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后呼吸困难(我院心内科再次成功对高龄)

1月19日,两天前一名刚完成房间隔缺损(下称房缺)封堵的73岁高龄老人满怀欣喜地收拾好衣物,在春节前康复出院,和家人团聚。这是我院又一次完成高龄巨大房缺患者的救治。

回顾过去一年,我院先天性心脏病团队秉承着“以患者为中心,质量为本,安全至上”的原则,为150余名患者进行了介入治疗,且完成了多例高龄复杂房缺患者的封堵手术,并创造了“无一例心包积液,无一例术后感染,无一例术后血管并发症,无一例恶性心律失常”的优异成绩。73岁的老人家出院时满意的笑容,是对我院先天性心脏病团队最好的肯定。

据了解,老人家一直有气促症状,一直以为是“老慢支”的问题,后症状逐渐加重,来院检查发现,心脏缺损了一个大洞,右心室明显增大,接近正常人的2倍,且已经出现了肺动脉高压,这是终末期心力衰竭的前兆。我院结构性心脏病团队通过更为精确的经食道心脏超声发现,老爷子的缺损达到了“大房间隔缺损”。

据心内科学科带头人杨希立主任介绍,心房间隔缺损为常见的心脏先天性畸形,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23%,房间隔缺损患者其心脏在先天发育过程中出现异常,阻隔左右心房之间的“墙壁”未能完全闭合,遗留一个缺损口,这一缺损口使得左心系统的血液回流到右心系统,增加了右心系统的容量负荷,随着年纪增大,逐渐超出心脏的负荷,最终导致“艾森曼格综合征”——心脏的一种终末状态,患者将出现不可逆的心力衰竭,甚至死亡。

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后呼吸困难(我院心内科再次成功对高龄)(1)

正常心脏的血液流动方向房间隔缺损患者异常的血流动力学

心内科先天性心脏病专家胡晖主任医师说,目前,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主要手段有开胸手术修补和微创介入封堵治疗,后者因其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既避免了开胸的创伤,也减少了全身麻醉潜在的不良风险,在临床中备受推崇。然而,介入封堵对缺损口的位置有一定的要求,简而言之,需要一定长度的残端用于夹闭固定。而老爷子的超声提示缺损口靠近下方,极其容易影响到心脏的传导系统,若操作不当很容易造成心动过缓甚至需要置入起搏器;且老爷子高龄,血管弹性差,很容易出现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等血管并发症。

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后呼吸困难(我院心内科再次成功对高龄)(2)

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原理

我院先天性心脏病团队术前反复模拟手术过程和研读超声影像,预设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手术由我院先天性心脏病介入专家蒋威主任医师主操。凭借娴熟细腻的操作及强大的空间立体思维,他仅用时半小时便将封堵器送至了理想的位点,术中心脏超声提示,缺损口完全覆盖,未影响到瓣膜和心电传导,手术成功。术后复查心电图未见传导阻滞,且心脏超声提示手术效果立竿见影,术后2天患者健康出院。

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后呼吸困难(我院心内科再次成功对高龄)(3)

先心病介入专家蒋威主任医师为高龄大房缺患者进行手术

73岁的巨大房缺的成功封堵仅仅是过去我院结构性心脏病治疗的一个缩影。过去一年,我院成功挑战了30mm超大型房缺的封堵,完成了78岁高龄患者的封堵治疗,完成了多孔大房缺的单伞封堵治疗等等,一个个高难度手术的成功完成,是我院高质量发展的成效。先天性心脏病团队表示,将不忘医者初心,牢记守护人民健康的使命,不断吸纳国内外前沿的医疗技术,开拓创新,为大湾区百姓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供稿:心内科编辑:孙凯审核:陈润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