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领导去接受同事的建议(不好意思麻烦领导同事)

小佟在一家设计公司工作不到一年,春节后被辞退了,领导说他的工作效率太低,觉得他工作能力有问题。可是他并非学历不足或者能力不够,究竟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他在平时的工作中,遇到问题都不好意思问别人,他觉得人家很忙,不好意思打扰人家,可是自己又做不了,只能硬着头皮钻研(做)。结果明明问明白半天就能解决的问题,愣是拖个好几天,做出来可能还不对。

如何让领导去接受同事的建议(不好意思麻烦领导同事)(1)

在工作中你是不是也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自己没有把握却又不好意思求人帮忙,自己想要做得更好又不敢开口求助?

一.为什么我们害怕麻烦别人

如何让领导去接受同事的建议(不好意思麻烦领导同事)(2)

1.长期以来形成的惯性思维,让你下意识觉得“我就靠自己”

小佟从小经常听到父母这样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的麻烦尽量不要带给别人,能自己解决的事情不要麻烦别人,能百折不挠就不要轻易折腰......

这样的话已经压入了小佟潜意识,逐渐形成了他的“惯性思维”,当在职场遇到问题时,很自然的就做出了自己扛,不去麻烦别人的选择。

前两年大热的《都挺好》有一个情节很让人心痛,苏明玉被苏明成殴打入院,除了大嫂吴菲,其他所有人关心的都是怎么把苏明成捞出来,没人在乎明玉的死活。明玉被忽略似乎已经成了一种习惯,一种深深植在苏家人脑子里的惯性思维。

惯性有对有错,不是所有的惯性都值得坚持。

2.忽视他人的力量,让你觉得“不需要靠别人”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研究表明,人们幸福的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思维模式、大脑结构,还有很重要的一个就是人际关系。

虽然孔子说过:“小人求诸人,君子求诸己”,而遇到问题时我们不断诸己,去寻找解决方案,就会给自己造成很大压力。毕竟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借助他人的力量,于是,孔子也说了:“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矣”。

樊登老师曾经讲过一个海豹突击队的故事,这是美国地位非常高的一支部队特种部队,训练强度非常大,他们常常要在海里边儿几十公里的游泳在海里边儿还是冰冷的海水几十公里的游泳。当有人游到最后完全没有力气坚持的时候,已经上岸的队员们,就不断给他打气,加油,挥拳头,那个即将要放弃的人好像又有一股劲儿这个能量真的被注入进来了,这个就是他人的力量。

如何让领导去接受同事的建议(不好意思麻烦领导同事)(3)

3.防卫性人格,让你不敢正视自己的问题

什么是防卫性人格?心理学家这样定义他们的表现:

防卫性的人格特质表现在行为上,则会出现下面这些常见的行为,包括:焦虑、胆怯。无论是学习或尝试新事物,比较容易退缩,碰到不懂的地方,也不太敢主动请教别人。“我不敢问同事,怕会打扰别人,怕他们觉得我很烦,以为我不努力。”

当我们防卫时,时常会出现很多迂回行为,比如懒散、常换工作、触犯法律、跟别人保持距离、常会觉得有负罪感、总是犹豫不决。

防卫性人格的形成很有趣,心理学家认为是“从童年早期”的家庭气氛而来。包括家人之间的互动,我们和别人的互动,以及我们在家庭中的地位等。

心理学家对防卫性人格的人进行“童年早期回忆”的收集,很多人都提到了小时候因为“害怕被处罚”而开始隐瞒家长一些事情。比如看到自己的考试成绩出乎意料的低的时候,饱受惊吓之余,都会做出相同的决定:不给父母看试卷,自己悄悄替父母签名,或是借口“忘记把试卷带回家”来逃避处罚。

但是,当去询问父母对于处罚的标准时,他们都很疑惑的表示:很少处罚孩子啊,不知道他们在怕什么。

所以,在不具备正确的认知,也就是“感觉”和“行为”还没用能力匹配正确的时候,防卫性人格就逐步形成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形成了大脑的直觉。

二.改变防卫性人格:卡尼曼双系统思维模型

我们的大脑有无法克服的缺陷,对于外界的环境,符合最小作用力原则,能不动脑就不动脑。

这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心理学教授丹尼尔·卡尼曼在《思考快与慢》中对于大脑的评价,他认为人的大脑存在两个系统,称为系统1和系统2。两个系统分别有快与慢两种作决定的方式,存在直觉和理性两种不同认知功能的思维模式。系统1无意识思考,时刻处于自动驾驶状态,习惯用惯性思维,通过直觉进行判断。系统2需要耗费精力,需要聚焦和专注,通过理性进行判断。

由于大脑的惰性,系统1常常占据大脑的主导地位,所以当防卫性人格已经深入我们的潜意识,让我们自然觉得“问同事会给人家添麻烦的”的时候,就产生了认知偏见,形成了确认偏差

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放慢思考,调动起大脑的系统2,进行纠偏。我们以小佟的事情为例,具体可以怎样做呢?

