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总理的骨灰抛撒地点(周总理的骨灰抛撒地点)

1976年1月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总理周总理告别了这个他曾经挥洒过无数汗水和鲜血的土地,与世长辞。

听闻这一消息,举国恸哭。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人死以后厚葬故里,供子孙祭拜,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

但是周总理却留下遗嘱:“死后火化,不留骨灰,把我的骨灰抛洒在我热爱的华夏大地。

最终他的骨灰究竟被洒向了何处,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是一个谜。

很多人不理解周总理的骨灰抛撒地为何要对外保密,但其实周总理的妻子邓颖超曾经一句话道出了他的骨灰抛洒地点保密多年的原委,而这背后真实的原因让人听到无不肃然起敬。

那么,周总理到底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他的骨灰到底被洒到了哪些地方?邓颖超说出的原因又是什么?

周总理的骨灰抛撒地点(周总理的骨灰抛撒地点)(1)

周恩来

1976年1月15日晚,暮色沉沉。在这浓浓的夜色中,四道人影悄然出现在了北京郊区的通县机场,一架飞机静静地停靠在那里。

在夜色中出现的这四人正是周总理的妻子邓颖超和她的秘书赵炜,以及周总理生前了两名警卫员:张树迎、高振普。

即将登机的时候,邓颖超将手中四个小方匣子交给了高振普,那里面,装的是周总理的骨灰。

高振普接过那匣子,不由得想起了往事种种,也忍不住泪眼朦胧。其他两位同志看到此情此景,都低下了头沉默良久。

邓颖超努力稳定了一下情绪,抱着手里的骨灰盒,哽咽着说:“恩来就交给你们了。”然后依依不舍的将手中的骨灰盒递给了高振普。目送高振普三人登机,站在原地,挥手向他们一一告别。

很快,这架飞机驶入了茫茫的夜色之中。

高振普坐在飞机上,内心仍然久久不能平静。

三天前,邓颖超把他和赵炜、张树迎三人召集到了她的办公室,说:“恩来不保留骨灰的请求已经被批准,今日我们一同商议一下他的骨灰抛撒地,这个任务就交给你们完成吧。”

高振普连声拒绝道:“即便是中央批准,要我们亲手去撒恩来的骨灰,感情上,恐怕也承受不住!”

周总理的骨灰抛撒地点(周总理的骨灰抛撒地点)(2)

高振普

邓颖超见他不乐意,又劝说他:“这是恩来的遗愿,恩来生前说,他担心我没办法办成这件事,如今到了这一天,终于有了实现他这一愿望的机会,我们要共同为实现他这一愿望而继续工作。”

见高振普仍旧面露难色,邓颖超又说:“我找来你们三人,是因为我知道,你们三人是恩来最信任的人。如果不是身体状况限制,这个事情我一定会亲力亲为。”

高振普最终还是答应了下来,他也明白,这是他能为周总理做的最后一件事了。

身负邓颖超的委托,三人开始了对骨灰抛洒地的实地挑选。当时的北京正值严冬,他们三人查看了玉泉山、八一湖、和京密引水渠,都觉得不甚理想。因为这些地方大多都已经结了冰,如果撒下去,很容易聚集。而且这些地方也并无特别之处,如果就这样抛撒,也对不起邓颖超和全国民众。

最后,他们还是报请了党中央,党中央结合周总理生前的遗愿共同商议,最终敲定了四个地方。

而现在,他们就是在飞往这四个地方的路上。

这时候,赵炜拍了拍高振普的肩膀,打断了他游离的思绪。

“准备一下吧,咱们马上到了。”

高振普点了点头,他从窗户向下望去,那片大地的脉络在金碧辉煌的霓虹灯照耀下显得格外清晰——这是他们此行的第一站:北京城。

周总理的骨灰抛撒地点(周总理的骨灰抛撒地点)(3)

即使是在夜晚,这座周总理付诸心血的城市依旧绽放着属于他们的光芒,但是铸就他的那个人,已经不在了。

开国以来,周总理为这座城市的建设付出了太多,即使是在病重之时,他还会亲临现场,实地考察这些地标性建筑的建设情况。为了北京城的经济发展,在火车站修建的时候,周总理几乎每天都要到场指挥工作。

而在那座人民大会堂里,高振普似乎还能听到周总理要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绕梁余音。

新华门门口的那两只石狮子,十年动乱时期,周总理将他们保护了下来,如今他们依旧矗立在那里,仿佛在述说着什么。

......

这座城市的历史那么厚重,但此刻高振普脑中回想起的,竟全是周总理的画面。

他打开了匣子,将骨灰一把抛洒了下去,骨灰在黑夜中飘散飞扬,落到这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从此以后,他将会和北京这座城、这座城的人民紧紧地连接在一起,永远不再分离。

在将第一把骨灰洒下后,高振普突然明白了周总理这么做的原因。人生终归是有穷尽的,以往,人们都心系故土,因此他们将自己葬于故乡的地下,渴望在身死之后找到归宿,但周总理把整个国家都视为是自己的家,他或许想用这种方式,将自己融入这篇无垠大地的一草一木中,与人民共生,与山河同在。

很快,飞机到了北京的密云水库上空。

周总理的骨灰抛撒地点(周总理的骨灰抛撒地点)(4)

密云水库

对于这个地方,高振普再熟悉不过,他曾经多次跟随周总理来到这里。骨灰撒在这里,既可以落入密云水库的水面,还有可能随风飘散到长城。

北京的水资源问题曾经困扰党中央领导人多年,这个难题最终也是通过周总理兴建密云水库得以解决。

周总理曾经特意组织了国务会议,专门讨论密云水库的修建。

在工程开工之后,周总理多次携高振普到场指导工作。高振普曾经很不解为什么周总理对这座水库如此的重视。

周总理告诉他:“振普,你看这地图,密云水库位居东北,地势高,如同是北京人民头上的一盆水,出不得半点差错,不然的话,北京城人民的衣服都要被打湿了!

