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方法论和阅读的逻辑(阅读本身毫无价值)

Hi,你好呀!

阅读方法论和阅读的逻辑(阅读本身毫无价值)(1)

在“得到”APP上读到李笑来老师的一个专栏,在读完“课前必读”之后,给我比较深的感触和启发,于是我写下了这篇文字,希望能对你也有一定的帮助,也欢迎屏幕前的你和我交流。

本文具体内容是:

第一部分:笑来老师在“课前必读”写的内容概括总结

第二部分:对“阅读本身,几乎没有任何价值”这句话的理解

第三部分:深度理解和感悟——阅读真正的价值以及实现路径

第四部分:我的行动指南

笑来老师说了什么?

1.在得到平台上学习,学员有需要音频的诉求,这在笑来老师的眼里很傻。

因为很多时候,用户并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并且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的说明,这是学习能力与方法的问题。

笑来老师认为,需要什么,就能学会什么,而在学习之前要做好学习如何学习这件事情,学会学习之后再学习。并且用阅读方法来判断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好坏,他认为,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做到只字不差的阅读。

2.只字不差地阅读这件事情,很简单,但是很重要。

因为它可以让我们减少漏掉的重要的点,真正理解对方的意图。

3.笑来老师遇到好的内容时,会阅读很多很多遍,哪怕是看好的剧,也是如此。

4.在课前必读部分,他写下这样几句话:

(1)阅读本身,几乎没有任何价值;

(2)阅读之后的思考,思考之后的选择,选择之后的行动才有价值;

(3)通往财富自由之路很长很长,弄不好要走一辈子以上(七年就是一辈子),所以,仅仅行动本身都不够……

(4)只有持续正确的行动才可能有积累效果,才可能引发真正有意义的变化;

(5)财富自由只不过是个里程碑;路过它之后,你依然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否则那之前的路也没有什么意义……

对“阅读本身,几乎没有价值”的理解

阅读本身几乎没有价值,那什么样的阅读才是有价值的呢?

阅读本身是个过程,如果一个人不断地阅读,他多多少少是有收获的,比如开阔视野、增长见识、知识储备越来越丰富等等,但是仅仅是阅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想必也会把我们带向另外一个世界——如果不是把阅读储备当做炫耀,当做洋洋自得的一件事情的话,了解了更多更精彩、更丰富的世界,发现自己脚踏一片烂泥,仰望着缤纷的彩虹,灵魂和肉身就会分离,期许、希望、自己的边界等等问题,或多或少的都会产生一些痛苦吧。

所以,阅读得来的是信息,从中吸收和提取适合自己长远发展的信息,然后去实践,对自己的现状做出改善或者改变,让自己不断完成自己对自己的期许,这样利用信息付诸实践,然后加深对信息的理解,把信息处理的更好。

实践把纸上的信息变成了属于一个人的阅历和智慧,阅读最终会带一个人去向未来,与自己想遇到的未来来一次不期而遇。

阅读本身,几乎没有价值,阅读的价值在于,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把通过阅读得到的启发用来指导自己的实践,阅读的价值在于带一个人去往何处

继续读第二句的时候,我发现第二句话对第一句话的问题做出了回答。我不仅眼前一亮,我对阅读的理解还是太过于浅显,笑来老师对于阅读的价值以及如何通过阅读有效发挥出他的价值做了细致、准确和完整的回答。结合前面老师讲的只字阅读的方法,我试图总结了一下“如何让阅读发挥他的真正价值”。

不知不觉中,我发现,不仅仅是只字阅读、第一句和第二句之间有紧密的联系,这五句话完整且深刻的说明了阅读真正的价值是什么,并且说出了具体操作的框架!

阅读真正的价值是什么?

