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肺结核t-spot检查(T-SPOT)

什么是肺结核t-spot检查(T-SPOT)(1)

作者丨李勇 苏州市立医院呼吸科

本文为作者授权医脉通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医脉通导读

最近收了个『肺炎』患者,常规抗感染治疗后复查CT未见明显吸收。什么是肺结核t-spot检查(T-SPOT)(2)众所周知肺结核是『伟大的模仿者』,查痰涂片(-),但外周血T-SPOT( ),这种情况下可以诊断肺结核吗?

T-SPOT简介

20世纪90年代通过基因组学发现结核分枝杆菌具有卡介苗(BCG)、大部分非结核分枝杆菌(NTM)没有的基因片段,而位于此区域的两个蛋白早期分泌靶向抗原-6(ESAT-6)和培养滤过蛋白-10(CFP-10)。

γ干扰素释放试验(interferon gamma release assays,IGRAs)是通过ESAT-6、CFP-10与全血细胞共同孵育,然后检测γ干扰素水平或测量计数分泌γ干扰素的特异性T淋巴细胞。这两种结核特异抗原是卡介苗和绝大多数环境菌所没有的,不受先前卡介苗接种的影响,因此诊断结核感染的特异性明显高于结核菌素皮试(TST)。IGRA目前主要包括T-SPOTTM.TB与QuantiFERONTM-TB Gold In-Tube两种商品化的检测。

不同于结核病细菌学、分子生物学检查,TST与IGRA都属于免疫学检查,反映了人体对结核感染的细胞免疫应答,IGRA通过外周血检测,可以区分结核自然感染、卡介苗接种和大部分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而结核感染包括活动性结核与潜伏结核感染。

再介绍一下『潜伏结核感染』(latent TB infection,LTBI):宿主感染了结核分枝杆菌,细菌持续存在,但无活动性结核病。表现为宿主只对结核分枝杆菌抗原刺激产生持续性免疫应答,而没有活动性结核病的临床证据。

2018年WHO的LTBI管理指南:

➢TST或IGRA可用于检测LTBI(强推荐,非常低质量的证据)。

本文主要讨论T-SPOT对成人活动性肺结核的诊断价值,LTBI不作深入探讨。

指南怎么说

1. 2016年西班牙IGRA诊断结核感染指南

➢反对单独检测IGRA或TST用于诊断活动性结核(强推荐,低证据级别);

➢对高度可疑的活动性结核病例,什么是肺结核t-spot检查(T-SPOT)(3)建议使用IGRA作为结核感染的支持诊断依据(弱推荐,低质量证据)。

2. 2016年美国ATS/IDSA/CDC成人与儿童结核病诊断指南

对LTBI诊断是比较推荐的(本文不作赘述),而对活动性结核病诊断只推荐了痰抗酸染色涂片、结核菌培养、核酸扩增检测(NAAT)与组织学检查等,根本没有提及IGRA。

3. 2016英国NICE指南:诊断肺结核

➢16岁以上及成人常规检测:涂片、培养和组织学,替代检测:NAAT;

➢16岁以下人群,常规检测:涂片、培养、组织学与NAAT,替代检测IGRA和/或TST。

(笔者点评:16岁以上人群活动性结核检测没有推荐IGRA,连二线检测项目都不是。)

4. 2017年澳大利亚结核病国家咨询委员会立场声明:

➢成人活动性结核病的初始调查,TST与IGRA都没有地位;

➢IGRA(和TST一样)不能也不应该用于排除成人疑似结核。

5.201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 肺结核诊断:

什么是肺结核t-spot检查(T-SPOT)(4)

图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 肺结核诊断(节选)

简单说来就是:具备肺结核的影像学表现 IGRA( ),排除其它肺部疾病后可临床诊断肺结核(图1),请注意,这只是临床诊断,而『行业标准』的明确诊断一栏中根本没有免疫学检查项目(TST、IGRA与结核抗体)。

什么是肺结核t-spot检查(T-SPOT)(5)

『行业标准』同时指出诊断原则以病原学(包括细菌学、分子生物学)检查为主,还需要什么是肺结核t-spot检查(T-SPOT)(6)结合流行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相关辅检及鉴别诊断。重点来了:以病原学、病理学结果为确诊依据。

