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里关于吕布的三个秘密(三国反复无常之辈)

历史上逢年过节放松警惕被敌人突袭痛击的战例,比比皆是。这就有一位,年前还在做着投敌后幸福生活的美梦,结果年还没过就丢了脑袋,还让自己的对手打出了“成名之战”。今天就来讲讲这场“春节之战”,大家就能明白,此人惨败身死,一点也不冤枉,甚至,也不值得可怜。

一、吕布若见此人,也要自愧不如

故事,开始于三国时曹魏太和元年(公元227年)的年终岁尾。故事的主角,名叫孟达,当时是把守魏、蜀、吴三方交界处的曹魏新城太守。按道理讲,这官不小,又有实权,曹魏政权对他算是重用了。然而孟达这时正在想着的事情,居然是要叛逃到蜀汉诸葛亮帐下。

三国里关于吕布的三个秘密(三国反复无常之辈)(1)

这是何故?讲讲此君先前的经历,你就明白了。

孟达,陕西扶风郡人,东汉建安初年,天下饥荒,逃入蜀地依附益州刘焉。但他自觉在刘焉、刘璋父子的手下郁郁不得志,于是在刘备入蜀时,趁着刘璋派他与法正等前往迎接刘备的机会,干脆带兵投靠刘备,刘备命他驻留江陵。

孟达投靠刘备后立下几次战功,深受刘备器重,被委以宜都太守重任。

刘备攻取汉中后曾命养子刘封沿汉水统御孟达攻取上庸地。当时上庸之地实在较为贫瘠,汉蛮杂居,向来是流放人的地方。刘备方面从曹操手中抢占此地后,命刘封、孟达经营,主要包括三块,西城郡(也就是现在的安康盆地这一块,治所在西城县,今陕西安康汉滨区),太守申仪;上庸郡(竹山盆地这一块,治所在上庸县,今湖北竹山西南),太守申耽;房陵郡(房县盆地这一块,治所在房陵县,今湖北房县),太守孟达;刘封加封副军将军,实际就是这个战区的总指挥。

但是,刘封仗着自己是刘备的“儿子”,有点跋扈,看孟达不过是从刘璋那里“投诚”而来的,老是欺负他。这引得孟达不满,感觉自己逐渐在政治斗争中被边缘化了。

正好关羽那时北攻襄樊,让刘封、孟达出兵相助,两人以上庸山郡新附为由不肯奉命。其实当时两人兵并不太多,又需要“紧盯”新降的申仪、申耽兄弟,以及当地彪悍的山民,加之关羽与刘封向来不太对付,不出兵也在情理之中。

谁想到事情闹大了!关羽后来败走麦城,赔掉了性命。刘备和关羽啥关系不用多说。这下刘封、孟达两人的罪过可就大了。

这孟达既不甘心受辱于刘封,又怕因关羽事而获罪,索性第二次“反水”,降了曹魏。

孟达转头就跟徐晃和夏侯尚一块反过来“围殴”刘封,于是申氏兄弟俱叛,刘封腹背受敌,奔逃回成都。关羽败死、孟达反叛,这使得刘备阵营连遭两次重大打击。

刘备这边,为了安抚孟达原来所在的益州势力,在诸葛亮的劝说下,赐死了欺辱孟达导致败军折将的刘封。

孟达这边倒是全然不考虑,降魏之后他可谓志得意满。

孟达其人在当时可是个名士,又是美男子,口才又好、能说会道,文武兼修,要放在现在绝对是偶像派。魏文帝曹丕自己就很有名士派头,对孟达这样的人自然喜爱有加。那些被曹丕派去审核孟达的人,不知道是收了孟达的钱还是被孟达侃晕了,或是脑子灵光知道怎么投上所好想拍曹丕马屁,返回的报告一律都是“有将帅之才”、“有卿相之器”,好话一罗筐一箩筐,恨不得说成是乐毅重生、管仲复世。

