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进中举细节动作(最终却因为一个大虾丸子)

在儒林外史中描述了这么一个人物,至今还被编入我们的教材当中,这个故事我们也是耳熟能详,就是范进中举。

讲的是明朝有一名书生,名叫范进,虽然他家境贫困,但是他一直有一颗中举的心,每次科举考试都是屡败屡战,屡战屡败,直到他50多岁了,还只是一名童生,他更是因此贫困潦倒,身边的人都对他极其的鄙夷。

可不曾想,有一天他居然中了举人,突如其来的喜讯让他陷入了疯癫之中。

范进中举细节动作(最终却因为一个大虾丸子)(1)

后来当人们举起心态差会造成的后果时,范进更是成为了他人警戒的例子。

不过没人知道的是,后来的范进官运亨通,积累了许多数不清的财富。

而范进的疯并不是真的疯,之后他又因为一个大虾丸子将他无耻的真实面目彻底暴露出来

那么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其中的缘由。

中举带来的益处

中举对于当时位处底层的普通老百姓而言,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一夜暴富”。

范进中举细节动作(最终却因为一个大虾丸子)(2)

要知道,举人在古代虽然不是一个官职,但其实这就是一个能够成为官员的入门证,举人也更是将他与自己之前的身份彻底划分开。人们在中举的同时,也代表着可以免除赋税和徭役……

所以说身为举人,当地的一些地主阶级以及普通的百姓,都会对他恭恭敬敬,以求得举人大老爷的庇佑。

范进中举之后,他的家境也不再那么的贫困,有许多的人为他送来钱财,土地和宅子,他也开始富裕起来。就连当地的县令也经常邀请范进去做客。一时间,范进的家中好不热闹。

中举正值欢喜,恰逢母亲离世

正所谓“福兮祸所依”,就在范进激动得“疯癫”起来后,他的母亲离世不幸离世。

范进中举细节动作(最终却因为一个大虾丸子)(3)

在古代有一个特殊的规定:丁忧。即父母死后,儿子一定要为父母守孝三年。在这期间内,连皇帝都不能够去“夺情”。

也就是说,尽管范进已经得到进入官场的资格,不过,他依旧要将这三年的守孝生活过完才可以。

以为他人不知道偷吃丸子,反而暴露自己人品

守孝期间,范进虽不能走马上任,但是他还是可以和普通人一样进行社交的。

在范进中举之后,他经常是县令的座上宾。县令想要讨好范进的心思已经昭然若揭。不过范进对此并不在意,甚至每当县令要送他值钱的物件时,范进也一一拒绝了。

对于范进不接受一点好处的事情上,县令非常的担忧。

范进中举细节动作(最终却因为一个大虾丸子)(4)

范进此人的举动让他疑惑,他看不懂范进到底是不是一个真君子,还是在故意伪装自己。

一次在餐桌上,对于满桌的大鱼大肉,范进说他在守孝期,不可以吃这些,连筷子都犯了忌讳,县令连忙要下人给范进换了一双用竹子所制的筷子,县令的这番做法,让范进才坐下。

从这儿可以看出,在表演自己是一个孝子的方面范进做得非常好。

但是他的这番举动让县令更加的不安,因为在范进守孝的期间,自己没少经常的请他吃喝,要知道身为县官他的这番行为对他也是具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在县令感到极其忧心的时候,没想到范进做出了一个举动,正是这一番举动,县令一直悬着的心,才彻底地放下来。

范进中举细节动作(最终却因为一个大虾丸子)(5)

范进所做的举动就是趁大家都在聊天之时,以为他人不注意,偷偷地用手将面前碗中的大虾丸子拿出来吃了。

而这一番举动恰巧被县令看在眼里。至此,县令才意识到范进所有关于守孝期间的举动都是表演,于是,县令这才放下心来,尽情地拉拢范进。

所作所为皆是讽刺

范进极其爱表现自己在孝道方面所作出的贡献。古时候各朝代都讲究以孝治天下,从来都不曾改变,范进在外表现出的为母守孝更是让人相信了他的孝子形象。

但其实仔细推敲,不难发现他的内心有多虚荣:他表面上不接受他人给予的赠礼,但是却愿意前往县令家中做客,他的这么一举动其实就是我们俗称的“打秋风”,蹭吃蹭喝

范进中举细节动作(最终却因为一个大虾丸子)(6)

他难道会不知道席上必定会有荤菜吗?在守孝期间,饮食应以清淡为主,不得食荤一事上,他也知道,却还是来了。

其实范进此人的问题很普遍,很多人都会在遇见一些事情的时候会给自己找一个借口,比方说今天太累了,休息一下便躺了一天。

人有许多不好的品质,在形成的那一刻便难以改正。

范进很早前也是被人挖苦看不起的对象,也曾想过当他有朝一日中举了,成功了,他一定会好好地孝顺母亲。

其实在他母亲还没离去的时候,他也一直都是这么想的。只是当他等到有人送给他钱时,他的母亲就走了。

在三年守孝期过去后,他进一步考中了进士,成为了一方的学政,所管的工作主要是教育方面。

可是谁又知道呢,身为掌管教育工作的人,居然连苏轼是何许人都并不清楚,更别提一些时政问题。

范进中举细节动作(最终却因为一个大虾丸子)(7)

关于此事也可以见到科举考试对读书人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局限。

科举制度让那时候的读书人将一门心思都放在了研究八股文上,可谓是做到了两耳不闻窗外事,让他们成功到了无知的地步。

这也就是通过讽刺范进此人的无耻之相,进一步揭露当时的社会现实。

其实关于范进此人其实就是描述的是一个追逐名利的形象,他极其执着科举,就是希望有朝一日的可以升官发财,关于更加宏大比如为民的思想,他并没有。

他的性格和意识都是极其扭曲的,他过度的迷恋功利。

在之后的为官期间更是奉行利益至上的原则,他只管自己的利益能不能有。

在他中举前与中举后可算得上是判若两人,说是守孝期间不得沾染荤腥,却是偷偷地吃了大虾丸子,表现一副清廉的样子……

范进中举细节动作(最终却因为一个大虾丸子)(8)

其实钱财也没少获取,他所住的房屋皆为他人所赠,让人见识到他无耻的一面。

他的形象也变得极其虚伪,关于范进的描述,也揭露了官场的黑暗以及科举制度的弊处所在。

科举制度的确是让更多的寒门子弟有了机会入朝为官,也让一些老百姓可以走到政治的舞台。

但是人的品性也有参差不齐,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摆脱虚荣心,处处为他人着想……

我们能做的,就是以史明鉴,坚守自我,努力在自己的领域里发光发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