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到会被通报批评吗(再次通报登门致歉)

12月7日,江苏海门市委宣传部通报“卖甘蔗老人被粗暴对待”一事的后续处理情况时提到,三星镇政府将登门向老人致歉。随后,从当事老人孙女张女士处获悉,政府工作人员一行五六人已经登门道歉,也已将被扣留的甘蔗归还。张女士表示,家人已接受道歉,对关注此事的网友表示感谢。

迟到会被通报批评吗(再次通报登门致歉)(1)


此前报道

数十名穿市容制服人员围抢老人甘蔗?纪委介入调查

12月6日,一组“黑制服抢甘蔗”的视频在网上热传。相关视频显示,多名身穿带有“静通市容”字样服装的人员围住一名推着单车的男子,并拿走车筐里的甘蔗,男子发出哭喊声。


12月6日晚,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三星镇人民政府就此事发布情况说明。以下为全文:

2021年12月6日,网传三星镇有身着保安制服的人员,以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卖甘蔗老人,引发了社会关注。

经三星镇政府核实:身着保安制服的为三星镇购买服务的第三方市容公司人员,按合同承担市容管理相关工作。其现场处置过程简单粗暴,与约定工作要求格格不入。对此我们深感痛心,同时对相关人员的行为给老人造成的伤害我们深表歉意。

目前,三星镇已暂停该公司相关责任人员工作,启动程序开展调查,并依照规定进行问责。感谢社会各界的监督。

12月7日,针对江苏南通海门区三星镇市容公司人员粗暴对待卖甘蔗老人的事件,@海门发布后续处理说明 ,全文如下:

有关我区三星镇市容公司人员粗暴对待卖甘蔗老人的事件,后续处理说明如下:

1.区纪委介入调查,对三星镇负有管理职责的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城管中队负责人、城管片区责任人启动问责程序。

2.三星镇政府登门向老人致歉。

3.三星镇终止与南通静通市容管理有限公司合作,将南通静通市容管理有限公司列为黑名单,并根据合同条款对南通静通市容管理有限公司进行相应经济处罚。

4.区政府今天下午召开全区城管执法人员警示教育会议,深刻吸取教训,宣传文明执法、温情执法。感谢社会各界的监督。

迟到会被通报批评吗(再次通报登门致歉)(2)

不少网友质疑,市容管理人员既然属于镇政府外聘人员,其根本没有相应的执法权力,怎么能够收老人的甘蔗。此外,网上还爆出该公司一份与当地一个街道办签订的合同,合同价值2000多万元。

对于这些疑问,静通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三星镇上城管执法人员较少,公司工作人员主要工作是管理市容市貌,并配合、辅助城管执法,类似于民警和辅警的关系,当天暂扣甘蔗有城管执法人员在现场。

此外,网传的合同不是公司与三星镇政府签订的合同,而是该公司在另外一地的合同。

该公司负责人还表示,网传的视频经过恶意的剪辑,老人的哭声是后期配上的,而且老人并未倒地。对此,公司方面也报警了。

相关报道

十几个城管抢老人甘蔗,问责不能高举轻放!

今天,央视网微信公众号推送文章《十几个城管抢老人甘蔗,问责不能高举轻放!》,对该事件进行了点评。

文章写道,在此事中,老人卧地哭喊的无助与身穿制服者夺走甘蔗的强悍形成鲜明反差,刺痛了很多人的心。

按镇政府工作人员的说法,涉事卖甘蔗的小贩乱扔甘蔗皮,影响了市容市貌,市容管理人员多次提醒无果,遂拿走甘蔗,引导小贩到指定地点售卖,“(小贩)走了以后(甘蔗)还是还给他的”。可即便予以引导合情合理,但其简单粗暴的“引导”方式却很难让人接受。就算“市容管理”再严,也不该对一位卖甘蔗的老人如此粗暴。

引导需要文明,管理不能野蛮,这该是城市管理的共识。在服务型政府已成现代治理落脚点的背景下,让城市管理回归以人为本、嵌入人文底色,已成不少地方的通行做法。

对这样的粗暴化管理,就该用依法追责、严肃问责去申明原则。事发后,当地官方通报来得很及时,既有定性,也有道歉,还明确已启动调查、将依规问责。公众希望此事能在严肃追责、深刻反思中,画上妥善处理的句号。

进一步而言,这些市容公司人员抢走老人手中的甘蔗,涉及的不止执法方式的不当,还有执法权限的疑问。

从法律层面讲,协管人员没有执法权。如果老人卖甘蔗行为涉占道经营,或乱扔甘蔗皮涉影响市容环境卫生,那也该由执法机关依法定职权和法律程序来纠正。无论是作为行政强制措施的“扣押”行为,还是作为行政处罚措施的“没收”行为,都该由城管执法人员来行使,而不能交给辅警或协警,更不能转给企业员工。依照法规,协管人员不得从事具体行政执法工作,第三方市容公司人员自然更无权“代为执法”。

遗憾的是,从今年9月“南通协管员拎摔摆摊老人”事件,到如今这起“市容管理人员围抢老人甘蔗”事件,都出现了类似的情况:“粗暴执法”问题背后都连着“协管人员上街执法”乱象。

执法权不可“外包”,让协管员或保安对摊贩执法、查封、暂扣、没收,本身就不为法纪所容许。出了问题,相关城管部门或人员难辞其咎。

就这起事件而言,要调查追责的对象,除了现场粗暴处置的相关人员外,还应该对准城市管理执法权限存在的顽疾全面调查,严肃问责,不能总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只有追责应追尽追、问责落到实处,才能给执法行为戴上文明、规范的“紧箍咒”。


来源:综合自红星新闻客户端、海门发布微博、绣美叠石桥微信、澎湃新闻、央视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