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小冬为何不与杜月笙合葬(1张戏票卖500万法币)

现在说起追星,很多粉丝为偶像疯狂,宁愿饿肚子也要省钱千里迢迢见偶像一面。民国时期也有很多疯狂粉丝,那时叫票友,为一睹孟小冬的风采,即使花500万法币买一张戏票在所不惜,相当于2000斤大米,一家三口3年的口粮。

孟小冬为何不与杜月笙合葬(1张戏票卖500万法币)(1)

孟小冬是有多大能耐,让许多人如此着迷,今天来聊一聊这位传奇女子。

01

孟小冬,1907年12月9日出生于上海的一个梨园世家。祖父孟福保,艺名孟七,擅长演武生。父亲孟鸿群,梨园行著名文武老生,曾经与“伶界大王”谭鑫培配过戏。

孟鸿群喜得千金,自然喜上眉梢,把孟小冬视为掌上明珠。孟小冬在父亲的呵护下,过了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

作为家中长女,孟小冬注定要接过家族的重任,5岁时正式开始学艺。一向对自己宠爱有加的父亲变成了严格管教的师傅,孟小冬吊嗓子、练功一项也不能落下。

孟小冬为何不与杜月笙合葬(1张戏票卖500万法币)(2)

8岁那年,孟小冬拜姑父仇月祥为师,仇月祥师承京剧老生“新三杰”之一的孙菊仙。父亲把孟小冬送去当学徒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孟鸿群在一次演出后半身不遂,家里经济一落千丈。作为家中长女,孟小冬将要扛起家中沉重的经济负担。

仇月祥对这个弟子尽心尽责,每天早早带着孟小冬到城墙根下,对着城墙练习口型,喊嗓子,练身段。

仇月祥为孟小冬开蒙的第一出戏是《乌盆记》,孟小冬没多久就练习的很熟练。9岁时孟小冬正式登台,惊艳四座。人们发现这个9岁女童的不仅扮相纯美,而且嗓子干净不带雌音。

孟小冬为何不与杜月笙合葬(1张戏票卖500万法币)(3)

孟小冬确定唱老生是另辟捷径,想要出人头地,必须要有看家本领。孟小冬生的俊俏,唱腔独特,只有反串老生才有可能脱颖而出,孟小冬这一招既前卫也高明,她也如愿以偿在上海站稳了脚跟。

从9岁开始行走江湖到13岁灌制唱片,孟小冬名扬上海,虽然不能说是后无来者,至少是前无古人。

02

1925年孟小冬做了一个改变人生轨迹的重要决定,北上学艺,寻求突破。

她下定决心做出这个重要决定,是因为一个叫孙佐臣的琴师。孙佐臣曾经为谭鑫培操琴,认为孟小冬的戏路太杂,建议她去拜余叔岩学习正宗谭派戏。谭派戏的领军人物余叔岩,是已故谭鑫培大师的首席弟子,是与梅兰芳、杨小楼齐名的京剧三大贤之一。

孟小冬为何不与杜月笙合葬(1张戏票卖500万法币)(4)

孟小冬从小被当做男演员培养,台上俊美英武,造就了她心高气傲的性格,她的志向是成为全国知名的角儿。

孤身北上来到人生地不熟的北平,孟小冬首演登台是在前门外大栅栏三庆园,《探母回令》饰演杨四郎。凭借独特的唱腔,俊俏的外形,首演大获成功,一炮而红。

京城三大戏院的开明戏院主动向孟小冬伸出橄榄枝,上下午各唱一场。唱大轴、挂头牌,孟小冬实现了华丽的转身。看戏的观众除了是达官显贵,就是文人墨客,孟小冬得到了挑剔的北京戏迷的认可,成为一嗓子值千金的名角。

时任中国银行总裁的冯耿光母亲八十大寿,原定于请余叔岩和梅兰芳唱《四郎探母》。不巧余叔岩卧病,有人提议让在京城异军突起的孟小冬顶替余叔岩,成就了梅孟第一次合作,梅兰芳饰演铁镜公主,孟小冬饰演杨四郎。

孟小冬为何不与杜月笙合葬(1张戏票卖500万法币)(5)

随后梅孟CP名扬京城,不管哪家堂会请了梅兰芳必请孟小冬。财政总长王克敏家一出《游龙戏凤》让梅孟二人成为别有深意的组合。台上生旦谈情说爱,台下梅孟惺惺相惜,互生情愫。

1927年农历正月二十四日,已经有两房太太的梅兰芳和20岁的孟小冬结为伉俪,梅兰芳搬出梅宅,和孟小冬另筑爱巢,才子佳人一时传为佳话。

03

婚后孟小冬退出舞台,不再抛头露面,甘心做起了梅兰芳背后的女人,两人过了一段温馨幸福和自由自在的生活。1927年9月14日随着一声枪响,结束了他们平静的生活。

孟小冬为何不与杜月笙合葬(1张戏票卖500万法币)(6)

