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市文体功能区城市综合发展(让幸福成为民生长卷的鲜亮底色)

深耕民意,才能凝聚共识;厚植民心,才能汇聚力量透过万家灯火,回看民生长卷,咸阳市秦都区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坚守为民情怀,确保发展实绩更有“温度”,惠民答卷更有“厚度”,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咸阳市文体功能区城市综合发展?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咸阳市文体功能区城市综合发展(让幸福成为民生长卷的鲜亮底色)

咸阳市文体功能区城市综合发展

深耕民意,才能凝聚共识;厚植民心,才能汇聚力量。透过万家灯火,回看民生长卷,咸阳市秦都区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坚守为民情怀,确保发展实绩更有“温度”,惠民答卷更有“厚度”。

抗击疫情、脱贫攻坚、稳定就业、发展教育、弱势救助……五年来,秦都区各项民生事业全面繁荣,各项民生指标持续向好,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当好群众健康的“守卫员”。坚持人民至上,慎终如始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压紧压实“四方责任”,新冠疫苗接种突破130万剂次。特别是面对周边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迅速激活指挥体系,果断提级社会面管控,精准打好核酸检测、封控管控、流调溯源、物资保障组合拳,迅速斩断了疫情传播链条。广大医护工作者、公安干警、基层干部、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日夜奋战、守护防线、服务市民,各单位、企业和员工担责尽责、辛勤奉献,广大群众克服困难、积极配合,6轮全员核酸检测圆满完成,2例确诊病例全部治愈,取得了疫情防控的阶段性胜利。

当好公共服务的“保障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先后实施民生项目773个,完成投资105亿元。新建彩虹第二中学、彩虹第三学校等9所学校,实施秦都中学等改扩建项目151个,全区新增学位3.7万个。城乡低保标准大幅提高,60岁以上失地农民养老补贴等惠民政策全面落实,群众生活更加殷实。94个社区“云医院”远程医疗平台建成投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更加完善,紧密型医联体实现全覆盖。大力支持文艺精品创作,《追梦》荣获第九届陕西省艺术节文华剧目奖,秦都文化馆建设经验在全省交流。“七五”普法顺利完成,依法治区深入推进。退役军人服务站建设经验在全国推广,荣获全省双拥模范区。

当好惠民帮扶的“服务员”。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抓好商南对口帮扶。多渠道促进就业创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887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06%。加快老旧小区“两改一提升”,天王第一社区等39个小区改造提升全面启动。全力推进吕周南等安置小区建设,3163户1.3万余名拆迁群众返迁新居。五陵塬旅游路改造提升全面启动,维修提升人饮工程12处。全年发放城乡低保等各类救助金2300万元,发放失地农民养老补贴14.75万人次、6173万元。七大便民惠民工程完成投资31.2亿元,真正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当好生态环境的“保洁员”。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态环境的持续向好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秦都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投资8500万元,完成人民广场等3个广场、彩虹一路十字等8个区域54栋楼体的美化亮化;投资8060万元,启动沣河西岸景观绿化提升,完成汉陵路等道路升等改造;投资2740万元,提升环卫工人待遇、更新环卫机械车辆,城市更加干净美丽。聚焦河湖长制落实,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渭河水体治理排名全省前列。聚焦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推进道路、一河两岸等重点区域绿化,新增绿地5860亩,创建绿色小区38个,马庄办东界村等7个村被评为全国森林乡村。扎实开展农村“三堆六乱”治理,巩固拓展清洁能源替代成果,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波涛蓄势,起于涓滴;事业成败,在于人心。踏上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秦都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勤思富民之策、善行利民之举,从老百姓最急需、最紧迫、最关心的层面着手,在各项社会民生事业上频出实招、狠抓落实,广大居民生活得更加舒适、更有质量、更可持续,群众的幸福指数持续攀升,民生长卷的幸福底色越发鲜亮……(通讯员 房佳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