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旺达大屠杀最新信息(三翻尼罗河上的惨案)

卢旺达大屠杀最新信息(三翻尼罗河上的惨案)(1)

作者丨吴佳芮

在“名探满街走,名作天天有”的推理黄金时代,有一个著名的名字,就是阿加莎•克里斯蒂。

相信只要提起阿加莎的推理作品,人们马上会脱口而出很多名字,《东方快车谋杀案》《ABC 谋杀案》《尼罗河上的惨案》《无人生还》《阳光下的罪恶》等等。

卢旺达大屠杀最新信息(三翻尼罗河上的惨案)(2)

作为侦探小说界“里程碑”式的人物,她获得的殊荣不在少数。早在1956年,她就获得“不列颠帝国勋章”和埃克塞特大学名誉文学博士学位,1971年,她又获得女爵士封号。后又被英国女王授予”侦探女王”的桂冠。

她的著作被翻译成超过103种语言,总销突破20亿本,著作销量仅此于《圣经》和莎士比亚。无需多言,光凭以上作品被改编出来的电影就衍生出了不少经典之作。其中《尼罗河上的惨案》作为一部上乘佳作,直到今年还在被翻拍。

卢旺达大屠杀最新信息(三翻尼罗河上的惨案)(3)

此前翻拍的两个版本分别是1978版和2004版,也就是说,距离这部经典IP首登荧屏,已经过了大约半个世纪。而这一版《尼罗河上的惨案》,也是目前唯一一部在中国公映的美国制片厂电影,并且一刀未剪。

卢旺达大屠杀最新信息(三翻尼罗河上的惨案)(4)

如此来看,有多难得大家懂自懂。

阵容上也可以用豪华来形容,导演肯尼思·布拉纳,奥斯卡奖项常客。再加上“神奇女侠”盖尔·加朵和四获奥斯卡提名的安妮特·贝宁等巨星的加入,怎么看都是一场视觉上的饕餮盛宴,但是评分却是一言难尽。再来看看此前两部,都没低于八分,尤其是78年的版本,更是经典中的经典。

卢旺达大屠杀最新信息(三翻尼罗河上的惨案)(5)

这一对比,差距就很直观了。

78版《尼罗河上的惨案》,讲述的是在一艘尼罗河上的游轮上,发生的三件谋杀案。比利时侦探赫尔克里·波洛对事件的调查,最终波洛将游客召集起来,揭示了三起案件真相的故事。

卢旺达大屠杀最新信息(三翻尼罗河上的惨案)(6)

除了主要的推理过程以外,78版更重视塑造人物。每一个角色的出现都至关重要,从林内特(死者)的身上可以延伸出一套庞大的社会关系网。作家、寡妇、女仆、大夫、律师、护士每一个人都具备杀人动机和精确的时间线,每次对话和举止都意有所指。除此之外,78版本和原著最抓人的部分,就是对人物构建再推翻的爽感。

卢旺达大屠杀最新信息(三翻尼罗河上的惨案)(7)

反观新版,则有些急于求成,一上来就交代了所有角色,而最主要的角色(林内特)却草草带过。真正精彩的推理部分也被压缩得所剩无几,取而代之的是歌舞欢歌和冗长的铺垫。

卢旺达大屠杀最新信息(三翻尼罗河上的惨案)(8)

侦探波洛作为剧情的推动角色,在新版中也是个败笔,78版本中的波洛轻松诙谐,看似事不关己实则洞悉人性,更像是“无心插柳柳成荫”;而新版中的波洛,失去了个人特色不说,还莫名其妙多了一条感情线。

卢旺达大屠杀最新信息(三翻尼罗河上的惨案)(9)

意在深化形象可以理解,但是给推理片强插大段爱情线,实在有点本末倒置了。况且,新版波洛无论是从形象,还是从他对众人的逐个审判中,都给人一种“歇斯底里”的感觉,失去了冷静睿智,这个角色也就产生了割裂感,让人很难共情。

“好看”但不好看

“神奇女侠”盖尔加朵的加入给这一版加入了一些可观赏性,再加上她所饰演的角色(林内特)本身也很吸睛,以至于大家对她的期望值也很高。

但全片看下来,她的出现仿似一个“工具人”。

卢旺达大屠杀最新信息(三翻尼罗河上的惨案)(10)

在78版中,林内特的形象刻画占据了很大的篇幅,她无时无刻不在对周遭的人指手画脚,尖酸刻薄、惹人生厌……

卢旺达大屠杀最新信息(三翻尼罗河上的惨案)(11)

但是加朵构造出的这个形象却是美的,是毫无瑕疵的。只能说,这样一个曼妙的女子谁能下得去手杀她?再加上演技平平,戏份不多,也就让这个角色黯然失色了。

全片采用大量的胶片摄影,再加上大投入的视觉特效还原的尼罗河原景可圈可点,甚至可以精细到每一个空间的场景。不难看出,导演在特效设计上下了很大的功夫。

卢旺达大屠杀最新信息(三翻尼罗河上的惨案)(12)

一句话总结,布景好看、加朵好看,剧情不好看。

经典IP是优势,也是劣势

退一步讲,像《尼罗河上的惨案》这样的片子六分有点不至于,对于没看过原著和老版翻拍的“小白”来说,其实并没有那么难以下咽。

毕竟原著摆在那里,再加上“大牌”“好莱坞”等头衔,在鱼目混杂的院线电影中占据一席之地不成问题。但错就错在,这个IP太大了,没看过老版的人少之又少,而且按照惯例,“经典翻拍”一向两极分化严重。在经典上创新难,照抄照搬也没有意义。

卢旺达大屠杀最新信息(三翻尼罗河上的惨案)(13)

而且大多数原著党都有“初恋滤镜”,再加上很多打着“情怀”口号的翻拍比比皆是,大家满心欢喜地贡献电影票,等看完却发现这是一场“骗局”,实在是让人败好感。

实际上,早在《尼罗河上的惨案》上映前,就有不少观众“举白旗”了,一是要求保留对经典的尊重,二是因为在此之前,肯尼思就翻过一次车了。

同样是出自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作品《东方快车谋杀案》,与《尼罗河上的惨案》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卢旺达大屠杀最新信息(三翻尼罗河上的惨案)(14)

两部翻拍都具备同样的问题,就是为了强行制造戏剧冲突和炫技。浪费了大量篇幅去突出不重要的桥段设计,不仅对推动剧情无用,还会混淆人们对剧情的理解。

为了迎合市场去注入一些莫须有的情节,也是一个弊端。在《尼罗河上的惨案》中,肯尼思还添加了同性恋情节和种族歧视的片段,为了坚定政治立场而将人设大改特改,并不失为一种“丢了西瓜捡芝麻”的行为。

卢旺达大屠杀最新信息(三翻尼罗河上的惨案)(15)

总的来说,作为一部花了9000万美元的制作成本的翻拍电影,《尼罗河上的惨案》只能用差强人意来形容。真正成功的翻拍应该是在保留经典的同时注入新的元素,是锦上添花,而不是本末倒置。

翻拍本身没有问题,但是纵观整个影视行业,大多数的影视剧都在机械地进行翻拍,执着于商业化和偶像化,才是导致口碑滑铁卢的根本原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