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风华胡尚仪死后胡善祥的反应 大明风华女官胡尚仪和废后胡善祥看明朝后宫宫女的血泪人生

热播剧《大明风华》女主之一明宣宗朱瞻基废后胡善祥就是由一位尚仪胡氏收养,那在明朝,后宫是什么样子呢?

大明风华胡尚仪死后胡善祥的反应 大明风华女官胡尚仪和废后胡善祥看明朝后宫宫女的血泪人生(1)

胡善祥剧照


明朝的宫女很多,宫女被皇帝御幸以后,便获得妃子的名号,进入了皇帝妃子的行列。明朝的后宫等级分为:皇后、贵妃、妃、嫔、昭仪、婕妤、美人、才人、贵人,选侍、淑女。妃有淑妃、宁妃、贤妃、恭妃、宸妃、康妃、庄妃、裕妃等等。

后宫是以皇帝和这些后妃为中心的,皇帝和后妃们是后宫的主人,在后宫享受着人间最富裕的生活,而后宫的一切事务都是由宫女和宦官负责。

宫女的首领称为女官,女官和嫔妃不同于一般宫女,她们都是获得了名号的女子,在后宫是官,有相应的俸禄。

大明风华胡尚仪死后胡善祥的反应 大明风华女官胡尚仪和废后胡善祥看明朝后宫宫女的血泪人生(2)

胡尚仪


而宫女则不同,一无所有,在宫中忙碌奔波,劳累终生。宫女留在宫廷的,除了劳累之外,便就是偶尔的欢笑和无尽的血泪。

明朝的每一代皇帝,都要采选一批或数批少女进宫,这些入宫的少女称为宫女,明朝宫女的人数极多,达数千人之众。

她们生活在紫禁城皇的偏室小屋,每天起居于此、劳作于此,最后默默无闻地从这里消逝,成千上万宫女虽然住在同一屋檐下,但命运却是千差万别。

明太祖朱元璋在后宫设立六局,统领宫女,管理后宫一应事务,六局即尚宫局、尚仪局、尚服局、尚食局、尚寝局、尚功局,掌管六局的称之为宫正、总掌全局事务和管理宫女。每局下分四局。

大明风华胡尚仪死后胡善祥的反应 大明风华女官胡尚仪和废后胡善祥看明朝后宫宫女的血泪人生(3)

朱元璋剧照


《凤洲笔记》说:“宫中女官之制,太祖初年定者。凡六局一司,官75人,女使18人。局曰尚宫、尚仪、尚服、尚食、尚寝、尚功。司曰功正。俱正六品。”

明朝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重定宫官六尚品职。六宫正职为正五品,副职为正六品。后宫局司的职责分得更细,所负责的事务也就越来越多,宫中所需的女官、宫女也越来越多。比如胡尚仪负责的尚仪局,正职尚仪二人,官正五品,掌管礼乐起居,总理下属司籍、司乐、司宾、司赞四司。司籍正职二人,官正六品,下有典籍二人,正七品;掌籍二人,正八品。司籍掌管经籍、教授、笔札、几案等事务,典籍和掌籍协助其工作。司中女史十人,负责执掌文书等事务。

大明风华胡尚仪死后胡善祥的反应 大明风华女官胡尚仪和废后胡善祥看明朝后宫宫女的血泪人生(4)

霸气的朱棣


明朝永乐年间朱棣迁都北京,北京的紫禁城成为宫女的主要活动场所。朱棣曾经多次下诏要求民间女子充实后宫。

宫中规定:“六尚局官,服劳即多,或五载、六载,归其父母,从宜婚嫁,年高者许归,愿留者听用。”

皇帝诏书曰:“其妇人年至五十愿还乡里,女子给事十年愿还家适人者,从之。”

按照规定,一般工作10年或年过50岁就可以回家。但是实际上却是一纸空文。

天顺八年,明英宗朱祁镇病逝,明宪宗朱见深登基,大臣李贤上奏:“天时未和,由阴气太盛,自宜德至天顺间,选取宫人太多。浣衣局没官妇女, 愁怨尤甚。”明宪宗朱见深接纳这一建议, 下诏放还这些宫女。

大明风华胡尚仪死后胡善祥的反应 大明风华女官胡尚仪和废后胡善祥看明朝后宫宫女的血泪人生(5)