于是,孟达被封为平阳亭侯,拜为散骑常侍、建武将军。曹丕更是把刚刚拿下的房陵、上庸、西城三郡合为新城郡,让他领新城太守,这意味着孟达成了封疆大吏,掌握着西南方向的军政大权。

上面有皇帝宠信,中间有尚书令桓阶、征南大将军夏侯尚等重臣撑腰,下面又有自己掌握的一块地盘,孟达走上了人生的巅峰。

但是,因为孟达反复无常,曹魏阵营并没有几个人喜欢他,他也自知不受人待见。桓阶、夏侯尚、曹丕相继死后,孟达失去了靠山,司马懿不时对其敲打,孟达自知迟早会被曹魏清算,日日难眠。

就在孟达感叹命途多舛之时,却“意外”地收到了来自蜀汉丞相诸葛亮的橄榄枝。

没错,他又打算“反水”了。

三国里关于吕布的三个秘密(三国反复无常之辈)(2)

说起三国“反骨仔”,很多人会首推吕布。但这么看起来孟达也不遑多让,先是把主子刘璋卖给了刘备,后来又叛了刘备投靠了曹丕,接着又和诸葛亮勾搭上图谋叛变曹魏;其人一生,朝秦暮楚,唯利是图,有奶便是娘。而此时他对自己后来的命运,还一无所知。

二、卧龙军师深知孟太守的处境

他修书一封,开始引诱孟达叛魏降蜀。

这信写得“情真意切”:

“往年南征,岁未乃还,适与李鸿会於汉阳,承知消息,慨然永叹,以存足下平素之志,岂徒空讬名荣,贵为乖离乎!呜呼孟子,斯实刘封侵陵足下,以伤先主待士之义。又鸿道王冲造作虚语,云足下量度吾心,不受冲说。寻表明之言,追平生之好,依依东望,故遣有书。”

大体就是说,我从别人那听到老孟你的消息,很感叹。当年是刘封欺负你,其实我们是很重视你的。我听说你很信任我,咱们好好聊聊结交一下好不好。

诸葛亮这是“活雷锋”,只是想帮孟达一把吗?

哪有这等好事?诸葛亮的算盘打得响。

诸葛亮当时正在准备北伐,如果拥兵万余的孟达降蜀,就可以凭借险要地势牵制司马懿主力,为北伐创造条件。诸葛亮招降孟达并不是一时兴起,考虑到孟达在曹魏的政治处境,以及孟达也曾为蜀汉作出一定贡献,再次跳水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而一旦成功招降孟达,蜀汉北伐大业将再添一员虎将。

孟达收到书信也是高兴得不得了,很快就开始跟诸葛亮频繁传书,叛逃已提上日程。

三国里关于吕布的三个秘密(三国反复无常之辈)(3)

但是,孟达这人靠不住,诸葛亮不知道吗?

当时诸葛亮手下官员便直言不讳地劝说:孟达这家伙,昔日对刘璋不忠,后来又背叛先主(刘备),这种反复无常的小人,您给他写什么书信啊?(孟达小子,昔事振威不忠,后又背叛先主,反复之人,何足与书邪!)

诸葛亮当然明白这点。他何尝不防着孟达,只是这防备多少有点“过”了。

孟达这人的特点就是举棋不定,你要叛变就麻溜的啊,他倒好,采取个观望的态势。这就让诸葛亮起了疑——你定不了,我帮你下决心吧!

于是诸葛亮派间谍郭模到魏国,把这事泄露给了和孟达有矛盾的魏兴太守申仪。申仪自然是马上就把情况报告给了司马懿。

这就把孟达逼上了绝路,所以说这孟达的悲剧结局,诸葛亮也有份。

此时孟达叛魏就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由不得他再犹豫了。于是孟达决定再次反水,答应投降蜀汉。

事情板上钉钉,但诸葛亮也很清楚这么一来,孟达身处的危险状况。他马上去信提醒孟达:时值正月岁首,定要提防司马懿啊。

然而,诸葛亮恐怕不会想到,这个时候,司马懿也正在给孟达写信!