孟小冬的疯狂戏迷李志刚拿着枪闯进梅兰芳的私人聚会,质问梅兰芳抢了他的梦中情人。不料手枪走火,打中了《大陆晚报》主编张汉举的胸口,李志刚被赶来的军警乱枪打死,翌日被枭首示众。

外界一片哗然,各种版本的报道眼花缭乱,最后甚至传成李志刚是孟小冬的初恋情人。好友中枪去世梅兰芳愧疚不已,他搬回了梅家大宅。此时孟小冬正处在舆论的风口令浪尖,梅兰芳此举令孟小冬心灰意冷。

孟小冬可以不理会外界的流言蜚语,但接受不了梅兰芳的刻意疏远,两人的关系蒙上一层阴影。

不久后梅兰芳受邀将赴美国演出,准备带着孟小冬同行,没想到二太太福芝芳以死阻挠,最终孟小冬未能成行,梅兰芳一人奔赴美国。

孟小冬为何不与杜月笙合葬(1张戏票卖500万法币)(7)

二太太福芝芳和孟小冬向来不和,孟小冬和梅兰芳能够顺利成婚,是得到了大太太王明华的支持。王明华的两个孩子早早夭折,做了绝育手术的王明华没有了生育能力,身为两房独子有着传宗接代重任的梅兰芳才娶了二太太福芝芳。为了牵制二太太,王明华曾经撮合梅孟二人。

孟小冬执意嫁给梅兰芳,孟家人极力反对,一代名角嫁人做妾,师傅仇月祥一气之下回了上海。

孟小冬名义上也算是梅兰芳的正房太太,大伯父膝下无子,梅兰芳从小由大伯母带大,也算是大伯家的儿子。古时有一种说法名定兼挑,梅兰芳可以娶两位正房太太,福芝芳算父亲的儿媳妇,孟小冬算大伯的儿媳妇。

要能井水不犯河水倒也相安无事,但一夫多妻争风吃醋之事难免。大伯母去世,作为儿媳妇竟然没人通知孟小冬。第三天才得到消息的孟小冬,剪短头发穿着孝服出现在大伯家门口,福芝芳拦着不准进门。

孟小冬为何不与杜月笙合葬(1张戏票卖500万法币)(8)

孟小冬受此大辱,找来梅兰芳主持公道,梅兰芳顾忌怀有身孕的福芝芳,打发孟小冬回府。

这是一场名分之争,孟小冬未能进得灵堂,在世人的眼光中就不能算是梅家人。梅兰芳深知这一点却任由福芝芳阻拦,梅孟二人从此形同陌路,此生不再相见。

心高气傲的孟小冬收拾家当离开北平,并放言要么不唱,要唱就一定比你好,要么不嫁,嫁的人一定比你强。

孟小冬确实有这样的底气,梅兰芳携福芝芳去天津唱戏时,许久未登台的孟小冬追过去和梅兰芳打擂台,坊间喜闻乐见,场场爆满,风头甚至盖过梅兰芳。

孟小冬为何不与杜月笙合葬(1张戏票卖500万法币)(9)

04

1933年9月5日-9月7日连续三天《大公报》刊登了一则孟小冬紧要启事

名定兼挑,尽人皆知。乃兰芳含糊其事,是我负人?抑人负我?世间自有公论。

两人正式解除婚约,从此桥归桥,路归路。梅兰芳后来托人送来四万元,被孟小冬拒绝。

1938年,孟小冬终于完成多年夙愿,拜余叔岩为师,成为余叔岩关门女弟子。

余叔岩尽心的教,孟小冬认真的学,余派曲风精华她尽数吸收。1943年5月19日余叔岩去世,照顾师傅五年后孟小冬宣布守孝三年,8年间孟小冬深居简出,在舞台销声匿迹。

抗日战争胜利后,杜月笙六十大寿举行赈灾义演,同时请梅兰芳和孟小冬唱大戏。两人一个唱八天,一个唱两天,互相没打照面。在庆功宴上,孟小冬托病没有出席,拒绝和梅兰芳见面。

这是两人最后一次有交集,在唱完《搜孤救孤》后孟小冬做出一个惊人决定,从今以后再不登台唱戏,并把所有行头打包送人,早早终结属于自己的辉煌时代。

所谓人生如戏,孟小冬最后嫁给了上海青帮老大杜月笙,成为杜老大的五姨太。

孟小冬为何不与杜月笙合葬(1张戏票卖500万法币)(10)

结语

孟小冬被誉为京剧冬皇,她灌制的唱片成为中国京剧艺术宝贵的物质遗产,在京剧史上她的名字永远不会被遗忘。

后来孟小冬只给国画大师张大千一个人唱过大戏,1977年孟小冬在台北去世,张大千题墓志铭:孟太夫人。最后她不是杜月笙的五姨太,也不是梅兰芳的妻子。她就是孟小冬,中国威武的第一女须生。

孟小冬为何不与杜月笙合葬(1张戏票卖500万法币)(11)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