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口婆心对叛逆期的孩子有用吗 坑做了这件事孩子一定想和我们断绝关系吧

写在前面:

“(妈妈常说)我希望把你放回肚子里,这样就能时时刻刻知道你在哪了。”

——《包宝宝》导演石之予

开学了,与孩子的分离功课你做好了吗?

孩子被害妄想症

孩子越来越大了,他要去探索他的边界。一旦孩子不在我的视线范围之内,我就会开始担心。

有一次,娃骑着自行车到前面的超市等我。我以为自己很快就能追上他,可是并没有。等我要去找他的时候,他已经不在我的视野范围内了。我知道他会穿过树林,还会过一小段的马路。我还知道他骑自行车很疯,很可能不会注意周围的状况。

我有些发慌,尤其是远远地有一辆救护车经过(其实这里有救护车很正常,附近有一家医院)。等到了路口,我还是忍不住查看了一下路面有没有血迹,有没有不正常的车痕。等看到超市门口娃的自行车后,我放下心来,假装镇定地和孩子说笑。

我不知道是不是也有家长也会有这种“孩子被害妄想症”。

孩子上学一不开心,家长就会觉得是不是谁谁谁欺负孩子了,详细探问,直到问出个问题来。

苦口婆心对叛逆期的孩子有用吗 坑做了这件事孩子一定想和我们断绝关系吧(1)

(俄罗斯讽刺动画短片《脐带》)

再后来孩子告诉家长一些事,家长也不愿意相信,家长更愿意相信的是自己。

当我们问孩子的问题越多,得到的回答就越少。最后,我们就会半信半疑,因为我们不知道如何打破孩子的沉默,就会偷偷看孩子的日记、手机。

你们赶紧过来把我爸抓起来

“警察叔叔,你们赶紧过来把我爸爸抓起来,我还是未成年人,他刚才趁我不在,偷看了我的微信,还看了我的QQ聊天记录,删除了我的好友。”这是南京雨花台公安分局铁心桥派出所接到的报警。

报警的男孩13岁,他在学校学过《未成年人保护法》,他认为爸爸这样做,肯定是侵犯了他的隐私权,所以要警察去抓爸爸。

读初二的芳芳说,最讨厌的事情就是家长偷看她的日记。芳芳认为家长的行为和贼一样,她对同学说:“如果我爸妈再这样,我就什么事都不和他们说了。”

还有网友说:“记得我高中的时候被爸妈偷偷翻日记本和手机,当时很伤心大吵了一架,觉得自己被扒光了站在他们面前。”

孩子实在是反抗不起,只能给自己的隐私加上重重防护。日记本带上锁,再或者把日记都藏在褥子底下,每天上学揪一根头发丝放在日记本中的一页里,放学回来就看头发丝动了没有。

当手机加上密码还不管用的时候,就只能用谍战的方式防父母。

为防妈妈偷看手机,有孩子用英文和同学聊天。

苦口婆心对叛逆期的孩子有用吗 坑做了这件事孩子一定想和我们断绝关系吧(2)

有网友评论说:

“本人英语专八,闺女要防我的话自己得先学好二外。”

也有人说“防出个英语课代表,多希望我家神兽能这样防我,我也会全力配合演下去。”

还有网友说,微信都有翻译功能,外语类的很容易被破解。

孩子们早知道这些漏洞,于是开始自创“摩斯密码”。

苦口婆心对叛逆期的孩子有用吗 坑做了这件事孩子一定想和我们断绝关系吧(3)

还有下面这张,甚至都不知道是不是在用密码交流。

苦口婆心对叛逆期的孩子有用吗 坑做了这件事孩子一定想和我们断绝关系吧(4)

网上还有孩子们录制的各种攻略:比如“家长要查手机?十秒钟让不想被看到的应用消失。”

偷看日记、手机都弱爆了,现在有家长在各种“守护”软件的加持下,可以远程监控孩子的手机,不仅可以知道孩子的准确位置,还可以远程进入孩子的手机,想截屏就截屏,想删软件就删软件。而且这种软件不经家长同意,孩子还卸载不下来。

在这些软件的评论区里,孩子给软件打1星、要让这些软件下架,甚至对使用这种软件的家长发出“养老院警告”。

苦口婆心对叛逆期的孩子有用吗 坑做了这件事孩子一定想和我们断绝关系吧(5)

为什么有些事

孩子就那么不愿意让家长知道?

