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大师谈40岁(环球人物专访星云大师)

星云大师谈40岁(环球人物专访星云大师)(1)

佛教

佛教知识

导读☞ 星云大师本身就是一个生命的奇迹

❂ 《环球人物》专访

这位年近90岁,眼底钙化、腿脚不便、心脏开过刀、需要打胰岛素的老人,依然坚持听书、写作、会客、演讲等工作,直到晚上很晚才休息。

星云大师曾经在北京出席新书《贫僧有话要说》发布仪式。

言谈间,他诙谐逗趣,思路清晰,似乎全不为病痛所苦。

有人问佛教徒遭遇毁谤时该如何面对。

大师说:“与其跟人争论,不如把谩骂化成自己修行的动力。大人不计小人过嘛。”台下听众笑声与掌声四起。

赠书环节,他努力从轮椅上站起,欠身相赠,谦和之风令人感动。

星云大师谈40岁(环球人物专访星云大师)(2)

星云大师从南京赶往宜兴大觉寺。

本以为他如此疲劳,可能会推迟晚上7点与《环球人物》记者的会面。怎料他不仅没有推迟,还提前5分钟到达会客大厅。

他的脸上不但没有倦意,反而神采奕奕。

大厅的灯光倾泻在他的黑色挂珠上,给每颗晶莹的珠子点上一个亮点,像是一只只炯炯有神的眼睛。

“我虽然看不见,但我可以听,可以用心去看,所以我知道你们是带着许多问题而来。”

星云大师虽然在南京栖霞寺出家,但大觉寺才是他的祖庭。

“76年前,大觉寺很简陋,但我很荣幸它在战争年代收留我,给我饭吃。”

10月18日,他在大觉寺大雄宝殿开光仪式上说:

“10年前江苏省宗教局前局长翁振进问我可否回来复兴祖庭,我心里像触电一样。”于是,他复建了这片佛国净土。

10月24日,他又赶赴无锡灵山,参加第四届世界佛教论坛。

星云大师在世界各地建了200多个道场,是公认的一代高僧,是海峡两岸的一座精神桥梁。

与星云大师相识多年,《环球人物》记者感到,他虽然越来越年长,却散发出越来越多的活力。

他向读者分享了约90年的人生感悟,把生死、名利、欲望这些世人参不透的话题剖析得异常透彻。

星云大师谈40岁(环球人物专访星云大师)(3)

我最不怕的就是死

《环球人物》:您在经历诸多人生波折之后,您如何看待“生死”?

星云大师:死是人最怕的东西,不过很奇怪,我最不怕的就是死。

我经历过战争年代,经历过枪炮子弹,我还会畏惧生死吗?

20多年前,医生说我心脏2/3的血管都已堵塞,需要马上开刀。

当时的医疗技术没有现在先进,心脏开刀很危险。进手术室之前,我周围的徒众都劝我说:

“师父,您这次去开刀,生死未卜啊!”

我笑着对他们说:“你们在这里等我,我会凯旋归来!”

我当时没有畏惧,觉得死了也没有关系,因为我觉得人的精神是不会死的。

《环球人物》:但生命毕竟是有限的,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精神去面对有限的人生?

星云大师:我认为生命的循环不是“生老病死”,而是“老病死生”。

人如果病死、老死了,自会有新的生命诞生,就会再有希望。

生命就像是木柴烧火,一根木柴烧完了,另一根木柴会继续燃烧。

每根柴火虽然不同,但生命之火会生生不息。

死亡就像是睡眠中的种子,你把它埋进地里,遇到水分、阳光、缘分,它就会成长,会开花结果,由死转生。

花花草草都如此,人能例外吗?

生命是循环的,所谓六道轮回,春夏秋冬,老病死生,一切都是循环的。宇宙、自然、生命是圆形的,无始无终。

虽然我年近九十,但向来对生死看得很淡。我一生与病为友,我这个老迈的机器已经不好用了,要赶紧让世间多些新的身体。

不过我现在的身体还能给人欢喜,这让我很开心。

见到喜欢我的信徒时,即使我的腿不好使,我也会下轮椅走上台,我要走给他们看,用行动告诉他们,师父身体还很健康,让他们放心。

假如是见不喜欢我的人,我知道他们心里想什么,这时我就赖在轮椅上,摆出无精打采、唉声叹气的样子,他们看了也会开心。

人生就是一场游戏,很好玩。

星云大师谈40岁(环球人物专访星云大师)(4)

佛教不是保险公司

《环球人物》:如果人生是场游戏,在这个过程中,您如何做到不为名利所动?

星云大师:我童年家贫,三餐不继,但我从来不觉得贫穷。

我有手有脚,耳鼻舌身俱全,父母还给了我勤劳的性格。

1939年春天,12岁的我在南京栖霞寺剃度出家。

我们每天以粥代饭,经常一个月吃不到一块豆腐、一碟素菜。当时正处于抗战时期,日军骚扰,难民如流,生灵涂炭。

面对种种艰辛,我的师父志开上人也很为难。

不过,我对师父的收留之恩感怀于心,即使吃不饱也不要紧。这养成了我能忍、不贪图富贵的性格。

艰苦的条件可以锻炼人的力量,增加人的智慧。

有了智慧,人就会明白“严于律己,宽容待人”的道理。

我小时候也有贪欲心,也曾憎恨和嫉妒,跟普通人一样。

不过后来我立志要做和尚,我要修佛,对自己的要求更高了。

有人走路东倒西歪,我走路就要正;有人坐下来歪歪斜斜,我就要坐得规规矩矩。

同时,我们还要用心看心,要时刻注意心中的嫉妒、贪欲、愤恨等杂念,然后用“对峙”的方法去自我教育、自我觉悟。

比方说,心有愚痴,就要用智慧去对峙;有愤恨,就要用忍耐去对峙;有执念,就要用“无我”、“忘我”去对峙。

人应当控制好自己的心神,才能多一份淡泊,多一份自在。

星云大师谈40岁(环球人物专访星云大师)(5)

安贫乐道

《环球人物》:儒家也讲“无欲则刚”、“安贫乐道”,这与佛教是相通的吗?

星云大师:出家人没有奢求的欲望,所以不觉得自己贫穷,更何况贫穷可以磨练人的意志,给人智慧,这比金钱更重要,所以“贫而不贫,贫而富贵”。

中国的圣贤,像老子、庄子、孔子,都能安贫乐道。

一般人赚钱是为了自己,为了养家,但真正的出家人没有想过为自己赚钱,所以他们没有那个私心。

佛光山1000多位出家人,都是“贫僧”,包括我。

星云大师谈40岁(环球人物专访星云大师)(6)

星云大师一生的历练和智慧,都凝聚在“节制欲望、看淡生死”中。

无论什么问题,他始终平静如水,温和如故。

访谈结束后,他主动站起来,要求跟《环球人物》记者合影并握手。

他的腿不好,现在已经很少站立。

他的手大而温厚,就像深秋的早上起床时带着身体余温的被子。

就是靠这双手和这双腿,星云大师建起佛光山,复兴大觉寺,践行了“人间佛教”,增进了海峡两岸的友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