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格王朝没消失之前的样子(古格王朝的没落之路)

上一篇《古格王朝简史:诡异的谢幕与分崩》中,论述过古格王旺德、索朗德时期,阿里三围国家联盟分崩离析,拉达克、古格普兰撕裂为具有实际意义的独立国家,各自延续王统。

此后,古格王朝究竟发生了什么,我们几乎一无所知。

至少在我目力所及的范围内,没有任何一种研究成果,能够将古格的王系梳理明晰,并得到学界公认。

这问题不光困扰着现代学者,就是在十五世纪初期,格鲁派领导古格宗教的时代,可能就已经搞不太清楚古格王系传承了。

要知道,这时古格王朝离灭亡还远着呢,国王们还好端端的坐在王宫里统治着国家。

这种推测,源于学者对古格王宫白殿壁画的解读,白殿礼佛图上绘有历代国王的坐像,25尊国王绘像下只有6尊有藏文题名,分别是沃松贝考赞吉德尼玛衮、扎西德滚、沃德泽德,其余的不知何故失落了名号。

这种怪异的现象,是否意味着在白殿绘制壁画时,画师们已不太清楚,泽德之后的王统。抑或,至少是王统的传承有异议,无法进行题注。

古格王朝没消失之前的样子(古格王朝的没落之路)(1)

这段失落的记忆,从旺德(约1100年左右)【1】到1630年王朝覆灭‚,长达500多年。

换言之,古格王朝总计绵延600余年,只有初始阶段的100多年,及灭亡前的十几年眉目清晰。中间漫长年代的历代国王,都是黑暗中的舞者。

近年来,学者们从《直贡法嗣》、《雪山胜迹志》、《阿里王统记》、《象雄·阿旺扎巴重建托林寺题记》等破碎的资料中,勉强拼缀出了古格各代国王的名称ƒ。

但可惜,拼缀出的王序依旧有断层,并多数国王只有名号,而无具体事迹。

摸索中前行的研究,让我们大概知道,古格王旺德、索朗德之后,外敌入侵再次爆发,主角依旧是葛逻禄人。

已过了巅峰期的古格连续被捶,时任古格王战败被杀,葛逻禄人长驱直入。

国王的兄弟临危受命,率军击败了葛逻禄人。但随即,他也在葛逻禄的卷土重来中被杀,另一个王弟被俘,死在监狱之中。

这段历史见于第吾贤者宗教源流》,“其子索南德(索朗德),彼有三子,兄扎西泽,次阿塘迥,二人皆为噶逻所杀。幼弟沃巴德被囚于噶逻之地。”

古格王朝没消失之前的样子(古格王朝的没落之路)(2)

葛逻禄大致位置

说起来,葛逻禄人算是老朋友了。

在吐蕃王朝时期,这个彪悍的游牧种族,曾是吐蕃对抗回鹘的主要盟友,甚至可以说没有葛逻禄的协助,吐蕃单挑回鹘未必能胜。

但随着伊斯兰教不断东侵,迁居于中亚河中地区的葛逻禄人,也从佛教徒变为了穆斯林。

于是,噩梦般的葛逻禄人成了异教徒入侵的典型,而古格则以卫道者的身份被大加赞扬。

从宗教战争的角度来说,古格或者阿里地区作为卫道者的高峻身份也算名副其实。

自从吐蕃和唐相继崩溃后,阻挡伊斯兰教东进的佛教势力消散,广袤的西域成了穆斯林战士的沃土。

古格王朝没消失之前的样子(古格王朝的没落之路)(3)

约在公元960年左右④,西域霸主喀喇汗王朝(黑汗王朝)接受了伊斯兰信仰,奉伊斯兰教为国教。

在其统治下的西域领土,例如喀什噶尔和伊犁河谷,均从信仰佛教改为信奉伊斯兰教,这也是中国新疆地区伊斯兰教信仰的起始。

为在西域推动伊斯兰化,喀喇汗对西域著名的“佛国”(于阗),发动了长达40年的“圣战”。

最终,于阗倒在了圣战者的刀下,佛教思想被连根拔起。

“佛国”的陷落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对阿里乃至敦煌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古格王朝没消失之前的样子(古格王朝的没落之路)(4)

