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八句律诗大全(杜甫诗集里的最后一首七律)

杜甫在他的诗集里有很多描写燕子的动人诗句,最有名的当是“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和风送暖,冻土已融,燕子在春风中展示着它那矫捷的身姿。

夏季雷雨中的燕子身影在杜甫诗中是这样出现的:震雷翻幕燕,骤雨落河鱼。乌云密布,雷声轰隆,勇敢的燕子形象就活跃在这沉闷的夏日里,个性非常鲜明。

杜甫的八句律诗大全(杜甫诗集里的最后一首七律)(1)

他在夔州写秋景里的燕子:“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在杜甫的眼里,这秋燕成了自由自在的象征,与为了生活而往来奔波于江上的渔民形成鲜明的对比。

熟知茅斋绝低小,

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

更接飞虫打着人。

杜甫的八句律诗大全(杜甫诗集里的最后一首七律)(2)

这是杜甫在《绝句漫兴九首》里面的第3首。在诗人的小茅屋里春燕与人亲密为伴,令人倍觉如此亲切,甚至感觉到这燕子竟有反客为主的样子了。《江村》里描写的夏日燕子一样是自在地忙个不停:“自去自来江堂上燕。

从上面那些诗句我们可以看出杜甫对燕子有着深深的喜爱和关注,因为它们确实是一类与人们很亲近的小可爱。多情莫如杜甫,能与燕子几度相遇,几番对语。

杜甫的八句律诗大全(杜甫诗集里的最后一首七律)(3)

杜甫晚年,漂泊江南,往来于湘江和洞庭湖一带。他想投靠在潭州任刺史的昔日好友韦之晋,可惜好友在潭州没多久就病故了。真是靠水水流,靠山山倒,靠人人跑,杜甫晚年的生活困境大抵如此。没办法他只好带一家人住在一艘小船上。自从打夔州出三峡后,这小船儿便是他最后的归宿了。

唐代宗大历五年春,杜甫有感于来到洞庭湖之南的潭州两年间一家人的生活仍然没有着落,日日郁闷不堪,身体健康每况愈下。时逢又一年燕子归来的季节,便写下了一首与燕子对语的七律,借以抒发心中的无尽感慨。

杜甫的八句律诗大全(杜甫诗集里的最后一首七律)(4)

 《燕子来舟中作》

 唐 杜甫

湖南为客动经春,

燕子衔泥两度新。

旧入故园尝识主,

如今社日远看人。

可怜处处巢居室,

何异飘飘托此身。

暂语船樯还起去,

穿花贴水益沾巾。

这首诗大意是说诗人来到湖南(洞庭湖之南)不知不觉间度过两个春天了,二度见到燕子们忙碌着衔泥垒着新窝。从前在故乡的老家曾经与我相识,而现在却在春社时候只是远远地看着我,一副陌生得不可亲近的模样。可怜的小燕子四处在人们居住的房子里作巢,和诗人飘零江南寻找安身之所并没有什么两样。在诗人船上的桅杆上和诗人说了一阵子话,又起身飞走了。望着燕子穿过花树,又掠过水面而远去了,诗人感到一阵阵的孤独和惆怅,忍不住泪水打湿了衣裳。

杜甫的八句律诗大全(杜甫诗集里的最后一首七律)(5)

连昔日的燕子都要弃他而去了,因为那燕子不可能在他居住的那首破船里露天筑巢。尽管燕子也是对他依依不舍,绕着船儿,贴着水面低飞,也是对诗人眷恋无限,终究无奈的飞走了。这看似颇通人意的小鸟在杜甫眼中真的是太令自己动心了,因为他认为那是往年在故乡的同一只燕。这在颔联里有着生动的表达:旧入故园尝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

杜甫的八句律诗大全(杜甫诗集里的最后一首七律)(6)

而在首联里,诗人先点明自己的现状,并与燕子二度衔泥筑巢联系起来,以进一步感叹燕子与自己垂首自怜身世的微妙相似之处。颈联正是抓住了燕子四处筑巢和自己四处飘零为家的共同特征,用“可怜”两个字来表达内心的伤痛,怜它亦怜己,然后再下点儿又用“何异”来抒发对自己和燕子的可叹可悲。估计想到这一点老杜已经心酸得开始浊泪直流了。

杜甫的八句律诗大全(杜甫诗集里的最后一首七律)(7)

出生于河南巩县的杜甫的一生,曾经寄家奉先,结果在那里小儿子被饿死,后来因为安史之乱又搬到鄜州的羌村避难。从左拾遗任上贬为华州司功参军后,因为旱灾缺少食物,又弃官举家迁秦投靠侄子。他就这样漂泊不定的像燕子一般。杜甫居住时间最长的地方当属成都浣花溪草堂,先后住了将近4年。之后又去夔州,江陵,公安,岳阳等地寓居。

杜甫的八句律诗大全(杜甫诗集里的最后一首七律)(8)

因此,颈联“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所蕴含的感慨之深、悲哀之大,是一般人理解不了的。这正是杜甫大半生的写照。这时候的杜甫已经59岁,再也实现不了“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的美梦了。这年冬天,杜甫在湘江上的小船中辞世。

《燕子来舟中作》无一句典故而让人读后感叹身世茫茫,有无边无涯的虚无感而又近切眼前光景。清朝仇兆鳌称此诗为杜甫七律的收卷之作,且是上乘佳作。

杜甫的八句律诗大全(杜甫诗集里的最后一首七律)(9)

严羽在《沧浪诗话》里写道:“学诗有三节:其初不识好恶,连篇累牍,肆笔而成;既识羞愧,始生畏缩,成之极难;及其透彻,则七纵八横,信手拈来,头头是道矣。”杜甫这首七律即信手拈来,头头是道。整首诗似咏燕而实咏己,似写己而又写燕。诗人与燕子在诗中的关联若即若离又相融相切,达到了水乳交融的艺术境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