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勋章获得者事迹介绍最全(七一勋章获得者)

今天下午,“七一勋章”获得者,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表演、导演艺术家蓝天野,因病在北京离世,享年95岁 ,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七一勋章获得者事迹介绍最全?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七一勋章获得者事迹介绍最全(七一勋章获得者)

七一勋章获得者事迹介绍最全

今天下午,“七一勋章”获得者,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表演、导演艺术家蓝天野,因病在北京离世,享年95岁。

截图自北京人艺网站

公开资料显示,蓝天野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员、导演,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艺术委员会委员。 1944年开始从事话剧事业。几十年来在北京人艺的舞台上先后塑造了《北京人》中的曾文清,《茶馆》中的秦仲义,《蔡文姬》中的董祀,《王昭君》中的呼韩邪单于等众多鲜明的人物形象。还在《钦差大臣》、《罗密欧与朱丽叶》、《小市民》等外国名著中担任过主要角色,还曾在电视剧《封神榜》中饰演过姜子牙,在《渴望》中饰演王沪生的父亲。

“七一”勋章获得者、表演艺术家蓝天野

导演过《针锋相对》、《贵妇还乡》等。先后荣获“从事新中国文艺工作六十周年表彰”、“中国话剧金狮奖”、“中国戏剧奖•终身成就奖”、“全国德艺双馨奖•终身成就奖”、“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2021年6月29日,中共中央授予蓝天野“七一勋章”。

蓝天野饰演1990版《封神榜》中姜子牙

蓝天野:入党的日子就像生日一样不会忘记

我们党从1921年走到新中国成立,再走到今天,这是一条曲折的道路,充满探索的道路。历史证明,只要永远葆有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不违背这个宗旨,心里总是装着人民,永远被人民信任,我们的党必然会壮大,国家也会强大。 ——蓝天野

蓝天野原名王润森,曾是地下党员。1948年秋天,从北平转移到解放区的路上,为了安全组织上临时要求改名字,他就从原名王润森改名为蓝天野,并一直用了下来,走上职业演员的路也是听了党的安排。

据此前报道,蓝天野生前大概是国内年纪最大的还在演出、导戏的演员和导演,走在后台的他脚步虽然迟缓,但身板儿却挺得直直的。“老爷子只要在剧院、在排戏,精神头儿比我们都要好。”身边的年轻人总是这么敬佩地说。

戏剧是蓝天野一生钟爱的事业,一个个作品,一个个角色为他的生命赋予光彩,但很少有人知道他曾经最爱的是绘画,走上戏剧这一行其实是为了做好党的工作。“我这一辈子都听党的话。”蓝天野说起自己的经历常常会这么说,这不是一句空话,而是他用七十多年党龄扎扎实实践行的一句话。

1945年,蓝天野在国立北平艺专学习绘画。六年前离家出走的三姐石梅忽然从解放区回来,为了迎接抗战胜利而回到北平,在中共华北局晋察冀分局城工部工作,任务是在大城市发展地下党的力量。蓝天野家成为北平地下党的一个联络点,三姐是个特别有凝聚力的人,蓝天野也喜欢围在她身边。

蓝天野在《茶馆》中饰演秦仲义

他在姐姐身边接触到革命思想,在姐姐的影响和带领下开始参加革命工作。“那时候我还太年轻,什么也做不了。”蓝天野说,当时18岁的他做不了太多工作。那时,姐姐用短波收音机收听解放区电台的信息并记录,蓝天野则负责油印宣传资料,姐姐再拿去散发。除了进行抗日宣传工作,蓝天野还成为北平地下党的交通员。他经常会骑着自行车,从西直门出发一直骑到西山,把沦陷区的物资和文件送给解放区的同志,又从那里拿回给北平地下党工作人员的各种物资。旁人听来都是高风险的工作,可在蓝天野的回忆中那都不是什么大事,当时真没有想过危险不危险,让他遗憾的是那时候自己还小,不能为党做太多的工作。

