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不周山在哪个方向(被撞的不周之山在何处)

#聊聊神话传奇那些事,现金流量等你拿#“共工怒触不周之山”,绝对算得上是中国神话故事中,最为惊心动魄的壮举,前人解释多从自然灾变角度入手,或求之于地震、或归于陨星,而对于其中蕴含的与原始天文学的含义只字不提,因此南辕北辙。

山海经不周山在哪个方向(被撞的不周之山在何处)(1)

我是阳Sir,深耕考古,也曾流观山海图~

(一)屈原天问共工之怒

最早记述共工怒触不周山的,是楚国诗人屈原,他在参观楚国宗庙祭祀的壁画后,不禁发出这样的疑问:

“康回凭怒,地何故以东南倾?”——《天问》王逸 注:“康回 , 共工名也。

康回,一个解释为即水神共工;凭怒,盛怒也,整句话在问:共工一怒之下,为何大地向东南方倾斜?只是,当时的屈原也没法解释这个问题,只能报以一声悠悠长叹!

山海经不周山在哪个方向(被撞的不周之山在何处)(2)

屈原天问

这一故事较为完备的记载,出自《淮南子·天文训》,天文训则通篇讲述天文历法相关,所以将共工之事置于此,其中蕴含的深意显而易见,共工怒触不周山或与天道秩序、天文历法息息相关!

“天地未形,冯冯翼翼,洞洞灟灟,故曰太昭。道始于虚廓,虚廓生宇宙,宇宙生气,气有涯垠,清阳者薄靡而为天,重浊者凝滞而为地……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在这个故事讲述之前,先构建了宇宙景观,天地由阴阳二气构成:轻清者上浮为天,重浊者凝滞为地。然后,便将“日月星辰移焉”与“水潦尘埃归焉”归结于共工怒触不周山,从而导致的天、地倾斜!

山海经不周山在哪个方向(被撞的不周之山在何处)(3)

共工触不周之山

这般用故事演绎解释自然现象,虽是民间口头传统中司空见惯的套路,但自然与天文也并非凭空捏造。

(二)不周之山在何处?

周,本义:周密, 周到而没有疏漏;不周,即不圆满而残缺 。

因此,不周之山,直译过来就是:不周密的山或者说不完整的山。

第一处,在《山海经·西山经》中:

“又西北三百七十里,曰不周之山。北望诸毗之山,临彼岳崇之山,东望泑泽,河水所潜也,其源浑浑泡泡。爰有嘉果,其实如桃,其叶如枣,黄华而赤柎,食之不劳。”

不周之山 ,在[郭璞注]中写道:“此山形有缺不周帀处,因名云。西北不周风自此山出”,也就是说,不周山的名称,出于其山形不是封闭而是有一个缺口在西北方,西北风从此吹过!

另外一个记载,出自《山海经·大荒西经》:

“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负子,有两黄兽守之。有水曰寒暑之水。水西有湿山,水东有幕山。有禹攻共工国山。”

这里的“不周负子”其实就是“不周”,负子二字有可能是衍变之文,在郭璞的注释中亦只释“不周”。就是说,在西北海以外,大荒的一个角落,有座山断裂而合不拢,名叫不周山。

山海经不周山在哪个方向(被撞的不周之山在何处)(4)

不周之山

看得出来,两个经文有共同之处:

1.不周之山,均地处西北方位

2.不周之山,因其山形有缺、不合而得名

而一个矛盾在于:争斗的起因有两种,其一为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其二为禹治洪水、逐共工,杀其臣相柳于不周之山!虽然对象不同,但说到底无非是炎黄斗争神话的余绪而已!

(三)西北曰不周——天文与地理

为什么不周之山在西北?是非常值得考虑的问题:

在《淮南子·地形训》中,历数了八方之山,称“西北方为不周之山”,也就是说西北方之山就是不周之山;巧的是在《淮南子·天文训》中,叙述八节来风时,又称“阊阖风至四十五日不周风至”,西北风为不周风。

此时,在《淮南子》中,天文与地理统一起来,而地理学术语是从天文学术语引申而来,也传递了重要信息:不周风距冬至四十五日,即三个节气,适值立冬,所以在此文中,不周代表着秋冬之交的节气!

不周,与其说是一个空间概念,不如说是一个时间概念,与其按图索骥寻找地理上的不周之山,不妨考虑天文历法上的不周之山!

(四)共工怒触不周山

之前我们解析过相柳为冬日之龙星、烛龙为秋日之龙星。回头再看,所谓共工怒触不周山,实际上可能正是描述秋冬之交的龙星星象,此时龙星徙至西北方,开始隐没于西北群山之后。

山海经不周山在哪个方向(被撞的不周之山在何处)(5)

二月二龙抬头

“触”意味着以角相抵,而苍龙星首宿即为角宿,角宿最早没入西北群山,便呈现出“龙星以角触山”的景象!口口相传就讹传为“共工怒触不周山”,而龙星隐入西北群山之后,整个冬天都会潜藏于北方隐而不见,反应在神话传说里,正如《淮南子·原道训》:

“昔共工之力,触不周之山,使地东南倾。与高辛争为帝,遂潜于渊”

其实,古人的宇宙观基本上来源于对天象的直观经验,在先民眼中除了北极星始终高悬之外,其它星辰和龙星一样,都会周天运行,呈现一个没有闭合的圆周,只有东南西可见,而北方残缺不全。

山海经不周山在哪个方向(被撞的不周之山在何处)(6)

东方苍龙星宿

这一运动是从西北方开始,历经东升、南中、西流之后,纷纷坠落于西北,所以才有了“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这一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转与公转引起的,古人不知,所以才将共工拿来做了替罪羊!

我是阳Sir,读靠谱神话,涨正经知识,喜欢山海经故事的诸君不妨关注一下,以后不迷路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