1.只字阅读的前提是阅读内容的选择。

很显然,不是所有的文字都值得我们只字阅读。但是我能想到的有这样几种:教材、让自己觉得新或者深刻的内容、经典内容等等。

教材类的书籍,我们从小到大接触过很多,并且我们学习了很多对我们而言是新的的概念。老师在教我们的时候,都是从概念本身和概念的外延这两方面来讲解这个概念,让我们搞清楚概念本身的意思,加深概念本身的几个关键点的理解,理解概念的适用范围,理解概念容易出错的地方等。

那像教材这类书籍,其中的很多概念都是更多学科和知识点的核心链接枢纽,需要做到对教材内容的只字阅读,而且需要反复读,结合有关题目再读、再理解。当我们把一个概念吃透的时候,就算遇见了“换了衣服、化了妆”的题目,我们依旧能识别出它的本质,因为我们理解得够透彻,概念的本质就是我们以不变应万变的“一招制敌的武器”

这就是一个只字阅读给我们能带来的收获,它也告诉我另一个道理“慢就是快”!

大学时候特别喜欢读古龙的书,这种时候,就不用只字阅读,只有在读到描写特别吸引我的内容的时候,我觉得那种文字的精彩不容错过,会仔细读,仔细品。

所以,只字阅读它也是有选择性的,对于阅读内容的一个选择。

2.阅读之后要有思考。

至于思考这件事情,那就是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了。阅读完之后,你感触深的,未必能引起别人的共鸣,你读来无感的,未必就没有人读的时候被击穿了,激情澎湃。

阅读之后产生的思考,是基于一个人过去的所有总和做出的反应,有基于当下自己的思考就好,人会成长,后来对那些内容的思考可能会更深,侧重点也可能会变化。思考自己过去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过去的想法和做法对自己产生的影响是怎样的就好。

3.思考之后,是选择。

在我的理解看来,这是思考后对自己的产生的启发,这种启发进而对自己产生的行动指导关乎未来,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自己应该会去怎么做,尽管现在还没尝试过,可能未来不一定做得到,或者说做不到到自己想达到的一个水平和效果。

但是都没有关系,就在于当下产生的思考,在思想上先做一个完善或者改变的准备,做一个选择,在下一次遇见的时候,自己要如何去做

4.在思想上做了选择之后,是行动。

到这一点,终于到了阅读真正的价值的核心,把知识转化成生产力,进行实践,阅读才会发挥真正的作用,实现它的真正价值。

最终付诸于实践这件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未必容易,而要做到长期持续的有效的实践,那更是难上加难的事情。

5.行动之后,是不断地行动,长期的行动。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不少人的真实写照,间歇性的努力、奋斗和崛起也是不少人的常态。能做到长期的,往往是吃饭、睡觉这类生存必须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容易就得到快感的娱乐非常容易做到长期,因为娱乐很快就会反馈给我们结果,我们几乎不用任何费力的坚持就能做到。

而很多美好的、重要的事情,因为得到反馈的周期长,很多时候,我们没有耐心等待和付出,所以我们总是后悔和遗憾,然后继续踏上遗憾和后悔的征程。比如陪伴家人,比如锻炼身体等事情。

所以人们的行动力、耐心、持续性等特点会让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参差不齐,人人平等,人没有等级之分,但是人的智慧不一样,社会有阶层

6.实现目标,然后继续迈向新征程。

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一个又一个五年,一个又一个十年,过去用心积累的自己会变得更有魅力,到时候,还可以撬动更大的能量,让自己变得更好,帮助和影响到更多的人。

我的行动指南

我不去做的事情,总有人在做着,我想做却又没做到的事情,总有人能优雅从容的做到,我还说他们真聪明,甚至还说这就是命运,毕竟造化弄人才是人生常态,毕竟事不遂人愿才是生活真相。到这里,我感到很惭愧,不自觉地脸红了。

坏消息是,我发现我真傻,好消息是,我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我总说,作为一个平凡的人,我也要努力绽放,像我做的很多事情,好像也用不到凭智商取胜,用时间 用心 方法 对的方向好像就能做到。

不会觉得一些人做到一些让我感到哇塞的事情背后无迹可寻,光鲜亮丽的背后,不知道是他俯首了多少个日夜后才被我看见,不知道是他多少次沮丧后咬牙之后的倔强才让我心生羡慕

我给自己总结了一个公式:

长期主义者 认真用心 执行力=你想成为的自己。

我想尝试,做一些我想做成的事情,做一些让我自己为自己骄傲和喝彩的事情,如果,让别人感到哇塞,那将是我的荣幸,我会更加开心。

加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