《北京人》中的曾文清

因为从小生活在沦陷区,蓝天野经历过日本帝国主义军国统治下老百姓的悲惨生活。“我上小学的时候,学校就在官园附近,那时的官园还是一个土丘,经常就能看到饿死的人。我家住的胡同里,三九天早晨起来,不知道谁家的门洞里就会出现冻死的人。”他说,那时很多人吃不上饭,冻饿而死的人很常见。正是这样的经历和姐姐对解放区的介绍让他更愿意接受革命思想,愿意为党工作。

早期,蓝天野帮助石梅进行党的宣传工作,上级党组织交给她一部短波收音机,可以收听解放区电台。每天晚上到了固定时间,她便将短波收音机组装起来,将电台里的内容记录下来,由蓝天野刻成蜡版,进行油印,再由姐姐出去散发。那一时期,蓝天野受姐姐石梅的影响,接触到了很多时事社论和文件,这其中就包括毛泽东的《论联合政府》、《新民主主义论》、《目前的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等进步书籍与评论。

看到他逐渐成熟起来,姐姐开始让他做更多党的宣传工作,并介绍他入党。虽然没有仪式,没有宣誓,但蓝天野至今清清楚楚记得那个日子——1945年9月23日,“就像人会记得自己的生日,我永远不会忘记这个日子。”

抗战胜利后,北平成为国统区,国民党统治下的这座城市,百姓生活依然是水深火热。共产党领导下的学生民主运动在地下展开,蓝天野一边在剧团演出,一边从事革命工作秘密发展党员。为了进一步加强党在戏剧战线的工作,北平地下党成立了北平剧联党支部,蓝天野正是党支部的一员。按照党的工作安排,后来他没再继续从事美术学习,而是走上了职业演员的道路,“组织上让干什么就干什么,党怎么决定我就怎么做。”蓝天野无怨无悔地开始了自己的戏剧人生。

扎根人民、体验生活

1952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成立,蓝天野所在的中戏话剧团转入北京人艺,他成为这里的第一批演员。在这之前,蓝天野参演了堪称是自己亲身经历的大戏——《民主青年进行曲》。

“当年我们到解放区后进入华北大学文工二团,没多久,为迎接平津解放,我们又返回京城。先是在良乡待了一个多月,因为北京和平解放正在谈判。发给我们每人五斤面,让烙成饼做干粮。后来我们又往前走,住在石景山发电厂。这期间我们还到燕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将那些名教授接出来。后来,谈判成功,我们是第一批进城的人。当时从西直门进来,站岗的一排是解放军,一排是傅作义的国民党兵。解放后,文工二团转入中戏话剧团,排的第一个大戏就是《民主青年进行曲》。后来我们还参加了开国大典。”

《民主青年进行曲》剧照(摄于1949年),(左起)田冲、苏民、白山、方琯德、蓝天野、胡宗温

在北京人艺,最让蓝天野难忘的是1958年《茶馆》的排演。当老舍先生念完剧本后,不少演员跃跃欲试,主动申请演剧中角色。蓝天野觉得没有适合自己演的角色,就没有去申请。但导演焦菊隐却让他演民族资本家秦仲义,刚开始,他完全想象不出“秦二爷”这个新兴资本家该是什么样的。

排戏前,焦菊隐带领演员下去体验生活,并且要每个演员根据自己对角色的理解,编一个体现人物性格的生活片段。蓝天野就与演庞太监的童超一起,编了个《斗鹌鹑》的小品:两人争买一只名贵的鸟,最后秦二爷买到手了,满不在乎地把鸟送给了庞太监,丢了面子的庞太监一怒之下,吩咐厨房把这只价格不菲的鸟炸了。

小品中,两个人的此番“斗气”,让蓝天野逐渐接近了“秦二爷”。

“我们当时体验生活的时间都超过了排戏的时间。演了这么多年,我还从来没有碰到过一台戏,要在熟悉生活、体验生活上下那么大的功夫。”

功夫不负有心人,《茶馆》成了北京人艺的经典保留剧目,蓝天野也演了300多场的“秦二爷”,并随着《茶馆》首次走出国门。

1992年7月18日晚上,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建院40周年,第一版《茶馆》的原班人马在首都剧场演出。

