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传统戏剧的知识川剧(世界戏剧日特别策划)

3月27日是“世界戏剧日”。每年的这一天,都是世界戏剧领域从业者、爱好者的节日。

一台戏,一抹妆,一句词,一声腔的川剧有着“蜀戏冠天下”的美誉。

在2021年第60个世界戏剧日到来之际,四川日报全媒视觉中心推出《川剧|蜀戏冠天下》系列报道,让我们从多个角度,聆听川剧故事,感受经由历史岁月沉积而成的时尚之美。

少小离家习得一身本领

20岁的00后张秋怡是成都市川剧院的一名川剧演员,直到现在,她都最喜欢自己化戏妆的样子。

关于传统戏剧的知识川剧(世界戏剧日特别策划)(1)

张秋怡戏妆

出生在自贡一个川剧之家的她,爸爸是一名川剧演员,在耳濡目染下,小小年纪的秋怡就能模仿表演出有模有样的各种川剧片段。在爸爸的鼓励下,11岁的她就去报考了成都的川剧少年班。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月的超常规苦练,小小年纪她就从千名报考者中脱颖而出,成功跻身只有30个名额的川剧少年班。

“我为什么要唱川剧?”12岁开始正式学习川剧的张秋怡回想起当年的日子,那时候的她其实并没有理解唱戏的含义,“爸爸让我去,我就去了。”没想到,川剧竟成为了一辈子的事业。

关于传统戏剧的知识川剧(世界戏剧日特别策划)(2)

张秋怡参加四川省第五届青年川剧演员比赛

12岁来成都学艺的她6点就得起床,练早功、练唱腔、练身段、练毯子功,上戏课,每天周而复始,直到晚上10点才能躺下睡觉。每天从练功房回宿舍,两条大腿根儿都是青紫色,“不管青的紫的第二天还得必须压腿。”直到现在,回忆当初张秋怡都不知道自己当初是怎么挺过来。“考都考起了,咋可能说放弃就放弃呢!那是我人生中最努力的一段时光。”从练到爱,张秋怡对川剧的兴趣是越来越浓。

学成归来履行传承之责

15岁就独自在外生活的她毕业后顺利进入到了成都市川剧院,成为一名正式的川剧演员,她不断在舞台上找寻自己的价值。“每当我和同龄朋友聊起川剧,她们嘴上说着哇好有趣,但实际上对川剧不是真的喜欢,也并不了解,更多的是觉得戏服和戏妆好看。”现实中,川剧等传统戏剧在当代年轻人中的人气日渐走低,这让张秋怡很是遗憾,也让她坚定了自己有传承之责。

关于传统戏剧的知识川剧(世界戏剧日特别策划)(3)

舞台上的张秋怡

张秋怡认为,川剧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可能不太符合当下的审美,年轻人对川剧还停留在以前传统的古老的形式里,“我们现在剧团的演出已经比传统的川剧形式改进和创新了很多,比如说以前的老唱腔会挤着嗓子来唱,年轻人就欣赏不来那种,现在我们会加入一些和弦,和乐队来进行配合,再加上现在的高级感的舞美和更加华美的服饰,我作为新生代来说,也会觉得挺好看的,川剧还是有它的魅力。”

关于传统戏剧的知识川剧(世界戏剧日特别策划)(4)

舞台上的张秋怡

为了让更多人跨出第一步走进剧院,张秋怡经常会邀请身边的朋友们来看戏,除了发动朋友,回到老家她也不放弃任何机会,“我回到家乡自贡后,也会为亲戚朋友们表演川剧,希望能够增加他们对川剧的兴趣。”张秋怡认为,川剧作为传承数百年的传统文化,是极富魅力的,她希望自己能够演好川剧,能让同龄人多多有机会接触到川剧,让更多人爱上川剧,爱上传统文化。

川剧,是汉族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四川东中部、重庆及贵州、云南部分地区 。

川剧分小生,须生,旦,花脸,丑角5个行当,各行当均有自成体系的功法程序,尤以“三小”,即小丑,小生,小旦的表演最具特色,在戏剧表现手法、表演技法方面多有卓越创造,能充分体现中国戏曲虚实相生、遗形写意的美学特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