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李焕英介绍和观影感受(春节档最火爆电影你好)
2017年5月7日,热搜上出现了一条奇怪的微博:
“如果能够穿越时空,见到还没有生你的妈妈,你会对她说什么?”
很快,评论区涌现2万多条留言,点开一看竟都是:
“希望你能拥有更好的人生,我不介意我不存在。”
“别跟我爸在一起,放手去做你想做的事。”“别为了生我,放弃灿烂的人生。”
“去上大学吧”、“去深造”、“去参加音乐比赛”、“去你喜欢的城市生活吧”……
看得人鼻子一酸。
很难想象还有多少人,对妈妈抱着同样隐秘的心情:
“如果我妈当年不是生了我,应该会比现在过得幸福吧。”
电影《你好,李焕英》讲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
1.请回答1981
《李焕英》上映前,我其实并不看好。
国产 喜剧 催泪,怎么看都像烂片的节奏。
最后走进电影院,主要是因为要写稿(不是)马东在奇葩说讲的一句话:
“我去贾玲的工作室里看了样片,哭得像鬼一样。”
事实证明,《李焕英》狠狠打了我的脸:
豆瓣开分就高达8.1,一周过去,评分依然稳居8.2,其中32万人给出四、五星好评。
“哭”,是评论里出现最多的一个词。
“人生第一次在电影院哭成傻逼。”
“这次感受注定是感性压倒理性的。”
“真诚打动内心,没法儿客观评价。”
所以《你好,李焕英》到底好在哪里?
它讲的故事其实很简单,甚至有点老掉牙。(以下内容包含严重剧透,请谨慎观看)
熊孩子贾晓玲从小就没给妈妈省过心。别人家的女儿在国外读大学、当导演、月薪八万。
而她只能拿着造假的大学通知书,还在升学宴上当场露馅。
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让妈妈生命垂危。趴在病床前,贾晓玲失声痛哭:
“我当你一回女儿,连让你高兴一次都没做过。”
处于崩溃状态下的贾晓玲,竟意外穿越到了1981年,并和年轻时的李焕英相遇,成了好姐妹。
这意味着:她有了一次机会,让妈妈走上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
她帮李焕英抢电视机,成为厂里第一个拥有电视机的人;
帮李焕英组织排球赛,打倒处处和她争的“敌人”王琴;
帮厂长儿子去追李焕英,为的是让她能嫁得更好一些,以后日子更松快点,哪怕代价是自己将不存在。
但说到底,这都是一些琐碎的小事,看起来更像是为了制造喜剧笑点。
有些情节甚至“破绽百出”。
比如在小酒馆里的一场戏,贾晓玲说,我未来的女儿,我要她去国外读大学、当导演、月薪八万!
李焕英却说:“你的想法很危险啊。我未来的女儿,只要她健康快乐就行了。”
还有一段戏,李焕英告诉贾晓玲,其实自己已经和贾文田秘密交往了3年,刚领了结婚证。
贾晓玲激动地要把结婚证撕碎,李焕英却来了一句,“我觉得我这一生就很幸福,你怎么就不信呢?”
几句话听起来,都有一股子鸡汤味。
然而,电影最后十分钟,剧情却突然大反转,迎来真正高能时刻。
贾晓玲觉得自己能为李焕英做的都做了,正准备离开。却在不经意间发现自己裤子的破洞,被缝成了一只法斗犬。
一瞬间,贾晓玲像被电击了一下:
不对啊!妈妈明明是在成为妈妈后,为了给自己补破裤子,才学会的缝动物图案啊!而1981年的李焕英,她还不会缝针线啊!
她开始不管不顾地爆哭,边哭边跑,跑去找妈妈。
悲伤得就像变成了一个孩童。
这一段简直是催泪弹,看得我也忍不住跟着泪崩。
原来,现在的李焕英,就是自己的妈妈。
原来当你以为自己穿越时空,可以改变妈妈命运时。妈妈也跟着一起穿越回去,在守护着你。
韩剧《请回答1988》里说,“因为神无法无处不在,所以创造了妈妈。”
在很多你看不到的地方,妈妈一直在爱着你:
她看到你从天而降时,会本能地伸手去接,大喊一声“我宝”。
她在观众席被二人转的小把戏逗得大笑时,不是因为别人,而是因为表演者是你。
听到你喝醉后嘟囔着“来世换我当妈妈”,她笑了笑说,“还是我当妈妈。”
对你来说,如果能穿越时空,你希望妈妈活得更好,哪怕自己不存在;
但原来对妈妈来说,如果能重新选择,妈妈还是会过一样的人生。
因为这样,她才能是你的妈妈,你才能是她的小孩。
2.爱的四个象限
所以,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被这部片子打动?
