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发明人周有光简历(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

拼音发明人周有光简历(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1)

1906年:周有光,中国语言学家、文字学家

周有光(1906年1月13日-),原名周耀平,起先“周有光”是他的笔名,“有光”后来成为他的号。生于中国江苏常州,中国语言学家、文字学家,通晓汉、英、法、日四种语言。

周有光青年和中年时期主要从事经济、金融工作,作过经济学教授,1955年,他的学术方向改变,开始专职从事语言文字研究,曾参加并主持拟定《汉语拼音方案》(1958年公布),在他主导下,建立了汉语拼音系统。几十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国大陆的语文改革。作家沈从文是他的连襟。

拼音发明人周有光简历(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2)

民国时期

1906年1月13日,周有光生于江苏常州青果堂,十岁时随全家迁居苏州,入当时初始兴办的新式学堂读书。1918年,入常州高级中学(江苏省立第五中学)预科,一年后正式升入中学,与后来同样成为语言学家的吕叔湘同学。

1923年,中学毕业,成绩优异。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本只能选择免交学费的师范学校,但无意中考上了上海圣约翰大学,后幸得亲友资助,为周有光凑齐了200元学费,遂入学。

拼音发明人周有光简历(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3)

主修经济学,兼修语言学。1925年,上海发生“五卅惨案”,改入光华大学继续学习。

1927年,大学毕业。1933年4月30日,与张允和结婚。结婚后夫妇同往日本留学。因仰慕日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河上肇,周有光离开原本就读的东京大学,转考入京都大学,但河上肇在1933年1月就已经被逮捕入狱,周有光未能如愿作成河上肇的学生。

1934年4月30日,周有光与张允和结婚一周年纪念日,他们的儿子晓平出生。1935年,放弃日本的学业返回上海,任教光华大学,在上海银行有兼职,参加了反日救国会(章乃器小组)。女儿小禾出生。

拼音发明人周有光简历(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4)

1937年,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带全家逃难到四川,先在新华银行任职,后调入国民政府经济部农本局任重庆办事处副主任,主管四川省合作金库。1945年,抗战胜利复回新华银行工作,先后被派驻纽约,伦敦。

工作之余,利用业余时间读书,学习。1948年,在香港参加中国民主建国会。20世纪40年代后期周有光在美国时,经朋友介绍曾与爱因斯坦会面交谈过两次。

共和国时期

1949年,解放军攻占上海后回国,任复旦大学经济研究所和上海财经学院教授,并在上海新华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华东区行兼职。

拼音发明人周有光简历(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5)

1954年,因为之前已发表、出版过一些关于拼音和文字改革的论文和书籍,周有光被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邀请担任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委员。

1955年10月,到北京参加全国文字改革会议,会后被留在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工作,参加制订汉语拼音方案,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研究员、第一研究室主任,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放弃了在上海的经济学教学工作。

这一变动无意中帮助周有光躲过了1957年开始的,在上海以经济学界为重点的“反右运动”。1958年开始,在北京大学和人民大学讲授汉字改革课程,讲义《汉字改革概论》于1961年出版。

拼音发明人周有光简历(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6)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房子亦被造反派占去。1969年,被下放到宁夏平罗“五七干校”劳动,劳动之余,凭借带去的各种语言版的《毛主席语录》开始比较文字研究。

1971年,九一三事件发生后,周有光与其他老年知识分子被放回家。

1979年4月,国际标准化组织在华沙召开文献技术会议。周有光在会上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言,提议采用“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写汉语的国际标准,1982年国际标准化组织通过国际投票,认定汉语拼音方案为拼写汉语的国际标准(ISO7098)。

1980年开始,成为翻译《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的中美联合编审委员会和顾问委员会中方三委员之一,另两位委员是刘尊棋和钱伟长。1989年离休,继续在家中研究和著述。

拼音发明人周有光简历(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7)

2003年冬到2004年春天,重病住院。2005年,出版文集《百岁新稿》,书序中自勉“希望《百岁新稿》不是我的最后一本书”。2006年1月13日,周有光年满一百岁,1月10日他生日三天前,中国教育部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为他举办了“庆贺周有光先生百龄华诞座谈会”。

家庭

周有光的夫人是张允和(1909年7月25日—2002年8月14日),昆曲研究家,合肥四姐妹之一。张允和的曾祖父张树声为晚清高官,父亲张武龄是民国初年的富商,热心投资教育;张允和有六个兄弟、三个姊妹。

四个姐妹中,大姐张元和嫁给昆曲名家顾传玠,二姐张允和即为周有光的夫人,三妹张兆和的丈夫是作家沈从文,四妹张充和嫁给德裔美籍汉学家傅汉思。张允和与她的三个姐妹同为上海中国公学的第一批预科女学生。叶圣陶曾说:“九如巷张家的四个才女,谁娶了她们都会幸福一辈子。”

拼音发明人周有光简历(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8)

早在1925年,由于周有光的妹妹周俊人与张允和同学,两家的兄弟姊妹们便已相互认识。1928年周有光、张允和同在上海读书时,交为朋友。1932年上海发生战乱,为了安全起见,张允和借读于杭州之江大学,适时周有光任教于杭州民众教育学院,两人开始自由恋爱。

1933年4月30日周有光、张允和结为夫妻。结婚整1年时,他们有了第一个孩子——儿子晓平,1935年又有了女儿小禾。1941年全家在重庆避难,女儿小禾患盲肠炎夭折。1959年,孙女周和庆出生。1993年重孙出生,取名周安迪。

关注雨果科普,关注科学趣闻!

欢迎关注头条网“雨果科普”平台

雨果科普

hugoscience

百度贴吧:雨果科普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