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勤精英电影版(精英中的精英分队)

特勤精英电影版(精英中的精英分队)(1)

反袭击小组是特勤局的一支由特工组成的战术分队,他们的使命就是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出其不意的战术和勇猛有力的行动,消除一切针对总统的威胁,比如有预谋的袭击、形形色色的刺客、躲在隐蔽处的狙击手以及火箭榴弹炮的袭击。反袭击小组的特工个个身怀绝技,可以说是特勤局里最优秀的一群人。他们身强体壮、纪律严明,大多数人只要一有机会就会以“不识时务”为乐。特勤局里的那些文雅之人觉得应该把这些特工关起来以避人耳目,只在危急时刻放出来执行任务就好。

反袭击小组的特工不仅身体像钢铁侠一样强壮,还是十八般武器样样精通的高手,运用小组行动和单打独斗的战略战术也游刃有余。他们随时准备为保护总统采取一切必要手段。每个特工都以使命为重,心无旁骛。这些人不关心职位高低,我进入反袭击小组时,根本没关注升职这件事。在特勤局所有的特工当中,这些人的动机也许是最单纯的。

在反袭击小组内部,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尊重是常态,但是在这个小小的精英团队,我们根本就不管什么“政治正确”,而对某事持中立态度。大家都是厚脸皮。一件事情要么行要么不行,几乎没有折中的余地。在这一点上,我们个个心直口快,口无遮拦。如果某个特工糟透了,无药可救,我们会直截了当、无所顾忌地跟他明说。他要么自己争口气,要么另谋高就。

这些人四肢发达,很多人误以为他们头脑也简单。其实,反袭击小组成员的背景、学历和兴趣可谓是一个大杂烩。一些人会讲外语,一些人不会,但是我们所有人都拥有学位。专业学位方面更是五花八门,比如会计、工程学和法律等等,好些人都是高学历。他们干过的工作也是千差万别,有飞行员、退伍老兵、老师、现役军官和士官。我的一个特工好友就在自家车库里造了一架飞机,还飞了好几年。这个特工身上有一些德国血统,所以他在飞机上恰到好处地装饰了一些一战时德国飞机的标志。有些天我们见他在贝尔茨维尔训练基地上空做低空飞行,他在机舱里向我们挥手。飞机机尾上有一块白色的毛巾迎风飘扬,机翼上印着德军的黑色十字架标志。

特勤精英电影版(精英中的精英分队)(2)

与反袭击小组特工平时我行我素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们的社交礼仪无可挑剔,一身西装洁净如新,永远呈现给世人特勤局特工应有的面貌。

恐怖组织对美国不断构成威胁。随着打击力度的推进,美国特勤局的反袭击小组在国际执法和反恐领域,享有“世界上最优秀精英组织之一”的美誉。与它巨大的声誉形成巨大反差的是,反袭击小组在成立之初却历经坎坷。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特勤局高层屡屡要求撤掉反袭击小组。他们一直很反感在特勤局内部搞一个精英中的精英组织。可想而知,要赢得他们的认可,是一个多么漫长而痛苦的过程。特勤局是一个历史悠久而且非常传统的机构,多年来都拒绝任何实质性的改变,几十年来它的使命基本上一成不变。它曾经是一个守旧、紧凑而清闲的机构,分内工作开展得极其出色。它一贯认为特勤保护干的应该是绅士们的活儿,绝不是干一个士兵所干的工作。多数人觉得没必要增加其使命,把反恐任务也纳入其中。

结果,特勤局的一些绅士并不太在意恐怖主义的威胁,他们从杜鲁门甚至罗斯福总统时期就开始干这一行了。那期间,总部高层对其使命也没有太多深入的想法,总觉得当总统遭遇袭击时,总统护卫处的特工能搞定一切事情就行了。

所以,自1901年威廉·麦金利总统(President William McKinley)遇刺身亡,特勤局因此授命护卫总统起,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里,特勤局的工作方式都没有多大变化,只是招的特工更多了,执行的任务更复杂。如今虽为总统的出行配备了专机和豪华防弹轿车,但是总体上特勤局还停留在培养孤胆英雄或者说是狙击手的层面。当时,一些年纪稍长的特工对所面临威胁的认识也就停留在那个层面。直到几乎所有其他执法机构都已经换用半自动手枪了,特勤局还在用左轮手枪,而且持续了相当长一段时间。