这其中,当然离不开贾玲的真诚。
《你好,李焕英》本就改编自贾玲的真实故事。
贾玲19岁时考上中戏,靠打工赚的钱给妈妈买了一件绿皮衣。
因为尺寸太小,妈妈又寄给她拿去换。结果新衣服还没寄回去,贾玲就收到了妈妈意外离世的消息。
为了给孩子赚学费,李焕英帮人去运稻草,结果从堆满草的车上不小心摔了下来,小脑着地,人没了。
那一年,贾玲19岁,李焕英48岁。
之后的人生,纵使有再多掌声,贾玲觉得总有遗憾。
在一次原版小品的表演中,贾玲说:
“妈,我给你买了冰箱,双开门的,咱家有钱了。”
“妈,那件皮大衣我也帮你换好了,你穿应该很好看。”
“妈,我现在是一名喜剧演员,好多好多人喜欢我。”
“妈,我好想你。”
贾玲不是因为想当导演,才拍的《你好,李焕英》。而是想把妈妈的故事拍出来,才成为了一名导演。
据工作人员称,电影拍摄期间,贾玲在医院的一场戏就拍了20多条,因为她看到医院就忍不住哭,哭到眼睛都肿了。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全人类共通的情感。
《你好,李焕英》是贾玲给妈妈的情书,也是她给自己的交代。
用贾玲的话说,这一次,她把自己的心掏了出来给我们看。
但除此之外,在我看来,这部片子能带来这种纯粹的感动,很大程度上也和它将母女关系呈现得非常纯粹有关。
电影里,李焕英的形象是那样温柔、包容,甚至于完美。
有一场戏是电影前半场,贾晓玲在升学宴上办假证露陷。
但李焕英并没有责怪她,回家的路上还像往常一样骑着自行车,载着她,有说有笑。
走出电影院的时候,我就跟朋友开玩笑说,这一段要搁我身上,估计我妈早把我吊起来打了,还认不认我这闺女都不好说!
李焕英对贾晓玲,更像是电影麦兜里,麦兜妈妈式的爱:
全世界的人不信你,我也会信你。全世界的人不爱你,我也会爱你。我爱你爱到心肝里,我信你信到脚趾头。
那是一种无条件的爱。
试问有几个人能不被它打动呢?
《李焕英》为我们创造了一次极致的情感体验,它完全值得8.2分。
可是啊,不是所有妈妈,都像李焕英那样完美。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我发现不少人看完电影后,会拿去年徐峥拍的那部《囧妈》出来对(鞭)比(尸)。
的确,同为春节档,同样是亲情主题,这两部看起来很值得一比。
但其实,两者的情况很不一样。
和李焕英恰好相反,《囧妈》里的妈妈,几乎完全是负面形象:
过度关爱、碎碎念、控制欲极强……
然而你不得不承认,现实中的很多妈妈,都有这些共性。
在《囧妈》里,徐峥和妈妈的关系,还有太多难题亟需解决。
而贾晓玲跟妈妈之间,完全不存在这层矛盾。
化用罗伯特·戴博德在《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里的理论,一个孩子对妈妈的情感,可以分为四个象限:
1.都是妈妈不好
2.都是我不好
3.妈妈不好,我也不好
4.妈妈很好,我也很好
《囧妈》是一部关于“如何和妈妈和解”的电影;而李焕英则是关于“如何跟自己和解”。
它们本就是两个象限的故事。
所以公平地说,《囧妈》的剧本设置,就决定了它要完成“反转”的难度会更高。
但很遗憾,它处理的方式是最后草草弄了一只熊、一个热气球、一屋子观众,然后来了个爱的拥抱,母子之间突然就完成了和解。
这才是它最糟糕的地方。
用心理咨询师李松蔚的话说,“这是一种傲慢的体谅”。
这只是一种和颜悦色的说话,自作聪明的话术,故作大度的拥抱。
但其实,子女认定了,老年人就是这样固执、愚昧、不可理喻的人种,所以只好居高临下地迁就他们。
却并没有把妈妈当成一个正常人,去叙述她们的人生故事,理解她们都经历了什么。
而《你好,李焕英》恰恰胜在,女儿对母亲抱有好奇:真正的好奇。
就像电影开场,贾玲的那句旁白:
“不知道你们记不记得自己妈妈年轻时的样子,反正打我有记忆起,妈妈就是个中年妇女的样子。所以我总忘记,妈妈曾经也是个花季少女。”
在贾玲的电影里,1981年的李焕英是一个真实鲜活的人:
她青春、漂亮、温柔,同时又有一股不服输的劲;
她爱穿裙子,爱打排球,外号“小铁榔头”;
她也有她的一帮“狐朋狗友”,会互相调侃,就像我们一样。
而在原版小品中,贾玲更是不仅想象了李焕英年轻时的样子,甚至还有她老了以后的样子。
就像这部电影片名的由来。
有人问贾玲,电影的英文名字叫《HI,MOM》,为什么中文名用的是妈妈的大名:《你好,李焕英》?
