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一幅别开生面的美丽画卷(好一幅秀美春光图)

好一幅别开生面的美丽画卷(好一幅秀美春光图)(1)

▲五代·赵喦《八达游春图》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朱自清的散文《春》,在描绘出一幅灵动春光图的基础上,更表达了人们对春的期盼和春光到来时的喜悦。

春是美丽的,在春风吹拂下,䓍儿生长,树儿叶绿,花儿绽放,“花红柳绿”正是春的颜色;春是快乐的,人们在春光的召唤下,踏青于郊野,感受大自然的活力,“心旷神怡”是春的感觉;春更是充满希望的,四季更替,寒去春来,万物萌动,“生机勃勃”是春的性格。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宋代大家黄山谷用寥寥数语,真实写出了人们对春去的不舍和留恋。自古以来,人们喜爱春天、歌颂春天、怜惜春天。

春已来,春正好,为不负春光,我们一起走进秀美的春天里。

草 生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用一个“绿”字,道出了春最早呈现的颜色。这句诗虽是他的思乡之作,但是让人们认识了绿意萌动的春天。

春来的消息,春草应是最先报道者之一,在春雨的滋润下,它用积蓄了一冬的力量,破土生发。

初春时,小小的草芽都是那么美丽。“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小草仿佛就是那待出闺房的少女,欲出还羞,诗人的笔下,无名的小草多了更多的深情。

好一幅别开生面的美丽画卷(好一幅秀美春光图)(2)

▲[南宋]张训礼《春山魚艇图》

小草羞涩,但不柔弱。“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去岁冬日,当它们惜别人间时,或许经受了烈火的无情炙烤,而今年的春风是它最好的朋友,温暖的召唤,唤醒了冬眠的小䓍,它又重生于人间。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不用多久,初生时还很柔弱的小䓍将会铺满地面,丛生于路边。“天北天南绕路边,托根无处不延绵。”这时候,小䓍已送来一个生机昂然的春天。

柳 绿

“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民间的谚语告诉人们,柳色,是春消息的又一最早报道者。

“柳黄未吐叶,水绿半含苔。”这里面提到的柳黄就是人们在“五九六九”时看到的柳色。当冬寒尚未退去时,柳树已感知春的到来,暗灰的柳枝渐渐变为金黄。

好一幅别开生面的美丽画卷(好一幅秀美春光图)(3)

▲[南宋]毛益《柳燕圖》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出游的唐人杨巨源用这句诗告诉了人们初春时最典型的柳色。但,这一颜色绝不是春天永恒的主题色,因为,“二月春风似剪刀”,当春风愈加温暖,条条柳枝上浓郁的绿意终会渲染出真实的春色。

随着春日渐深,人们最终会看到这样的杨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柳枝拂风,丝丝飘绿,杨柳携手绿草,又送来更加生机昂然的春天。

花 开

春来时,草青柳绿,那些婀娜多姿的花儿怎会耐得住寂寞?“岸柳黄深绿已垂,庭花红遍白还飞。”绿不是春唯一的颜色,万紫千红是才是她的本色。

最爱争春的杏花先来到春天里,她会用粉嫩的红色,为春光增加浪漫的情调。春游的宋代词人宋祁发现了她们的存在:“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杏花开放在枝头,让安静的春色霎时热闹起来。

好一幅别开生面的美丽画卷(好一幅秀美春光图)(4)

▲[北宋]赵昌《杏花图》

杏花不只是开在郊外的,即使关在园中,她也会努力向人们展示春天的气息,“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当宋人叶绍翁访友不遇时,尴尬的心情也因杏花的出现而变得舒畅美好。

杏花带头开启了春日花语后,其它花儿也纷纷行动,竞放在春光中。唐代诗界大伽杜甫定居成都浣花溪后,生活趋于稳定,春天来时,他的心情也无比轻松。“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在随意的春行中,江边或浅红、或深红的桃花让他爱不释手,不舍离去。

桃花带来的春色,不但感动了老杜,还让唐人崔护与陌生少女的一次偶遇,都变得那么诗情画意。“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诗人心中挂念的佳人已经不在,可这春风中的桃花,或许已抚平了诗人那颗孤独失落的心。

“一枝独秀不是春”,随着春深日暖,春色最终会呈现无边的烂漫。宋代大儒朱熹用想像中的郊游的记载,为人们描绘了万紫千红的春色:“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当花儿如此般热烈时,春日已怒放了她所有的颜色。

好一幅别开生面的美丽画卷(好一幅秀美春光图)(5)

▲[南宋]佚名《楊柳乳雀圖》

灵 动

春,不只是花草的世界,它还是一个灵动的有声的世界。除了欢快的鸟鸣,翩翩的蝶舞外,夜色中的虫声也是极好的点缀,再加上陶醉于春光的人们,这样的春天会更加完美。

鸟儿知春,燕子从南方归来了。“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燕子的回归,告诉人们灵动春天的归来。因而群燕飞舞也成为了春天到来的标志之一。

西湖多美景,但唐人白居易的春游,不只欣赏到了西湖的美景,也看到了为春而歌唱的鸟儿:“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湖边鸟儿的欢鸣,让原本充满生机的春天更增加了活力。

看,闹春的不只是鸟儿,其它的动物也行动起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连河中的鱼儿也感受到春天来的到来。

惬意的杜甫仍走在灿烂的春光里,除了和暖的春风、可人的花儿,他又有了新的发现:“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蝴蝶也来报春了。但报春的昆虫可不只有蝴蝶,夜色里,我们又听到了虫儿的鸣叫声。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惊蛰夜里独坐家中的刘方平,听到虫鸣声,仿佛感受到了春天渐渐回暖的气息。

随着春光日盛,绿树、红花、鸟啼、蝶舞,他们纷纷出现在春色中,最终,我们会看到“千里莺啼绿映红”这样的盛大春景。

好一幅别开生面的美丽画卷(好一幅秀美春光图)(6)

▲[宋]佚名《春游晚归图》

人 气

盛美的春光中,怎么能少了人的身影呢?于是,小孩子们最先出现在春光中。在经过一个漫长无聊的冬天后,他们终于可以放飞自我了。

闲居家乡的清人高鼎,在草长莺飞的春天里看到了春光中的孩子们。“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此时的他已被童真的快乐所感动。

就连闺中的少女,也来享受沁人的春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苏轼在对春景的描绘里,加入了少女无忧无虑的笑声,她们的笑声也让这个春天更加灵动。

成年人也一样热爱春光。宋祁在游览过春光后,不舍离去,他与朋友高举酒杯:“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他多么希望春日的时光再长久些。

最热爱春光的还是这位儒学大家:“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此时,大儒程颢已不单纯是一位游人,因爱春光,他已把自己融入到春色里,因爱春天,他也让自已成为春天的一份景色。

作者:杜朝辉,山东潍坊人,中学思政课教师,古诗词爱好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