)

➊ 掌中宝漆篮

龙水村的师傅告诉我们,漆篮在东南亚一带也很受欢迎。当年闽南人下南洋闯荡,总要带上几个漂亮的漆篮,寄托思乡意。渐渐地,许多东南亚当地人也爱上了精美的漆篮。

无论身在何方,人们都是这样的眷恋热闹和喜庆,叫漂亮的漆篮翻越千山万水,为他们装载吉祥。一个朴实竹篮,披了美丽的漆衣,了却了“一场空”的遗憾;而我们有了漆篮,多少的欢笑,亦再也满满当当的漏不走了。

竹篮打水不一定空(竹篮打水不落空)(13)

竹篮打水不一定空(竹篮打水不落空)(14)

进入砚田书院圈,每天进步一点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