贾玲的回答是,因为在她看来,“妈妈不仅是我的妈妈,也是她自己。”
这世上的妈妈有千百种,母子关系也各有各的不同。
但只有真真正正的共情,而不是高姿态的同情或煽情,才有理解彼此的可能。
还妈妈青春和名字,《你好,李焕英》不仅是一个女儿对妈妈的爱,更是一个女人对另一个女人的“看见”。
3. “那一年,你在做什么”
美国作家贝蒂·利夫顿曾引用心理学理论指出:
我们都会把自己的母亲划分成好坏两种人格。
所以某种程度上,每个人其实都有两个母亲。
但心理学要做的功课,就是让孩子能够认识到:这两个母亲其实是同一个人,既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
《你好,李焕英》另一个让我泪目的地方,在于贾晓玲得知真相后,哭着跑回去时:
她在跑,同时周围的颜色也在一点点变成黑白。
她这是在梦里赛跑,跟现实里妈妈那所剩不多的时间。
然而梦到底还是醒了,母亲的心电图停止时,窗外有一片叶子轻轻飘落。
龙应台在《目送》里写,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是一场目送。
凡事都有定期。天下万物都有定时,生有时,死有时,哭有时,笑有时,寻找有时,放手有时。
生命就像一片树叶,只要父母还在,总还是好的。
但有些人生命中的那片叶子,已经落了。
李焕英2001年离开贾玲,到今年刚好20年。
这部用她名字命名的电影,已经凭借过硬的口碑,上了十几个热搜。
截至2月16日,票房突破20亿。同时,贾玲也一跃成为中国票房最高女导演。
但如果可以许一个愿望,我想贾玲会宁愿用现在所有荣光,换和妈妈永不分开。
<剧里的妈妈,终于穿上了那件绿皮衣>
感谢《你好,李焕英》,让我们在电影院里痛哭过后,内心也变得柔软了一些,这是电影的魔力。
但对于观众来说,走出电影院后,如何更好地珍惜和妈妈的日子,却不容易。
记得李松蔚曾分享过一个教人聊天的万能句式,来自作家林特特:
这个句式叫做:“那一年,你在哪里?在做什么?”
那一年是一个具体的年份,是和对方人生经历相关的,比较重要的年份。也就是问某个历史背景下对方的个人经历。
如:1949年您在哪里,在做什么?
据说用这句话,不仅能和自己的妈妈,甚至能和自己80多岁的奶奶聊得不亦乐乎。
我建议所有想更好地认识自己父母长辈的人,都可以尝试一下。
实在不会聊天也没关系。
趁假期还没有结束,好好坐下来,吃一顿妈妈做的饭。
《麦兜响当当》里,麦兜妈妈有一句台词:
“妈妈在外面其实也不是一头成功的母猪,我每天四处奔波从早到晚,回到家最开心最开心的就是能做一顿好吃的,看着你吃的样子。这个是我能够给你的最简单、最基本的幸福。所以如果你以后再也不吃妈妈的鸡,妈妈再也见不到你吃鸡的样子,那妈妈的一切就没有了。”
以前我总爱跟妈妈说教,“你不要总为我付出,你要学会为自己而活。”
但也许对她们来说,能看到我们吃着她做的饭,就是最切实的幸福。
帮忙转发点赞这篇文章,祝天下所有“李焕英”,新的一年都能平安、快乐。
主笔 | 林尉 编辑 | 燕妮 黑羊
图源 | 《你好,李焕英》、部分来自网络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