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南丁格尔纪念馆(青未了提灯闪闪)

文/田樱(辽宁)在国际护士节的日子里,坐落在英国伦敦圣托马斯基院的南丁格尔纪念馆,迎接着许多参观者,来此瞻仰现代护士工作先躯、英国女护士南丁格尔的崇高形象,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英国南丁格尔纪念馆?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英国南丁格尔纪念馆(青未了提灯闪闪)

英国南丁格尔纪念馆

文/田樱(辽宁)

在国际护士节的日子里,坐落在英国伦敦圣托马斯基院的南丁格尔纪念馆,迎接着许多参观者,来此瞻仰现代护士工作先躯、英国女护士南丁格尔的崇高形象。

走进伦敦市中心街头,广场上矗立着一尊高大铜像,南丁格尔身着护士服装,美丽的面容带着微笑,手持闪闪的提灯。

驱车来到圣托马斯医院所设立的世界第一座护士学校,这是南丁格尔用公众捐款建立起来的。步入南丁格尔纪念馆,被那些通过实物、照片和历史文物资料,反映南丁格尔救死扶伤,一生献身护理事业的感人事迹所感染。馆内一张南丁格尔面带稚嫩童颜坐在母亲膝上,姐姐巴莎偎依在母亲身旁的照片,展示看她童年时代的生活图景。馆内南丁格尔故居和她每个不同时期的照片及其资料,记述她的人生轨迹。

1220年5月12月,南丁格尔出生在意大利北部的佛罗伦萨。父母用她出生的城市给她起名──佛罗伦斯·南丁格尔。父母为英国人,家族是一个名望世家,伦敦华美的住宅,乡间宽敞的别墅,富足的家庭,为她提供了很好的教育条件。南丁格尔不仅在音乐、艺术、文学、拉丁语、希腊语有造诣,而且还能讲一口流利的意大利语、法语和德语。馆内一尊南丁格尔半身雕像和一张学生时代的照片,显露看她的聪明和美貌,似乎在述说着她从事护理工作的不平凡的足迹。

南丁格尔17岁回到英国,她在日记中曾写道;“我发现护士是最好的职业,一旦这种想法在我心中建立,就绝不可能轻易地放弃。”馆内最感人的是反映她在1854年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中的事迹,在那场战争中,她率领38名护理人员奔赴前线参加伤病员护理工作,在那里她看到了难以用语言形容的野战医院的惨状:霍乱与赤痢横行。她日以继夜地不停地工作,建立医院管理制度,提高护理质量,奋力救死扶伤。她不惧传染的危险,常常夜深人静之时,总是提着一盏小油灯,轻步查病号。她的热忱和尽职,使她感染上了“克里米亚热病”,病得连头发都掉光了,一度陷入危险状态。南丁格尔被伤员们称为“铁女人”、“克里米亚天使”、“提灯淑女”。她的牺牲精神和科学护理,终于得到了回报:她所在的野战医院伤病员的死亡率大为降低。

南丁格尔在近代护理事业上投下了巨大的身影,馆内陈列着她著作的《医院笔记》、《护士笔记》等,就有多种文字的译本。馆内一张南丁格尔与以她名字命名的护士学校学生们合影的照片。这座学校是1860年她用南丁格尔基金,在圣托马斯医院内建的。她还积极推动西欧各国的护士教育,在以后30年间又协助创办了一批护士学校,对世界各地的护理工作和护士教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南丁格尔被称为“近代护士之母”。她成为第一个接受英王授予功绩勋章的妇女。英国著名诗人郎费罗写诗赞颂“‘持灯女士’将永留青史”、“民族的精华,女中的豪杰”。

1910年她逝世后,国际红十字会将她的诞生日定为“国际护士节”,并设立了南丁格尔奖章,图案由橄榄枝环绕的红十字和南丁格尔手持油灯的半身像组成。馆内摆放着这个奖章,以及1912年红十字会为纪念南丁格尔,特制的护士奖状和南丁格尔徽章。

走出纪念馆,回眸南丁格尔雕像,让人遐思:南丁格尔是伟大的,她是把护士工作确立为妇女专门职业的功臣,摒弃世俗偏见,开创了现代护理工作;她勇于献身和忘我牺牲的精神,像她手里的那盏提灯闪闪,至今仍照亮着世界人民的心,鼓舞着白衣天使们,勇往直前。

作者简介:本名:田俊明, 笔名:田樱,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家协会理事。曾任大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大连市企业家协会常务理事,现为大连作家协会顾问、辽宁省作家协会理事、大连市散文学会会长。著有:《榴槤情》《樱花情》《草屋情》《峇厘情》《吴哥情》《基纬情》《雅典情》《海天片羽》《樱》等。

投稿邮箱:haijiao424242@qq.com

壹点号 书卷文苑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