肺结核诊断的『金标准』是痰结核菌培养,IGRA等免疫学检查的诊断价值比较有限,还需要排除其它疾病后才能临床诊断,不是确诊检查手段,IGRA包括T-SPOT的对活动性肺结核的诊断价值不是很大

回到本文开始的病例,我们查T-SPOT的本意是为了鉴别肺结核,但现在T-SPOT阳性,按照这个标准还要排除其它肺部疾病,感觉“皮球”又被踢了回来,临床综合评估后最好的结果也只是临床诊断,T-SPOT根本无法用于确诊结核。

循证医学证据

日本有个研究纳入99例实验室确诊的活动性结核,以117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结果发现T-SPOT的什么是肺结核t-spot检查(T-SPOT)(7)敏感性特异性均较高,分别为96.9%与98.1%。

需要说明的是:日本属于结核中等负担国家,2015年新发结核13.9/10万,而我国属于结核高负担国家,WHO估计2015年我国结核发病率为66/10万。那么结核高负担国家与中低负担国家,对于活动性结核T-SPOT的诊断价值是否相似?

2018年国内有个多中心前瞻性研究,纳入什么是肺结核t-spot检查(T-SPOT)(8)3082个患者,分为三组,其中痰培养阳性肺结核组905例,痰培养阴性肺结核组914例,非结核性呼吸疾病组1263例,T-SPOT阳性率分别为:93.3%、86.1%与43.6%,显然非结核组假阳性率过高。分析原因:我国属于结核高负担国家,LTBI流行率高达44.5%,而T-SPOT无法区分LTBI与活动性结核及既往感染。虽然在欧美结核低负担国家,T-SPOT对于诊断活动性TB的什么是肺结核t-spot检查(T-SPOT)(9)敏感性特异性较高,比较有价值,但本研究最后结论:结核高负担国家不推荐使用T-SPOT用于诊断活动性结核。本研究的标题:《IGRA诊断活动性结核不适用于结核高负担国家:一项前瞻性多中心调查研究》。

Take Home Message

1. IGRA反应了人体对结核感染的细胞免疫应答,IGRA不受卡介苗接种与大部分NTM感染影响,什么是肺结核t-spot检查(T-SPOT)(10)敏感性特异性高于TST;

2. IGRA与TST一样,无法区分潜伏结核感染、活动性结核感染与既往结核感染,单独IGRA阳性无法确诊结核,还需进一步临床评估与鉴别诊断;

3. 我国是结核高负担国家,IGRA假阳性率过高,其诊断价值有限。

参考文献

[1] 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 updated and consolidated guidelines for programmatic management. 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18.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肺结核诊断. WS288-2017

[3] Santin M, García-García JM, Rigau D, et al. Executive summary of the guidelines for the use of interferon-γ release assays in the diagnosis of tuberculosis infection. Enferm Infecc Microbiol Clin. 2016 May;34(5):什么是肺结核t-spot检查(T-SPOT)(11)304-8.

[4] Position statement on interferon-γ release assays for the detection of 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 -.health.gov.au- 08 March 2018.

[5] Turnbull L, Bell C, Child F. Tuberculosis (NICE clinical guideline 33). Arch Dis Child Educ Pract Ed. 2017 Jun;102(3):136-142.

[6] Lewinsohn DM, Leonard MK, LoBue PA, et al. Official 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Diagnosis of Tuberculosis in Adults and Children. Clin Infect Dis. 2017 Jan 15;64(2):111-115.

[7] Takasaki J, Manabe T, Morino E, et al.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QuantiFERON-TB Gold Plus compared with QuantiFERON-TB Gold In-Tube and T-SPOT.TB on active tuberculosis in Japan. J Infect Chemother. 2018 Mar;24(3):188-192.

[8] Kang WL, Wang GR, Wu MY, et al. Interferon‑Gamma Release Assay is Not 什么是肺结核t-spot检查(T-SPOT)(12)Appropriate for the Diagnosis of Active Tuberculosis in High‑Burden Tuberculosis Settings: A Retrospective Multicenter Investigation. Chin Med J (Engl). 2018 Feb 5;131(3):268-27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