三国里关于吕布的三个秘密(三国反复无常之辈)(4)

司马懿在此时展现了他老谋深算的一面,虽然已经从申仪那里获取了孟达将叛逃的明白无误的情报,但为了拖住孟达的脚步,他硬是要装傻充愣,给孟达的信里说:

孟达将军你当年从刘备那转投过来,我们对你那是相当信任。你想想蜀国不恨你很的牙根痒痒。这次这么大的事诸葛亮会轻易让它泄露?他这不过是派人来搞反间计的。(“将军昔弃刘备,讬身国家,国家委将军以疆埸之任,任将军以图蜀之事,可谓心贯白日。蜀人愚智,莫不切齿于将军。诸葛亮欲相破,惟苦无路耳。模之所言,非小事也,亮岂轻之而令宣露,此殆易知耳。”)

言下之意:我们对你的信任,那是一丝一毫没有削减。

这一通忽悠之下,孟达居然真信了!他一想,大过年的,着什么急,好好过个春节再说。而另一方面,孟达也自以为算得很明白,在司马懿到来之前,自己有充裕的时间叛逃。于是他在给诸葛亮的回信中,居然给汉丞相上起“算数课”来:

司马懿出兵的话先要请示几百里外的皇帝曹叡,然后再从距离一千二百余里的宛城赶到房陵,怎么也得一个月时间。这时间我早就修好工事,做好走人的准备了。另外我这位置险要,司马懿根本不会自己来找死;那要是别人来,我还怕啥?

(“宛去洛八百里,去吾一千二百里,闻吾举事,当表上天子,比相反覆,一月间也,则吾城已固,诸军足办。则吾所在深险,司马公必不自来;诸将来,吾无患矣。”)

一个当将军的人这么去做算术题就危险了,只算了对自己最有利的情况,其他可能发生的情况完全不考虑,就认为有备无患了。

相信诸葛亮看到这封回信,肯定要感叹:大事去矣。

三国里关于吕布的三个秘密(三国反复无常之辈)(5)

三、孟达算的这笔账,司马懿比他还清楚

刚刚听到申仪报告孟达叛变的情报,司马懿大惊,虽然这小子靠不住,是个迟早要叛变的主,但没想到这事来得这么早。可如果请示曹叡,即使快马加鞭,一来一回也需要时间,到时候孟达估计早就溜了,反戈一击杀向洛阳也未可知。不管了,以大局为重,先斩后奏。

因此,司马懿在给孟达写信的同时,一方面抓紧搜集整理诸葛亮和孟达的往来书信呈阅曹叡,另一方面迅速调集兵马,在未得到曹叡的允许下就杀向房陵。司马懿太知道孟达所在的新城郡对于曹魏的重要性,所以才铤而走险,明知会犯政治错误而偏向虎山行。

此时的孟达,正和将士在房陵城里过大年。司马懿才不管你过不过年,快速奔袭,只用了8天,就赶到并围了房陵城。

三国里关于吕布的三个秘密(三国反复无常之辈)(6)

突然“造访”的司马懿令孟达惊慌失措,在给诸葛亮的信中居然像看到了神仙一样感叹起来:“吾举事,八日而兵至城下,何其神速也!”估计诸葛亮看到信是哭笑不得:这草包早干什么去了……

孟达原计划用一个月时间来巩固城防,待司马懿兵临城下后固守待援,等司马懿消耗完粮草撤退时,再随增援部队杀出城门。现实却给孟达一个大大的耳光,现在城墙也不厚,粮草也不够,军心也不稳,天险也没用,怎么办?赶快搬救兵!