在周总理的倾力领导下,密云水库建成了。水库落成的那天,周总理笑的格外的开心。没有人能想到,这般规模的水库可以在北京出现,但是周总理做到了,即便是后来他有那么多的成就,但是高振普知道,密云水库一定是周总理心里最为之自豪的杰作。

第二把骨灰撒在这里的建议,就是由高振普本人提出的,或许只有他知道,这座水库在周总理心中有着怎样的分量。

随着第二个匣子中的骨灰随风消散在密云水库的上空,高振普突然感到了一丝欣慰,之前因为周总理去世压抑了许久的心有所缓和。

周总理的骨灰抛撒地点(周总理的骨灰抛撒地点)(5)

周恩来指导建设密云水库

在这之后,飞机飞行了相当长一段时间,抵达了第三个目的地。

如果说前面两个地方代表了周总理后半生的辉煌成就,那么这个地方,就是周总理前半生革命事业的开端。

这里坐落着他的母校南开大学。他在此地参加了五四运动,参加并领导了反帝反封建的斗争,还因此被投入牢狱。

在这个地方,他有过抗争,也有过落魄,这里见证了他从一个书生意气的少年到胸怀天下的革命家的过程。

不仅如此,他还在这里遇到了那个与他相知相守一生的人——邓颖超。

这里就是天津,是周总理革命事业的起点,也是周总理爱情的起点。

第三个匣子被打开,高振普将这第三把骨灰,撒入了海河的入海口。高振普对天津这座城市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情节,只从周总理的口中无数次的听说过。但是在此刻,他第一次真正的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魅力所在。

此刻的天津,灯光已经不多了,并不能看清楚它原有的样貌。整座城市像是随夜晚一同沉睡了,但是正如周总理所说:这座城市,好像镌刻了在其中生活的人们的一生,即便它如此安静,看不清楚全貌。但高振普此刻好像能听到它在呼吸。

这座城市,好像也在为他曾经养育的那个伟大的革命家的逝去而悲恸不已。

周总理的骨灰抛撒地点(周总理的骨灰抛撒地点)(6)

撒下第三把骨灰后,高振普三人陷入了长久的沉寂,每个人都知道,这最后一把骨灰洒下后,周总理就真的永远的离开他们了。

在这片寂静中,飞机飞了很久才抵达最后一个地点。

这里是山东滨州的黄河入海口。

高振普还记得,周总理曾经说过:“我这一生,就是为人民服务。我现在是在用工作的方式去回馈人民。等到我死去之后,还要为这片大地提供属于我的一份力量,我汇入江海,可以养育鱼虾,落入山野,可以滋润草木。即便我死了,还是可以继续为万物生灵做出我的贡献。

当时的高振普并不理解他说的这番话,人死去,就意味着生命的消亡,那他又怎样去奉献呢?但是现在,他也明白了周总理这句话的含义。

周总理是个十分孝顺的人,他的母亲去世的早,使得他没有机会去报答她的养育之恩,于是他把这份爱,寄托在了黄河之中。

黄河,就是我们华夏大地的母亲河,他养育了包括人类在内的万千生灵。如今,周总理的最后一把骨灰散落在内,他会和黄河水交融一体,用他所说的方式,去回馈养育他的这湾河水和这片大地。同时,他也将他对母亲的爱,汇入了这滔滔江水之中。

周总理还曾说过,他想把骨灰撒入黄河的原因,也是因为,黄河可以顺着入海口借水流把他的骨灰带去台湾。

周总理的骨灰抛撒地点(周总理的骨灰抛撒地点)(7)

随着四把骨灰的全部抛撒,高振普、赵炜、张树迎三人怅然若失。

飞机返程的路上,他们没有休息,也没有说话,只是在默默的怀念周总理曾经和他们一同度过的那些岁月。

他们失去的不只是一位益友,更是一位良师。

整个抛洒骨灰的过程用了四个半小时,他们没有停留,也没有任何的仪式和多余的话语,就这样完成了周总理的遗愿。

这是邓颖超特意交代的,如果可以,不要让任何人知道这件事。

高振普曾经问过这其中的原因,邓颖超说:“如果让别人知道恩来骨灰的抛洒地,当地人一定会举办隆重的悼念活动,这违背了恩来的初衷。

更何况,撒骨灰对我们夫妻二人来说,这也是一场革命,由土葬到火化,这是一种革命,由保留骨灰到不保留,这也是一种革命!

他们夫妻二人,真正的将革命事业,贯穿了生命的始终。

16日凌晨,飞机顺利抵达了机场。

周总理的骨灰抛撒地点(周总理的骨灰抛撒地点)(8)

邓颖超与周恩来

上午,高振普三人携同其余二人前往西花厅,向邓颖超汇报工作。

邓颖超张开双臂,陆续给了他们三人拥抱,激动地说:“谢谢你们,守护恩来到了最后。”

三人听到这话,也忍不住泪水,和邓颖超相拥而泣。

西花厅外,阳光无言的照射在这片大地上,在无人注意的角落,雏菊缓缓地向着天空绽开。

如同邓颖超所说的那样,在她去世之后,她也同周总理选择了同样的方式,将自己的骨灰,撒进了天津港奔腾不息的大海。

那是她和周总理相遇的地方,也是他们二人共同的归宿。在那里,她将和周总理再度相会,随着海流,一同奔赴浩瀚的远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