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蝉的寓意和象征(古诗中蝉是什么意思)

最早写到蝉的诗歌出现在《诗经》里《诗经·七月》中写道:“四月秀葽,五月鸣蜩”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四月份草长得很茂盛,五月份可以听得见蝉鸣《诗经·荡》中也写道:“如蜩如螗,如沸如羹”这句的意思就是说蝉鸣如沸水一样,扰乱人的思绪这里的蜩、螗指的都是蝉,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古诗中蝉的寓意和象征?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古诗中蝉的寓意和象征(古诗中蝉是什么意思)

古诗中蝉的寓意和象征

最早写到蝉的诗歌出现在《诗经》里。《诗经·七月》中写道:“四月秀葽,五月鸣蜩。”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四月份草长得很茂盛,五月份可以听得见蝉鸣。《诗经·荡》中也写道:“如蜩如螗,如沸如羹。”这句的意思就是说蝉鸣如沸水一样,扰乱人的思绪。这里的蜩、螗指的都是蝉。

先秦时,写到蝉的诗歌多写其鸣叫。等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将蝉入诗已不单单是描写其声音,而是对声、形、生活方式等进行多方面描写。如南北朝时期范云的《咏早蝉诗》“生随春冰薄,质与秋尘轻。端绥挹霄液,飞音承露清。”此诗就对蝉的多方面进行了细腻的描述。

魏晋时期的诗人在写蝉时,已将蝉赋予了感情色彩。陶渊明在《己酉岁九月九日》写道:“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西晋的陆机在《拟明月何皎皎》中写道:“凉风绕曲房。寒蝉鸣高柳。”这里的“哀蝉”、“寒蝉”正是作者对蝉赋予了感情。

等到唐宋时期,诗词创作已经达到顶峰,写蝉的篇目也大大增加。诗词中的蝉与文人多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言:“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唐宋文人在诗词中多有用到托物寄情的手法,蝉被赋予诸多情感象征。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古诗词中蝉的意象。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