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次生物大灭绝真的要来了吗(第一次生物大灭绝)

简单的生命通过一步步进化演化最终形成了物种丰富的生物群,地球也终于成为了真正的生命星球,可是地球的生命进化演化之路却并不平坦。

第六次生物大灭绝真的要来了吗(第一次生物大灭绝)(1)

地球历史上一共经历了五次生物大灭绝,每一次基本都灭绝了大部分的生物,最后经过漫长的进化,新生物种才逐渐形成,那么导致五次生物大灭绝的原因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对它们进行一番探索和分析。

地球生物的演化历史犹如人类朝代的更迭,有繁盛也有衰败,有迅速的生命演化和辐射也有大规模的生物灭绝,其实地质历史当中有五次的全球性大规模生物灭绝事件,每一次的事件当中灭绝的生物属种能达到50%以上,其中规模最大的二叠纪末期的大灭绝甚至可以抹去超过97%的海洋生物。

生物大灭绝的原因多种多样,或是大规模长时间的火山活动,或是短时期剧烈的气候波动或者是海洋生态环境的恶化或者是小行星撞地球等等灾难性的事件发生。

第六次生物大灭绝真的要来了吗(第一次生物大灭绝)(2)

不同的原因,看似相互独立但又紧密相连着,我们这里要说的第一次生物大灭绝事件发生在距今4.4亿年前的奥陶纪。

这次事件使得当时超过70%的海洋生物彻底地消失,而导致这一次生物灭绝的罪魁祸首竟然是植物,那么植物又是如何成为了绿色凶手又是如何导演了这场大灭绝呢?这些花草树木有这么大的力量吗?

说到这里,大家一定脑海当中会浮现出某些食人植物的形象,茂密参天的植物具有超人类的智慧,可以在陆地上行走捕捉各种鸟类和奔跑的动物,将他们抓到之后,塞入自己的花蕊当中进行溶解消化,但这是科幻电影或者是游戏中的情景。

第六次生物大灭绝真的要来了吗(第一次生物大灭绝)(3)

我们这里讲的植物的凶手是另外一种情景,这就需要我们把时钟倒推回4亿年前的奥陶纪。

在距今4.85亿年前的地球之上,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余热仍然未散去,奥陶纪生物大辐射已然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彼时地球的海洋当中食物链顶端的霸主已经更迭多次。

早期鱼类已经遍布世界各个角落,一切看起来都是欣欣向荣,早期陆生植物正在努力地开拓新大陆。

古生物学家他们找到的最早的陆生植物的化石,就是他们的生殖细胞距今约4.7亿年前早期的奥陶纪的隐孢子。

第六次生物大灭绝真的要来了吗(第一次生物大灭绝)(4)

虽然完整地恢复这些植物原本的样子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由于这些孢子有一层厚厚的壳可以在干燥的环境中生存,所以,我们可以确定他们来自于奥陶纪。

陆生植物没有维管和根系结构,他们的样子很可能是类似于我们今天在荒原当中看到的地衣或者是苔藓类的植物,这也是从能够保存下来的少量的化石中被人类发现的,那么这些先驱的陆生植物又是如何导致第一次的生命大灭绝呢?

原来当时地球上迎来了一场生物大爆发,一些海洋生物也开始逐渐地朝着陆地的生物方向去大规模的进化,通过化石的考证,古生物学家们找到了一些隐孢子,他们来自于4.7亿年前,是已知的最早的陆生植物化石的生殖孢子。

第六次生物大灭绝真的要来了吗(第一次生物大灭绝)(5)

这些原始的低等植物在陆地上迎来了快速的扩张,不过由于他们的出现导致陆地的风化作用,最早的泥土也开始出现了,这个时候沿海地区就开始不断地向海洋中释放陆生植物所产生的营养物质,由于没有任何的控制的肆意繁殖,而造成了海洋营养过剩。

什么东西最喜欢吃这些营养物质呢?那就是海洋中的微生物了,于是海洋中的微生物的数量越来越多,最终由于海洋缺氧导致大量的海洋生物死亡。

第六次生物大灭绝真的要来了吗(第一次生物大灭绝)(6)

海洋生物的尸体降解产生了有机碳,这是没有办法和海洋中的氧气结合的,最终大量的有机碳都变成了沉淀物,这就导致原本应该进入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越来越少,所以地球的气温开始了骤降,可想而知,严重的低温和冰层的形成而导致了物种几乎全部被覆盖而冻死。

在第一次生命大灭绝结束后的两亿年中地球上可以说是万籁俱静,而后仍然是植物悄悄地继续参与对地球大气中氧气含量的调节,重新的使得大气层得到了平衡,同时制造了更多的土壤,为后来的陆生生物的多样性而提供了物质基础。

第六次生物大灭绝真的要来了吗(第一次生物大灭绝)(7)

在50万~100万年的冰期内,深海里几乎没有多少生物,它们主要生存于凉(泠)水域的浅海海底,繁盛的是与少量笔石、三叶虫相伴生存的赫南特贝腕足动物群。

随着大陆冰川的快速消融,大气和海水温度迅速回升,海平面也很快回升,全球规模的海侵和缺氧事件发生了,海中有毒水体随上升洋流侵漫到陆表海域,那些凉(冷)水域中的动物几乎无处藏身,只有少量属种侥幸逃脱幸存至志留纪,逐渐成为了新生物群繁衍的主力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