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46章告诉我们什么(道德经为何会说)

《道德经》第一句话就是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 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意思是说,上等智慧的人,听到道,就会用心去实践,道是和他内心的智慧是相通的,他会在实践中不断地去践行,不会去怀疑,更不会到处去说,只是用行动去践行。

道德经第46章告诉我们什么(道德经为何会说)(1)

中等智慧的人,喜欢去评论,觉得这个有道理,那个没有道理,会有怀疑,有时候会很相信,但是别人说两句,他却又会动摇。

下等智慧的人,听到道之后,就是大笑,他就是不相信,但也不去论证,这种人,不学习,也听不见别人的意见,自己认为自己是对的,和他不一样的,就是错,然后就笑,所以老子也说“反者道之动”,道恰恰和这种人所认为的,是相反的。

老子在这里将人分为三等,分别是上士,中士,下士,人的认知水平不一样,对事物的认识程度也是不一样的。

智慧的深浅和修养不一样,对待道的态度也是不一样的,不同的态度也会产生不同的行为模式,掌握了道的规律,勤而习之的人,和听到道就大笑之的人,注定会有不同的命运。

那怎样才能增进自己的智慧,成为“上士”呢?

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

老子告诉我们这三种人之后,又告诉我们古人从古到今流传下来的这些言论,比如说历史典故这些,老子告诉我们,古人说了,光明的大道,你看起来感觉反而是黯淡无光的,就如有时候,我们听到一个真理,恰恰和我们平日里习以为常的认知是相反的。

越是接近道的时候,有时候反而感觉是在倒退,而那些很平坦的大道,走起来却很吃力,高尚的品德,却反而如低洼的山谷一般,没有高大的感觉。

功劳很大的人,反而行动上还要看起来小心翼翼,感觉是耻辱一样,就如郭子仪很会打仗,每次立大功回来,都要辞职,战功赫赫,却要小心翼翼,大家都笑他,因为他知道功高震主,就会被猜忌,就会有杀身之祸。

道德经第46章告诉我们什么(道德经为何会说)(2)

你的德性越是广博,你越是觉得自己修养还不够,越是会不断地反省自己,努力修德,越是没有德性的人,越是觉得都是别人的错,自己没有错。

老子告诉我们,一个人要立德的时候,感觉要偷偷的,不要让别人知道,我认为,可能和《了凡四训》中提到的那样,积累阴德,不要告诉别人,这份德行就会在上天那里积累下来。

越是质朴的东西,越是容易改变,感觉没有原则一样,白色,越是纯净,越是容易调染出各种颜色,就如孩子,越是是一张白纸,越是容易塑造。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很方正的一样东西,比如桌子,不停的延展开来,你根本看不到它的边际,你一个角都看不到。

很大的器皿,自然会花上很多很多的时间去打造,不像那些很小的物器,一会儿就完成了,大道的音,近乎无声,而过于太大的象,也是无边无际的,反而看不到真正的形。

老子说道是没有名字的,你只有去用心体会,在实践中去醒悟道。

道德经第46章告诉我们什么(道德经为何会说)(3)

“夫唯道,善贷且成。”道不居功,善于施与,你只要体悟了道的规律,它就会帮助你有所成就,并且不会和你争抢功劳,只要你用心的去践行它,好好的修行自己,就会一步步的向上提升,越来越接近道。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