1.自我暗示

当他又一次不好意思去开口问别人时,可以这样进行自我暗示:这只是我以为的并不是别人这么想的。

2.事前检验

预先设想好最惨败的结果,比如,我去找老王请教问题,结果被喷了回来,那么如果出现了这种情况,可能是因为什么呢?可能是时间不合适,老王很忙;可能是我问的问题太没有条理了;可能是老王刚被领导训了一顿,心情不好等等,那么我应该注意什么呢?把关注点放到这些问题上,就不会过多的纠结要不要去问了。

我们经常会被自己的记忆误导,记录时时刻刻的点滴真相,来为改变自己的感受和决策做最好的选择。

如何让领导去接受同事的建议(不好意思麻烦领导同事)(4)

三.只需3步,帮你顺利提问

如何让领导去接受同事的建议(不好意思麻烦领导同事)(5)

1.提问看准时机,避免添乱

当我们想去向别人请教问题时,首先要看对方有没有空,是不是处于紧急事务的处理中。

史蒂芬柯维博士提出了时间管理四象限的概念,即把工作按照重要和紧急两个不同的程度进行划分,基本上可以分为四个象限:重要紧急、重要不紧急、紧急不重要、不重要不紧急。根据这样的时间划分,尽量选择别人处于不紧急的时候,一方面避免给别人的正常工作造成困扰,另一方面能保证求助的质量。

如何让领导去接受同事的建议(不好意思麻烦领导同事)(6)

怎么判断别人是否处于紧急状态呢?

  • 通过行为观察

我们可以通过对方的行为,判断他是否处于紧急状态。

比如如果他电话铃声一直不断,接电话时,一再表示“好的,我尽快。”或者行色匆匆,动作略显忙碌的快速,那八成是处于非常紧急的事务处理中,这个时候就不要去麻烦别人了。

  • 通过工作状态判断

另一种方法是观察对方的工作状态。

当别人一直眉头紧锁,紧盯手头工作的时候,一般是处于紧急状态,这个时候就尽量不要去打扰别人。如果对方的表情相对放松,轻松与同事交谈,或者在茶水间休息或是在窗边眺望,可以找个时间去麻烦他一下。

2.做到这5点,让你的提问高效又讨喜
  • 真诚的微笑

如何让领导去接受同事的建议(不好意思麻烦领导同事)(7)

还记得电影《中国机长》里袁泉扮演的乘务长吗?无论遇到什么样的乘客,刁蛮的也好,冷酷的也好,过分热情的也好,脸上永远挂着淡淡的不失礼貌的微笑。

我们想去提问也是一样,不需要一脸谄媚,也不能过分高冷,要保持真诚的微笑。

因为如果你跟对方还没有那么熟悉,你的气场和情绪会影响对方。

  • 调整到和被询问的人一样的状态

培养与他人匹配或是相近的行为的能力是从神经语言学的项目中演进出来的,这是一种人际沟通的模型,涉及的研究领域有语言解析以及我们如何同他人进行沟通与理解方面的知识。

在沟通中,把自己调整到和被询问人一样的状态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这关系到对方能否准确接收到你的问题并愉悦的予以解答。

试想,如果你要询问的人是一个冷静有条理的人,而你一脸热情,甚至略显呱噪的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提问,对方会不会一脸震惊的不适?又或者对方讲话语速较快,而你说话却非常慢条斯理,在他解答完之后,你的回应来的晚了一些,对方会不会怀疑自己的问题没有解释清楚或者你的理解力有点问题?

也许你会很不屑,凭啥我要调整到和他相似的状态?这不是在磨灭我的真实性吗?

在《销售就是要玩转情商》一书中给出的解释同样适用在工作场合的沟通:

我们的首要目标就是与客户或是顾客在一个舒适自在的谈话气氛中进行会面。如果这意味着我们需要调整或是改变自身的沟通方式,那么我们做出这样的改变就是真实且真诚的,因为我们渴望与对方建立起这样的沟通方式。

MBTI职业性格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了解对方的思路,我们不需要去了解每一个人究竟是什么样的性格类型,只需要从下面八个维度去观察了解并作出合适的应对就可以:

外向:如果对方是个阳光外向,特别能叨叨的人,你就要略微积极一些,回应的要快一些;

内向:如果对方是个沉稳内向,不善言辞的人,你就要尽可能的保持平静,不要过于热情;

框架感:这样的人说话会特别简练,只给你几个大的条条框框,细节不会特别展开讲,所以你需要先记下来,然后再去琢磨细节,继续追问;

细节感:这样的人就会讲的非常仔细,顺着一个问题,讲到最细的那个点,然后再讲下一个,所以你也需要先记下来,然后自己去提炼;

理性:偏理性的人呢,讲话就感觉严丝合缝,专业度突出,可能会有点冷冰冰的感觉,所以你不需要特别多的寒暄,尽量跟他足够理性就可以了;

情感:偏情感的人,寒暄就会比较长,讲话比较温暖,所以你要温和有礼貌;

秩序性强:这样的人讲话有层次,第一第二第三讲的非常有条理,所以你提问的时候也尽可能的有条理;

自由散漫:这样的人思维比较发散,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可能会关联到其他很多问题,知识量会很大,你可以尽可能的先记下来,再看你想要的答案是不是在这里面,顺便把他提到的其他问题也记录下来,是不是捡到宝的感觉?

