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将帅是怎么评定的(1955年授衔的开国将帅)

1955年9月27日,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广大军官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中国军人第一次被正式授予相应的军衔,由此诞生了以十大元帅为首的共和国开国将帅,关于共和国开国将帅,一直有一个争论,就是每一阶军衔,内部到底有没有明确的排名?

个人认为,开国十大元帅和开国十大将是有严格的排名的,开国上将的排名有多种说法,开国中将和开国少将并无明确排名。

开国将帅是怎么评定的(1955年授衔的开国将帅)(1)

开国十大元帅分别是: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这份名单是根据当时在军委内部的排名而定,是最公正最严谨的也是目前最被大众所熟知的排名。

开国十大将的排名有两个版本,第一个排名是这样:粟裕、黄克诚、谭政、肖劲光、王树声、陈赓、罗瑞卿、许光达、徐海东、张云逸;第二种排名是这样: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肖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

这两个版本有很大的不同,除了粟裕的位置,其他都有变动,尤其是徐海东大将,两个版本中一个排名第九,一个排名是二,相差较大,那么,哪一个版本才是代表官方最公正严谨的排名的?

开国将帅是怎么评定的(1955年授衔的开国将帅)(2)

个人认为,也是最被大众认可的是第二个版本: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肖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根据1952年评定军队级别的情况看,王树声和许光达是十位大将中唯二的正兵团级将领,比其他八位的军队级别稍低,故此排名第九、第十位,其他八位则是根据战功、职务、贡献综合评定的排名。

至于第一个排名版本,为何徐海东和张云逸排到了最后,那是因为当时按照授衔的顺序是这样的,而且当时徐海东和张云逸因为身体原因,已经辞去了实质职务,所以授衔顺序排到了后面,授衔顺序并不影响实质上的内部排名,比如十大元帅中,001号的授衔命令状并不是颁给了首帅朱德,而是颁给了在我军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南昌起义的总指挥贺龙。

开国将帅是怎么评定的(1955年授衔的开国将帅)(3)

所以,授衔顺序和官方正式严格的排名并不冲突。

再来看开国上将的排名,前几位分别是:萧克、李达、张宗逊、李克农、王震、许世友等人,一般认为,以萧克将军的资历,授予大将军衔都不算高,所以,被低授上将的萧克排名第一无可厚非,所以有“萧克镇上将”的说法,按照这个说法,开国上将似乎也是有排名的,毕竟萧克、张宗逊、王震等几位在初定大将名单时,无论是十五人名单还是二十二人名单,这三位都位列其中,所以,在开国上将中的排名也靠前。

也有人认为,开国上将并没有排名,只是根据当时任职部门和职务的排定的,所在单位大体根据从中央到地方这样的顺序依次排定,这也就出现了为什么部分副兵团级的上将排在了正兵团级上将的前面。

开国将帅是怎么评定的(1955年授衔的开国将帅)(4)

两个说法都有依据,但个人认为,开国上将还是有排名的,既考虑到资历级别,也结合了当时任职单位以及职务,这一定从现在常见的名单中可以看出一二。

至于开国中将和开国少将,最常见的名单是依据姓氏所列,并无确切排名。

不管究竟有没有明确排名,都有一个广泛的认知:第一元帅是朱德,第一大将是粟裕,第一上将是萧克,第一中将是徐立清,第一少将是解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