伊斯兰教的东进步伐,并没有因西域的胜利而停止。几乎同一时期,伊斯兰教也渗透进了克什米尔地区和印度北部。

在与伊斯兰教的争夺中,盛行于印度和克什米尔的佛教及印度教全面败落。

信奉伊斯兰教的突厥人,用血与火在印度次大陆推行他们的信仰,最终,将印度和巴基斯坦纳入了伊斯兰教的信仰范围。

随着,印度第一个伊斯兰帝国(德里苏丹国)的建立,印度教和佛教大难临头。

但印度教经过调整和反抗后,与穆斯林征服者实现了妥协,并继续生存发展。

而佛教则在12世纪末到13世纪初,随着突厥人攻入比哈尔孟加拉,残存的佛教大寺飞行寺、那烂陀寺超岩寺被洗劫一空,传承1700余年的佛教几近断绝。

在史籍中,印度和克什米尔高僧不畏艰险来西藏弘佛,除了坚定的信仰支撑外,未尝不是在异教徒挤压之下的一种别寻他途。

古格王朝没消失之前的样子(古格王朝的没落之路)(5)

阿底峡开悟壁画

至迟不晚于13世纪,伊斯兰教已在南北西三个方向,对阿里地区形成了半包围态势。作为佛教势力中,令人不那么愉悦的突出部,阿里诸国王,不会感受不到这种压力。

而这种森然的压力,必然会演进成为雪亮的刀锋。

14世纪中叶,印度穆斯林领袖穆罕默德·土格鲁克率数万大军,进攻阿里地区(我们只知道这些穆斯林进攻了阿里地区,并不清楚他们具体攻击了阿里的哪个王国,很有可能是拉达克),幸运的是阿里的王国顶住这次攻击,“圣战者”以全军覆灭告终。

16世纪,北方的霍尔人(信奉伊斯兰教的突厥人)又卷土重来,不过这次,他们依旧没有能够获胜。

在一些破碎的资料中,记录了这样的战例。

穆斯林军队的首领喀什噶尔王子米热·海达·都拉,曾经入侵并占领拉达克。

1533年7月他从列城出发,沿着商贸路线到朗达玛旁雍措附近,然后挥兵南下。

于8月22日抵达布让的嘎尔东城堡(普兰王国),守军拼死抵抗拖了很长时间,一支由3000名步兵组成的军队,从亚泽(尼泊尔木斯塘)赶到,将米热·海达的军队击败,并杀死了他的兄弟。

征服者并没有放弃,他离开布让继续向西进军,但是严寒和高海拔摧残了马匹,最终他只剩下了90名有装备的随从,在抵达距卫藏(拉萨)只有八天路程的地方时不得不回转(进军方向令人疑惑,卫藏方向应该是往东走,但资料上写的是向西)。

10月27日,他与大部队会合。12月17日,他回到一个叫作塔姆里克的地方,将轴重和战利品留在了那里。

在这里,他见到了古格的使者,并逼迫古格向其进贡。

为此,他还只带着几名随从去了古格,在那里待了三天,然后带着三千黄金(不确知单位)回到了塔姆里克。

后来,他又在拉达克逗留了两年,才从克什米尔撤军⑤。

如果这段残破的记录属实,那米热·海达的军队从古格和普兰的结合部切入,几乎将后藏和阿里的联系一刀斩断。仅仅因为冬季严苛的气候和补给困难,才摧垮了这支穆斯林军队的机动力,使其没有得逞。但这个天才的作战计划,到今天都能惊出我们一身冷汗。

史料所载不过是大型战例,可以想见小规模掠夺将多如牛毛,在这股凛冽的伊斯兰旋风中,阿里诸国就像是怒海中的一叶扁舟。

不过,堡垒都是从内部垮掉的,伊斯兰旋风再强劲,也没让古格崩盘。

阿里诸国内部的斗争和博弈,才是导致古格没落的主要原因,下一篇我们来讲讲,古格兄弟之间的阋墙


详解历史细节,厘清来龙去脉,视角不同的中国历史!欢迎关注“白发布衣的藏地读行!”

古格王朝没消失之前的样子(古格王朝的没落之路)(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