明英宗朱祁镇剧照


从宣德六年,到正统年间,到景泰年间,到天顺八年,其间长达38年之久,宫中一次也没有放还宫女,可见所谓“给事十年愿还家适人者从之”,不过是一套谎言。

关在深宫不见天日的成年女子,有几个不愿意返回乡里,过上正常的生活。这次放还的宫女,如果进宫时是10岁,38年之后,刚好近50岁了,“妇人年至五十愿还乡里者,从之”这条倒是执行下来了,但是宫女的青春已经全部消磨在红墙大院里面,这确实是宫女的一种悲哀。

嘉靖年间,后宫的宫女达到顶峰。嘉靖四年,明世宗嘉靖皇帝放还过一次宫女,但同时又大量采选民间女子进宫。嘉靖八年,御史穆桐上疏陈述八事,就专门谈到宫女,认为“后中女谒太多,阴气闭郁,亦足以致灾异。宜如贞观故事,大出宫女。”但嘉靖皇帝不予理睬,拒绝放还宫女,此事最后不了了之。

嘉靖皇帝自称不好女色,但他的后宫美人们仅算见诸史册并授与封号的就多达六十多个。世宗不仅宠幸妃子,他对于宫女也是很贪求。

嘉靖皇帝对于宫女除了心血来潮满足自己欲望之外,还有许多别的用途。比如炼丹修道。嘉靖皇帝非常崇尚道教,就有道士进言:“饮天庭玉露,就可以精气充足,肠胃清洁,胸无积滞。少女初次来潮的精血炼成仙丹,可以长寿。”嘉靖皇帝为了长生不衰老,他时常下旨选幼女、少女进宫。并令后宫的妃子宫女每天凌晨在后花园为他采集天庭玉露,也就是甘露。这便导致了震惊的壬寅宫变,也就是后宫失宠的王宁嫔和宫女杨金英、刑翠莲、杨玉香、陈菊花等决定合伙将嘉靖皇帝勒死,虽然没有成功。

壬寅宫变并没有吓倒嘉靖皇帝,宫廷也没有因为这场宫变而大规模清洗宫女。恰恰相反,嘉靖皇帝依然沉迷于修道,依然需要大量宫女,嘉靖二十六年,世宗颁谕内阁:“朕宫中应役数少,虽有官女近千,中宫妃御所用不足,又多老疾,将来二子四女之国出府,王用三十余,公主二十余,此祖制,不预教数年,何以取用?”内阁接到圣谕,马上接旨采办。礼部尚书费寀立即选进11~14岁的少女充实后宫。

此后,嘉靖皇帝经常要求进贡少女进宫。比如嘉靖三十一年,选进民女三百;三十四年,选进10岁以下民女一百六,三十四年,选取湖广、承天府民女二十;四十三年,选进宫女三百。嘉靖一朝有上千条这种记载。

明代采选少女入宫,有一套非常严格的标准。《大明风华》里面替太孙朱瞻基挑选太孙妃就是那么严格。朱瞻基即将举行大婚,先期选天下13至16岁的民女入宫。有司先聘送银币,入选的少女在父母陪同下集聚京师。天下各地入选的少女约五千人,正月集中京师,初选后进入皇宫。 皇帝派出内监分批精选。每批少女一百人,按年龄排列,内监从旁循视,所有稍长、稍矮、稍胖、稍瘦,都一律淘汰,算是初试后淘汰。这一次淘汰的大约有一千人。第二天,人选的少女重新分批排列,内监从旁一一审视,谛听、观察其耳、目、口、鼻、发、肤、领、肩、背等,有一处不合法相的便再次淘汰。然后,让人选的少女自诵籍贯、姓名、年岁、内监听其口齿,稍雄、稍尖、稍浊、稍吃的,都一概淘汰,淘汰的女子约有两千。第三天,内监手执量器,量度、其手腕稍短,脚趾稍开,举止轻躁的,又淘汰一千。这样,五千人选的女子,只有一千人才能进宫后宫,备宫女之选。入宫以后,年老的宫娥将女子们分批引进密室,摸其胸部,嗅其双腋,看其肌理,继续淘汰六七百人,最后只有三百人左右入选。入选的女子在宫中学习礼仪,大约一个月,宫人熟察她们的言论、行动,评判每个人的贤良与否,最后选出最优秀的女子五十人,她们便是后宫嫔妃的候补者。

大明风华胡尚仪死后胡善祥的反应 大明风华女官胡尚仪和废后胡善祥看明朝后宫宫女的血泪人生(6)