我娃在五岁多的时候,特别爱玩捉迷藏。最让我受不了的是,他特别喜欢在商场、书店玩捉迷藏。

有一次,我带他去了一家常去的书店,他一进门就跟进了自己家一样,撒腿就往书店二楼跑。

我觉得他很熟悉了,就没在意。等到了二楼,哪里都找不到他。后来他听到我在叫他,就笑呵呵地从男厕所出来了,他很得意我没找到他。

当孩子长大后,不再玩这种简单的捉迷藏游戏了,他们把游戏自动升级了。他们有事更愿意对朋友说,也不愿意和家长说,更不愿意家长进自己房间了。

孩子有了秘密,并不是要跟家长作斗争,是自我认知和不断走向成熟的阶段,需要创造自己的空间,他们希望自己能被家长当做大孩子来对待,一个独立的人来看待。

他们要隐藏秘密,其实是要探索自己是谁了。要知道自己是谁,这就需要把自己和周围分割开来,建立一个“边界感”,把他们从以前与父母之间的混沌状态区分开来。

苦口婆心对叛逆期的孩子有用吗 坑做了这件事孩子一定想和我们断绝关系吧(6)

(电影《包宝宝》)

如果一个人没有形成独立的自我,是不可能建立起健全的人际关系的,为了依从父母,孩子甚至会让自己的一些能力削弱和丧失。

“你长大是抛弃我的,而我作为父母不能没有你,所以我要找一些事跟你纠缠”。

“孩子的某种能力的削弱和丧失,都有可能是跟父母(有时候是父亲对孩子的自我过度侵入)的关系过近的结果,而从效果上看,这些受损的能力是送给父母的礼物,因为没有能力,就意味着不能‘抛弃’父母远走高飞。”(《曾奇峰的心理学课》)

可以说,儿童秘密的产生正是其独立自我萌发的显现。

而且秘密和隐私能让人感觉到安全,一旦家长侵犯了孩子的隐私,就会让孩子把孩子心里的安全感给破坏掉。

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就是很微妙、很矛盾。孩子越是不想让家长知道的事情,家长就会觉得没有安全感,就越想要知道。孩子不想让家长知道的,有很大一部分就是想获得安全感。

先来说孩子的安全感。孩子的不少秘密都是因为怕家长骂。孩子不知道是哪件事情大人不允许做,但知道很多事情大人都不允许。所以就会有了一些不让大人知道的秘密。

在和父母相处的时候,孩子本身就会很小心翼翼来遵守父母的规矩,但如果父母连孩子的秘密都要窥探,隐私都要揭秘,连最后一片净土也要破坏,就会让孩子出现逆反心理,事情暴露后,孩子和家长的关系也会出现很大裂痕。

“为什么要珍视隐私呢?很显然,隐私能够确保人们对个人空间、个人信息的控制,也可以营造一个安全的亲密领域。隐私的价值就在于它能够使我们的生活不受外来者的侵扰,使我们的个人事务免受他人决策的影响和控制。

“但是,人们珍视隐私的最终目的并不在于它给我们带来的这些方面的益处,而在于它确保了我们的自主权,体现了对个体身份的尊重。孩子们和年轻人在学校的成长与此成为相关。他们的成长过程中,隐私所具有的教育学意义在于隐私能够培养他们的自立、自力和自主。秘密也同具有同样的潜能。”《儿童的秘密》

合理的监督

尊重而不是揭秘

孩子的心智还没有完全成熟,对于社会的认知还不深刻,社会上有很多的善与恶,他们还不能完全分辨。

尤其是网络世界纷繁复杂,孩子容易受到不良内容的影响,因此合理手段监督显得尤为必要。

如果孩子大了,不愿意让家长了解上网的内容,怎么办呢?首先还是需要尊重孩子的隐私,再就是通过老师和同学来了解一些情况。

苦口婆心对叛逆期的孩子有用吗 坑做了这件事孩子一定想和我们断绝关系吧(7)

(央视新闻)

最重要的是要了解孩子,不是要去探知孩子的秘密,而是要知道孩子做事的特点和规律。

《儿童的秘密》的作者范梅南和莱维林指出,父母和教师所需要的监督应该是对儿童真正的兴趣。它要求父母和教师对待儿童的秘密应是尊重和保护的心态,而不应是揭秘的心态。

苦口婆心对叛逆期的孩子有用吗 坑做了这件事孩子一定想和我们断绝关系吧(8)

(俄罗斯讽刺动画短片《脐带》)

家长要了解孩子秘密背后所隐藏的深层的东西——为什么他们会形成这样的秘密,而不是秘密是什么。

实际上,从孩子的角度看,虽然他们不想受到任何监督,但是真正遇到个人问题时,他们也想得到我们的支持和理解。

什么时候家长最想要

侵犯孩子的隐私呢?

