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有哪些(输液不良反应高发季)

最近患流感或感冒的人较多,大到三甲医院,小到诊所或村卫生室,输液的人数和不良反应也比平时多了起来。


输液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有哪些(输液不良反应高发季)(1)

  输液不良反应形式多样,加上其不可预见性,往往让人措手不及,同时也特别容易引起医患纠纷,期间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避免不必要的纠纷。

  基层医生公社为大家整理了临床上常见的输液不良反应紧急处理办法和注意事项,以备不时之需。

  记住这些,关键时可救命~

  1.过敏反应

  临床表现:大多数过敏反应发生在输液前5分钟内,主要表现为胸闷、气促、呼吸困难;皮肤瘙痒、大小便失禁;黑蒙、腰酸、腹痛、大汗淋漓;哮喘、过敏性休克。

  紧急处理:一旦发现患者发生过敏反应,立即关闭输液器,更换输液瓶及输液器,进行0.9%氯化钠静脉滴注维持通路。

  迅速使患者平卧,就地抢救,并密切观察患者血压、脉搏、呼吸及尿量,掌握病情变化情况。

  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氧气吸入,并注意保暖。

  情况严重者,给予地塞米松10mg静脉推注、0.1%盐酸肾上腺素1mg皮下注射、盐酸异丙嗪25mg肌内注射、氢化可的松25-50mg加入葡萄糖盐水中静脉滴注等方法处理。

  2.发热反应

  临床表现:高热、寒颤、皮肤苍白、瞳孔散大、血压升高、白细胞减少;严重者伴有恶心、呕吐、头痛以至于昏迷,甚至休克、死亡。

  紧急处理:立即用地塞米松静脉滴注0.3~0.5mg/kg、异丙嗪0.5~1mg/kg肌注,同时给予保暖、吸氧、物理降温或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热药治疗。

  3.高热惊厥

  临床表现:以面部肌肉抽动、眼球上翻而色青紫以及嘴角牵动等为主,部分患者甚至还伴有大小便失禁。通常而言,在输液过程中出现高热惊厥的大多数是儿童。

  紧急处理:去枕平卧,将患者的衣领解开,同时用力按压人中。在按压人中后需使用压舌板放入患者口中,防止出现舌咬伤。

  与此同时,进行物理降温,若有条件且患者愿意配合,则可采取冰敷处理。在病情得到控制后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处理突发现象。

  4.晕厥

  影响因素:通常与患者精神过度紧张、饥饿等因素有关。

  紧急处理:让患者平躺,用力按压人中。其次,对患者进行心电图监测和测血压,时刻关注患者反应。

  在患者苏醒后应立即给予患者服用少量温开水。待不良反应消失后再继续输液。若患者是因为饥饿而晕厥,患者苏醒后则首先进食,待饱腹后再继续输液。

  5.心脏骤停

  影响因素:与患者突然停止服药、环境嘈杂、情绪激动或便秘有关。

  紧急处理:首先立即让患者平躺,在现场抢救的医务人员最少有3名。1名进行人工心肺复苏、另外2名分别去准备急救物品和气管插管物品。

  在实施人工心肺按压复苏过程中需要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一旦救治成功需要立即转入院进行下一步的针对性治疗。

  6.空气栓塞

  临床表现:患者会感觉胸部异常不适,濒死感,随即出现呼吸困难,严重紫绀,心电图可表现心肌缺血和急性肺心病的改变。

  紧急处理:立即使患者左侧卧位和头低足高位,此位置在吸气时可增加胸内压力,以减少空气进入静脉,

  左侧卧位可使肺动脉的位置在右心室的下部,气泡则向上飘移右心室尖部,避开肺动脉入口由于心脏跳动,空气被混成泡沫,分次小量进肺动脉内,之后进行氧气吸入。

  7.静脉炎

  临床表现: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红、肿、灼热、疼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紧急处理: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如红霉素、氢化可的松等,应充分稀释后应用,并防止药物溢出血管外。同时要经常更换注射部位,以保护静脉。

  抬高患肢并制动,局部可用:

  ①95%酒精或50%硫酸镁进行热湿敷。

  ②中药外敷灵或如意金黄散外敷,每日2次,每次30分钟。

  ③超短波理疗,用TDP治疗器照射,每日2次,每次30分钟。

  8.心力衰竭、肺水肿

  临床表现:突然感到胸闷、气短、咳泡沫样血性痰;严重时稀痰液可由口鼻涌出,肺部出现湿罗音,心率快。

  紧急处理:当出现肺水肿症状时,应立即停止输液,让病人取端坐位,两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担;给予舒张血管、平喘、强心剂。

  高流量氧气吸入,并将湿化瓶内水换成20%-30%酒精湿化后吸入,以减低肺泡内泡沫表面的张力,使泡沫破裂消散,从而改善肺部气体交换,减轻缺氧症状。

  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扎止血带(须每隔5-10分钟轮流放松肢体,可有效地减少回心血量),待症状缓解后,止血带应逐渐解除。

  9.渗出和外渗

  临床表现:输液部位灼烧痛或刺痛,患部肿胀,皮肤紧绷/发亮,无回血或浅粉色回血;浸润部位周围皮肤较低等,外渗严重者可出现水疱、骨筋膜式综合症等。

  紧急处理:停止在原部位输液,抬高患肢;局部湿敷以减轻疼痛。

  外渗者需回抽药液,尽量减少在组织内的药液,并进行唤醒封闭以减轻局部缺血缺氧坏死,此外也可使用拮抗剂。

  输液时,这5点要牢牢记住

  1.不要随意加大药物剂量或浓度

  有的医生凭经验用药,随意加大药物剂量或药物浓度,往往容易导致输液反应的发生。

  2.输液速度不宜过快

  正常输液速度为40-60滴/min,静脉滴注含K 、Ca2 、Mg2 等的药物时,滴速过快可引起患者不适或病情恶化,也可引发内毒素阈值低的敏感患者发生输液反应,如急性肺水肿。

  3.注意联合用药

  临床静脉给药多种药物联合用药时,往往是各药内毒素检测合格,但联合应用时短时间进入体内内毒素超标,易发生热原反应。

  4.加强用药后观察

  加强用药后的20min内的观察,因为很多严重的过敏反应均发生于药物注射后5-15min,尤其是对使用中药注射剂的患者更应加强巡视。

  5.冬季注意药液保温

  冬季温度较低,输入的药液与人体温差较大,可刺激血管引起血管壁痉挛,而出现寒战、体温及血压升高的现象。

  对高龄患者及伴有冠心病、高血压、脑梗死或体质较弱者影响更显著,并可使该类患者对内毒素更加敏感而引发输液反应。因此,在寒冷冬季,用热毛巾包裹输液管,将药液保温输注。

来源:基层医师公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