明朝后宫一般都是民女


宫女们一旦入宫,便关进了深宫大院,失去了人身自由。官中制度森严,一旦触犯宫规便从重惩罚。

宫女的得幸和后宫皇后、妃子、美人的得幸一样,不外乎美色、才艺和与别的女子的独树一帜。她们以此吸引皇帝的关注,得幸于宫中,从而改变命运。但得幸以后的宫女是否能保持幸运,怀孕生子以至与册立嫔妃和以终天年,这往往取决于当时的环境,她们自己却常常无能为力。宫女们宫女得幸与否取决于皇帝,宫女得幸以后命运如何则取决于后宫的皇后和嫔妃。生活在皇宫的最底层,一切听任命运的摆布,也一切看她们自己的运气。

比如《大明风华》里面朱祁镇的儿子明宪宗朱见深的宫女纪氏。纪氏幸运地怀上了皇子。然而,朱见深的千古孽缘的另一半万贵妃自儿子死后,再也不能生育。她一旦得知宫中有谁怀孕,便千方百计使其堕胎。纪氏在太监张敏和废后吴皇后的帮助下将皇子朱佑樘抚养到六岁,然后纪氏突然暴毙,皇子朱佑樘转到周太后抚养才能长大成人。

大明风华胡尚仪死后胡善祥的反应 大明风华女官胡尚仪和废后胡善祥看明朝后宫宫女的血泪人生(7)

《大明风华》中朱见深母亲变成这位瓦剌公主


后宫中皇帝、皇后才是宫廷中的主人(妃嫔只是小主,不算宫廷主人),宫女则是宫中的奴仆。

宫女们侍候着主人,奔波劳碌,察言观色。主人一不如意,动辄辱骂、鞭打,拿宫女出气。宫女们遭受着身心的非人折磨,苦不堪言,但她们一般只能是忍气吞声,默默承受。

明朝宫女们一般居住在宫室中配殿耳房。房中低矮、破旧,用具和器物都异常简陋。紫禁城太极殿东配殿耳房中遗留有宫女曾经使用的卧榻,房中除了陶壶等简陋的器物,一无所有。宫女们的衣食也极为微薄。她们没有名号,没有地位,没有什么额外收入,终日奔走在宫室楼阁,苦役终生。

宫女们患了病,也不能得到很好的医治。明代宫中规定,“宫嫔下有疾,医者不得入,以证取药。”

《明宫史》记载:棂星门迤北羊房夹道(今名养蜂夹道),有宫中内安乐堂。堂中有掌司管理堂中事务。举凡宫女病老或有罪,便发遣到这里,年久以后再发外到浣衣局。宫女得了病,送到这里,荀延时日,等待死去。如果命硬大难不死,再送往浣衣局。这就是宫女劳碌终日的最后归宿。

宫女一旦累死或病死,便被送往净乐堂。宫女死后没有亲属的,就送到这里焚化。 宫女们害怕的到不是安乐堂和净乐堂,因为死去对于她们来说未尝不过一种解脱。

宫女们最怕是宫中的刑罚。比如有一种刑罚是提铃。宫女如犯过失便罚提铃。夜色沉沉,宫中阴气森森,让某个宫女彻夜提铃行走,这无疑是一种残忍的刑罚。提铃是从落暮开始,每个时辰要行走一次。提铃自乾清门出发,过日精门,到月华门,回到乾清门。宫女须正步徐行,边提铃还要边唱,“天下太平”,声音柔缓而悠长,和铃声相呼应。不论天寒地冻,刮风下雨,提铃照旧进行,不许回避。

据史料记载说,崇祯皇帝经常办公到深夜。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崇祯帝透过时紧时慢的风雨声,隐约听到“天下太平”的凄凄唱声,声音异常哀婉,牵动了崇祯的一颗怜悯心。崇祯命人将这位提铃的宫女叫来,问她姓名,回答说叫韩翠娥。崇祯免她无罪,解除了她的刑罚。后来,韩翠娥被安排读书,渐渐升为宫中女史官。

明朝泰昌、天启年间,宫中加重了对宫女的惩罚。比如对宫女的另一种刑罚,叫做扳著。行刑时宫女向北直立,弯下腰,伸出两手,自扳双脚,两脚不许打弯。如果身曲腿弯,监刑的人则用荆条一顿抽打。宫女接受这种刑法,时间一长,往往头晕目眩,一般都会僵仆卧地,严重的则呕吐成疾,以至死去。

宫女们生活在这样的宫禁之中,在皇帝的身边,却不见天日。她们受尽苦难,在宫中一批又一批地忍气吞声,最后默默无闻、悄无声息的死去。

大明风华胡尚仪死后胡善祥的反应 大明风华女官胡尚仪和废后胡善祥看明朝后宫宫女的血泪人生(8)

可悲的宫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