除了担心孩子的安全之外,最典型的情况就是孩子的成绩下降时,父母着急上火,把一切都归于孩子做了一些什么不该做的事。

我曾看到过父母拿到孩子的手机,开始在孩子的群里咆哮炸群,认为自己孩子成绩不好,就是因为受到了群里朋友的影响,把群里的朋友好一通骂。

苦口婆心对叛逆期的孩子有用吗 坑做了这件事孩子一定想和我们断绝关系吧(9)

(俄罗斯讽刺动画短片《脐带》)

心理学家曾奇峰说,万病源于未分化。如果父母的注意力完全放在孩子身上,就容易忽视孩子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存在。所以,当孩子成绩下降的时候,父母还是需要跟孩子的成绩保持距离,前提是如果父母真的很在意孩子的成绩。

“如果孩子的注意力过多地被爸爸妈妈的干预和焦虑所影响,他的成绩是绝对上不去的……父母对孩子有时候真的是操心太多了,可以把它说成未分化,就是把别人的事情变成了自己的事情,把孩子的事情变成了父母的事情。所以,如果爸爸妈妈能够跟孩子的成绩保持距离的话,孩子就可以腾出手来全力以赴地对待那些智力层面的事物——数理化的测验等。”《曾奇峰的心理课》

苦口婆心对叛逆期的孩子有用吗 坑做了这件事孩子一定想和我们断绝关系吧(10)

(俄罗斯讽刺动画短片《脐带》)

孩子用隐私、秘密来告诉父母,我长大了。可父母还停留在原地,没有成长,不愿意和孩子划清界限,就想要侵犯孩子的隐私。

遗憾的是,中国父母很容易这样。心理学家李子勋先生曾这样说过:“中国的妈妈对孩子的依恋比孩子对妈妈的依恋要多。分化不良,不能从原生家庭中分离出来,是中国传统家庭的特点。”

苦口婆心对叛逆期的孩子有用吗 坑做了这件事孩子一定想和我们断绝关系吧(11)

(俄罗斯讽刺动画短片《脐带》)

可以说,分离,不只是孩子的成长任务,也是家长的。不过,在这个分离过程中,所产生的冲突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让孩子离开自己,并不是一件很轻松的事,孩子与父母双方都要体验那种分离的痛苦。由于害怕这种痛苦,亲情会无意识地创造出隔离与误解,以此来对抗依恋与关系的纠结。彼此对关系的愤怒越来越明显,冲突升级,分离在不知不觉中完成。

“我们不得不承认,许多内部的冲突都有非常的意义,关系依恋越厉害的家庭,孩子与父母的冲突也越激烈,不然分离永远不能实现,孩子也永远长不大。这里,我们要感激亲情的伟大,不管遭受到多少来自孩子的误解,当孩子需要的时候,亲情总是那么义无反顾。”李子勋《家庭成就孩子》

孩子开学了,与孩子分离的你准备好了吗?#中国式家庭教育##亲子沟通#


当父母允许孩子拥有秘密,就是肯定并支持Ta的小世界,这对孩子来说,至关重要。不要总说走不进孩子的世界,当你学会适当放手,孩子会给你更正向的反馈。

我们该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进而成为更“适配”于自己孩子的父母呢?

欢迎1元体验「不焦虑父母俱乐部」

参考文献:

  • 马克斯·范梅南,巴斯·莱维林,《儿童的秘密》
  • 曾奇峰,《曾奇峰的心理课》
  • 李子勋,《家庭成就孩子》
  • 章乐,《秘密与儿童独立自我的建构》,全球教育展望
  • 初中生为防止家长偷窥,自创“摩斯密码”聊天,家长越看越迷糊
  • 爸爸偷看儿子微信聊天记录删好友,13岁孩子报警,现代快报

作者:韩乐

儿童故事创作者

生活教育实践者

互动话题

你平时会想要了解孩子所有的事情吗?有采取过什么手段监视孩子吗?你怎么看待这种情况呢?欢迎和我们留言分享你的经历和想法!

如何搜索文章

苦口婆心对叛逆期的孩子有用吗 坑做了这件事孩子一定想和我们断绝关系吧(12)

在公众号文章列表页面,点击右上角处,输入关键词,可搜索过往文章。

拓展阅读

  • 疯狂!他们在这样监控孩子
  • 高分纪录片回归,被拐、被弃养、车祸、整容……这些孩子后来怎样了?
  • 面对孩子犯的错,这句话会更有帮助
  • 十大冷暴力,排第二的,老师家长都在用
  • 所有的教育理论,都比不上你对孩子这样做

✏ 投稿 | 欢迎投递原创稿件,来稿请投邮箱:tianxiaotu@tongxingschool

转载 | 后台回复“转载”,获取授权方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