要说这孟达真是把“墙头草”风格发挥到了极致,他去搬的救兵,除了蜀汉的军队外,还有一支孙吴的军队,其实孟达早已暗通孙吴。也就说,此君同时找了两个“下家”,即使他能在此战中幸存,到底是不是投奔诸葛亮还不一定呢……

司马懿没有留给这位毫无立场的孟太守太多时间,立即对房陵展开围攻,孟达虽极力抵抗,但也无力回天。眼见突围无望,援兵也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到达,孟达外甥邓贤、部将李辅开城投降。

三国里关于吕布的三个秘密(三国反复无常之辈)(7)

于是,司马懿到达房陵16天后,斩杀孟达,为曹魏排除了一大安全隐患,巩固了魏蜀边境安全,打乱了诸葛亮北伐部署,同时又因此战与曹叡建立彻底的君臣互信关系,可谓一举多得,成为此战的最大赢家。

而对于诸葛亮呢,可谓“竹篮打水一场空”,孟达的迅速败亡对他的北伐计划的确有影响。本来,以孟达一万多的兵力,凭借险要的地形,完全有能力牢牢拖住司马懿荆州军团的主力。司马懿如果一定要歼灭孟达,其负责的荆襄防线就会收到极大削弱,给东吴可趁之机。就算东吴没有行动,魏军也会面临两线作战,加重他们的困难,为自己北伐创造更好的条件。而今孟达脆败,一切都成画饼。

四、孟达只是败给了时间吗?

司马懿“不按套路出牌”,快马加鞭打了孟达一个措手不及,这固然是导致他惨败的主要原因。但其实即使司马懿再神速,孟达也并不是没有机会。

我们来看新城郡周边的地形。

孟达身处新城郡的郡治房陵,房陵是块小盆地,周围自然全是山,有“纵横千里、山林四塞、其固高陵、如有房屋”之谓。

司马懿从宛城到房陵,也就两条路。

一是从宛城到筑阳(今河南谷城),沿汉水越武当山脉而下,道路崎岖。

【注:另有从宛城到筑阳,沿筑水(即汉水支流南河)谷地西进的一条路,但更加崎岖,基本都是小道,大部队无法通行,事实上等于说“此路不通”。】

二是从上庸绕行,也是从宛城到筑阳,沿汉水西北上,再顺堵水河谷进入上庸,再东越方城山(上庸东30里)抵达房陵。

而孟达反叛之后,一般来说应有上中下三策。

如果消息没有走漏,那么趁魏人没有防备,突袭西城,击破申仪肯定是上策,这样就和蜀汉连着一块,司马懿想拿下他就不容易了。而分兵据险,把守隘口,这是中策。聚众守城,坐以待援,这肯定是下策。

上策被诸葛亮堵死了,中策则完全可行。然而孟达选的,是下策。

孟达很明白自己“所在深险”,但地处险要就可以掉以轻心?要知道他干的是造反作乱掉脑袋的勾当,加强戒备本来就是一个将军应有之义。他所处的房陵城北一百二十里有山名马嘶,道路最是难行,在此要害之地分兵据险,控守战略要冲,派兵把守险道隘口,司马懿就算倍道兼行实施奇袭,也会受阻于此,孟达会得到更多的时间和更好的机会。

三国里关于吕布的三个秘密(三国反复无常之辈)(8)

可是不管是因为过年太松懈了,还是个人才能有限,孟达根本没这个计划,只打算收缩集中兵力,盘踞在新城死守,等待接应。

想当年他领新城太守时,曾登白马塞(在上庸西南45里),看着周围的险要地势,嘲笑刘封、申耽:“刘封、申耽,据金城千里而失之乎!”结果他自己还不及这两人。

孟达这样的教训告诉我们,节日,既有团圆和喜庆,但从国家、军队的角度,如不严加防范,也有鲜血与战火之危。

作者简介:王正兴,原解放军某野战部队军官,曾在步兵分队、司令部、后勤部等单位任职,致力于战史学和战术学研究,对军队战术及非战争行动有个人独到的理解。其著作《这才是战争》于2014年5月、6月,凤凰卫视“开卷八分钟”栏目分两期推荐。他的公众号名亦为“这才是战争”,欢迎关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