虽然特勤局总部的大部分人觉得没有必要再组建一支统一的反恐小组,但在20世纪70年代末,总部授权纽约和华盛顿这样的大办事处组建自己的反恐小组。在总统或者需要重点保护的人员没有来到他们的城市时,这些特工就照常办自己的案子,开展正常的调查活动;总统来访时,这些特工就会坐进可以容纳5名彪形大汉的车辆,听候差遣,同时这种车也不至于给特勤局丢脸。在车队中,这辆车就跟在总统座驾一两部车之后,以应对突发的袭击。该车美其名曰“型男车”,这是现代反袭击小组的前身。

一开始,马里兰州的特勤局培训中心进行的反袭击小组选拔课程,只是稍具雏形,时间上也只持续一到两周。当时也安排进行过一些遇袭方案的演练,不过大多数只是制服特警处的射击教官带着在树林里面放放空枪。反袭击小组早期的武器是史密斯·韦森左轮手枪,之后又增加了乌兹冲锋枪和M16突击步枪。那就是当时的一般配置,从训练到制服以及武器装备,反袭击小组都还没有真正规范化。

由于在财力和培训上缺乏总部的大力支持,早期的反袭击小组没什么章法可循,训练和执行任务的重点,差不多都是围绕如何应对针对总统车队的袭击或者机场防卫策略而进行,几乎很少重视对市区袭击的防范和来自大楼内部的袭击的应对训练。在很大程度上,特工的继续训练有赖于他们回到地方办事处自己进行,这未必有保障。说真的,反袭击小组的各个方面都还差强人意,不过也算开了个头,聊胜于无。

早期坐在“型男车”上的反袭击小组特工并不是真正的战术天才与擅长战略战术的高手。他们的真正使命是,遭遇袭击时立即各就各位,把袭击者的火力从被保护人员转移到自己身上,与其他特工合作,协助总统安全撤离。他们真正的目的是,给总统逃离刺杀现场创造时间和机会,必要时不惜牺牲自己。这个项目从一开始就吸引了那些爱冒险的人,他们似乎根本就不怕危险,所以这个项目从来不缺志愿者。

到20世纪80年代,世界各地的恐怖袭击事件数量上呈上升趋势,联邦调查局的弟兄们的前景比我们好得多。1982年,联邦调查局成立了人质救援队,这是一个类似特警队的机构,但是使命更多元包容。除了统一的人质救援队(其基地位于匡蒂科的联邦调查局国家学院外面),联邦调查局在各大地方办事处还有类似的但是不太专业的小分队。他们有钱有人,尤其重要的是有联邦调查局总部的大力支持,所以从一开始,人质救援队就是一个一流的组织。

特勤精英电影版(精英中的精英分队)(3)

特勤局的规模大约只有联邦调查局的十分之一,而且似乎在某些事情上总是跟他们有分歧。总局办公室的那帮人自作多情地把特勤局视为精华版的联邦调查局。这一想法完全不现实。但是特勤局确实有一样东西是联邦调查局还不太想要的:总统护卫。虽然特勤局的预算相对联邦调查局要小得多,但只要以总统安全为由,它总是能得到自己需要的资金。这真是太好了,因为组建反袭击小组,会需要一大笔钱。

在反恐这个新领域,特勤局不想被联邦调查局超越,因此在特勤处内部成立了一个新的部门,名叫“特别行动组”,也就是众所周知的反袭击小组。尽管特勤处的主要职责是负责护卫车队,从不与枪支和恐怖分子打交道,但是特勤处也得为这个新成立的部门安排一个合适的位置。反袭击小组是一股非常规的力量,只听从特勤处特工主管的指挥。但完全循规蹈矩的特勤处,却根本就不知道如何发挥这一极具杀伤力的新人组织的潜力。

随着特别行动组的建立,反袭击小组的任务就是常年执行保护使命,通常持续两年。反袭击小组的特工来自全国各地,驻扎在华盛顿特区外面。当时已经没有“型男车”的概念了。反袭击小组的特工通常在工作两年后才转到总统或副总统护卫队去,这取决于任务的需要。之后,有几年反袭击小组自立门户,有自己的特工主管。之后又并入总统护卫处,后来再次独立出来。

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反袭击小组的训练已经大为改善,所持武器也已更新换代。如今的反袭击小组,个个配有M16突击步枪和新式的西格绍尔0.35英寸口径P226手枪。它不像左轮手枪只能上6发子弹,这种手枪能上16发子弹。在单位里,当别的特工还在使用左轮手枪时,拥有一把西格绍尔手枪就是身份的象征,会让大家羡慕不已。只有反袭击小组才配有这种手枪,这也给这个部门平添了几分神秘感。

特勤精英电影版(精英中的精英分队)(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