演出时,剧场内气氛热烈,通常只有主角出场才会听到掌声,可是这次演出,每个演员出场都赢得了热烈的呼应。扮演“老掌柜”的于是之演出中忘了词,观众却予以谅解,于是之万分感谢观众的宽容。谢幕时,蓝天野发现台下有好大一片白色,仔细看,才发现那是身穿白色圆领T恤,上面印着“茶馆1992”字样的铁杆“茶馆迷”。其间几个小伙子突然蹿上舞台,拉出一条横幅,上面写着“戏魂国粹”,向舞台上的老艺术家们致敬。

“只要党需要我、观众需要我,我就要发好光和热。”

1963年,蓝天野由演员转为导演。但导演们却仍惦记着他。

1979年,《茶馆》复排,蓝天野仍演“秦二爷”。同时,曹禺的新戏《王昭君》也准备建组投排。一天中午,在史家胡同人艺宿舍的楼道里,蓝天野与《王昭君》的导演之一梅阡走了个碰头。他随口问道:“怎么样?”

“难。”梅阡眉头紧锁。

“不会吧?这是曹禺院长的新作,全院遴选演员,听说他还提供了一个演员参考名单。”

梅阡仍是摇头,反问蓝天野:“你说这呼韩邪大单于让谁演?”

“我呀!”蓝天野开玩笑地指着自己说。

没想到梅阡却当了真,他上前一步,打量了一下蓝天野,说:“就这么定了!”

蓝天野没有料到自己的一句笑言却揽来了这样一个与自己的形象相去甚远的角色。那时蓝天野十分清瘦,一米八的大个子,却只有六十公斤。更重要的是,蓝天野当时还在《茶馆》剧组中排戏。《王昭君》排到第二幕了,他才加入进来。“现在把我换下还来得及。”他对梅阡说。

截图自中国艺术报

但梅阡认准了他。他只好背水一战。他阅读匈奴史,到历史博物馆看过所有这一时期的出土实物,想象、摸索着这一历史人物。同时在化妆上作弥补,尽量让自己显得彪悍、粗壮。

蓝天野成功了。《王昭君》1980年赴香港演出,香港观众惊叹主角在台下那么瘦弱,在台上却是那么孔武有力。香港媒体盛赞蓝天野,演技“流露着独特的艺术魅力”“令人拍案叫绝”。

2011年,北京人艺排演纪念建党90周年重点剧目《家》,84岁高龄的蓝天野重返舞台。他依旧保持着多年来养成的习惯:只要有演出,下午四点多就到后台;演出结束后,慢慢卸妆,因此他总是来得最早、离开得最晚。

在一次排练中,他不慎摔倒、手指骨折,起身后第一句话是:“对不住大家,让各位受惊了。”第二天,他又早早来到排练厅带伤排练,一刻也不肯耽搁。

本着艺术为党、为人民的初心,蓝天野始终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有人担心蓝天野的身体,他却说:“这是我的本分,有什么豁不出去的呢?只要党需要我、观众需要我,我就要发好光和热。”

他的敬业精神不断敲击着年轻演员的心灵

身教重于言传。2015年,88岁高龄的蓝天野执导瑞士剧作家迪伦马特的代表作《贵妇还乡》,他对每位演员的每一句台词、每一个动作都仔细推敲,认真讲解。一次,因为年轻演员的肢体动作始终不到位,站在一旁的他突然甩掉手里的拐棍儿,倒地进行示范。

“只要他在排练厅,他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严肃治戏的敬业精神就不断敲击着年轻演员的心灵。排戏时,老爷子的精神头儿比我们都好。”一提起蓝天野,身边的年轻人总是充满敬佩。

他的挚友、北京人艺原导演苏民曾感慨,蓝天野身上拥有一种难得的高贵气质。如果不懂得什么叫作献身,什么是忠诚于自己的信仰,也就不懂得什么叫作崇高,也就不会拥有生命的激情与创造力,不会成就高贵的品格。

“一辈子听党的话”,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蓝天野用一生践行的承诺。

(本文综合自北京日报客户端、澎湃新闻、新华网、光明日报)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