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服务立馆科技强馆(守正创新德兴馆)

 传统名菜固然好吃,在坚持守正的同时不断创新才是好菜馆的秘方。

以人为本服务立馆科技强馆(守正创新德兴馆)(1)

  先人说:民以食为天。可见,吃,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是何等重要。

  因为讲究吃,所以就有了全国“八大菜系”“十六帮派”之说。

  上海也有“帮”,那就是“本帮菜”。说起本帮菜,不能不说说百年老字号“德兴馆”。德兴馆创建于1883年(光绪九年),今年138岁。

  历史上,德兴馆的厨师就有“化腐朽为神奇”的本领。100多年前,高档的海参在上海人面前并不受待见。经过德兴馆厨师的精心制作,最后变成了名扬上海滩的“虾籽大乌参”。

  再说德兴馆的另一道特色名菜“糟钵头”,更是令人叫绝。这道菜的原料全是肚、肠、肺、尾等猪内脏,原本就是下等吃食,不登大雅之堂。德兴馆的一位厨师,利用传统的方法,剪除脏膘,用盐擦、用手捏,清水洗、用水煮,去除异味,再用辛香重料同煮解腥,然后小火焖烧过夜,待焖至酥烂后,已是浓香扑鼻。等到烧好的菜肴放入钵头,再加上传统的香糟卤作辅料,更是糟香浓郁,食之肥而不腻、鲜美无比。食客趋之若鹜,名菜“糟钵头”就这样诞生了。

  随着浦东开发,如今的德兴馆已经落户在浦东昌里路上,服务对象已经起了很大的变化,食客的口味变化了,对菜式的健康要求更高了,清淡、可口、入味、价格……他们都有了新的要求。

  “‘百年老店’的名气可以给你吃一时,但是不可能给你吃一世。时代变了,老百姓的口味、观念变了,你的菜式一直不变,老百姓不来了。”如今的掌门人、有“黄浦工匠”美誉的经理张坚清楚地知道这一点。他认为在坚持守正的同时,德兴馆依然要不断创新,因为德兴馆的先人也是一代代不断革新赢得食客的青睐。

  但是菜式要变,不能是无根之源,有不少地方所谓“创新”采用的是“叠加法”:用这只菜加那只菜,变变造型,算新菜了。但张坚认为,每只菜,要研究用什么主料,配以什么辅料,还有用什么小料以及调料。辅料,要能够陪衬得上主料;调料要与主料口味的设定融合起来。

  于是,“仔藕门腔”应运而生。猪门腔不是什么稀罕货,以往较多的是作为冷菜。张坚借鉴湘菜做法,辣中带酸。曾经用过白醋,不行;再用泡椒,也不行;酸豇豆、酸萝卜……经过各种试验,还是仔藕最好。酸度够了,嫩度有了,咸度又不够,再配上青红椒。这个青红椒不是“灯笼”椒,而是身材苗条的细小的青红椒。关键是门腔的加工非常重要,炒出来的吃口是又脆又嫩,酸中带辣,然后它的辣度又不能像湘菜那样不合上海人的口味。用仔藕与猪门腔搭档,配以红绿椒,炒出了一道辣中带酸、带有湘菜味的“本帮菜”。

  再看那个“糟香肉”,五花肉一块块立得笔直,似乎有些“僵硬”;谁知咬上去酥软可口,入口即化。特别是那个“糟”,是专门到崇明酒厂精心寻访才得以解决。太酸了,像酒酿;过浓了,又像老白酒。这个“糟”,跟糯米搭配,味道适中,然后与五花肉一起上锅蒸。看上去简单的一个菜,但是吃口好,糟香浓。

  “狮子头”是上海人太平常的一道菜,而张坚创新的那个“石锅葱烤狮子头”,居然用葱烤大排的思路,开创出用鸡毛菜和香葱打底,衬上滚圆、味浓的红烧狮子头。鸡毛菜清淡可以解油腻,小香葱清香可以调口味;加上价格亲民,一经推出,就好评如潮。(秦来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