我们去了解一个人,是让他在一个让更熟悉或者安全的环境里解答问题,这样你更能获得更多你想要的知识。

  • 积极赞扬,多说优点

如何让领导去接受同事的建议(不好意思麻烦领导同事)(8)

人都是喜欢被称赞和鼓励的,我们在提问的时候,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明确的给出赞扬。比如,小佟是做电商设计的,他想让别人看看配图比例的时候,就可以这样讲:“王老师,您的审美能力好,尤其是对比例的把握特别精准,您指点指点我这个设计图吧!”

用这样的说法,满足了他人的心理,那别人接受起麻烦来,就更容易一些了。

  • 利用金字塔思维,有秩序的提问

《金字塔思维》一书中这样介绍大脑的信息处理模式:

当我们在思考的时候所面对的是一大堆散乱的信息或者信息碎片时,自身仅有的分析和整理能力没办法很好的处理,我们的思维会变得混乱。

同样,如果对方听到的问题时一大堆散落的信息,就算想回答,可能也无从说起。

所以,我们要通过金字塔结构来进行问题梳理。

举个例子来说,如果小佟关于客户信息这个模块有下面这6个问题,提问的时候,如果这样问“客户信息建立的时候,画面按钮布局应该怎么安排呢?”“客户信息修改的时候,数据库更新都是要包括哪些字段呢?”“客户信息建立的时候,备注栏要多少位的长度呢?”

非常凌乱是不是?

如果这样整理一下,就可以这样提问:“关于客户信息的建立,我有这样两个问题,第一个是关于画面按钮......第二个是备注栏的长度定义合适呢?”“关于客户信息的修改,我有三个地方不明白,第一个是......第二个是......”。 这样的提问,自己的思路很清晰,不会遗漏,对方回答起来也会很有条理。

如何让领导去接受同事的建议(不好意思麻烦领导同事)(9)

  • 专注的聆听,及时的回应

樊登老师在《可复制的领导力》中提出了倾听三步

深呼吸---- 提问并回应---- 复述和总结

在提问之前深呼吸,这样可以帮我们调整情绪,无论你是焦虑的,紧张的,恐惧的,通过深呼吸把情绪缓和下来,专注于聆听对方的问题解答。

当别人针对问题作出了解答,一定要及时的回应,哪怕只是简单的“哦”“是的”“对”。而且,回答要走心,如果你一边看手机,哪怕是只看了一眼,或者眼睛看着外面,对方马上就会觉察到你的不专心,讲课的兴致也会大大降低。

最后要对刚才解答的问题进行一个简要的复述,向对方确认一下是否有信息的遗漏。

如何让领导去接受同事的建议(不好意思麻烦领导同事)(10)

3.重视提问后的反馈

当别人解答完你的问题,接下来的步骤同样重要,那就是反馈。

樊登老师的《可复制的领导力》中讲:

及时作出反馈是对别人巨大的肯定。

怎样作出反馈呢?

  • 表示感谢

感谢是职场礼仪的必修课,真诚的感谢不仅会让对方觉得自己的讲解是有价值的,还会一定程度上增进同事之间的感情。

而感谢也不仅仅只有当面感谢,我的同事小元做的就很好。她刚来公司的时候,我们部门的老王给她讲了一个模块的业务,后来这个模块就一直由她维护,每次做出新亮点的时候,都会得到领导或者其他同事的夸奖,小元每次都会谦虚的说:“多亏了王老师当初教我基本业务,让我把内部的关联点都串起来了。”这样下来,以后老王是不是更愿意去帮她了呢?

  • 及时沟通

当我们解决了理论上的问题,一定还会去动手实践。比如我当年做程序员的时候,做过一个保险系统的项目,最初做需求设计的时候,遇到一个卡点,怎么也理不顺那个模块的流程,就跑去问我们项目经理,他带着我从头开始梳理,把每一个场景的流程都画出来,前后台的交互方式都列出来,一下解决了我的卡点。然后我回去接着写设计,每做出几步,都会跟他再沟通确认一下。

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检验我是不是真的明白了,另一方面是对项目经理之前讲解的反馈。

如何让领导去接受同事的建议(不好意思麻烦领导同事)(11)

结语:

在职场上,遇到问题去麻烦别人其实并不麻烦,如果不问才会变成大麻烦。如果你觉得改变思想很难,不如就直接升级行动吧。

1、在合适的时机去麻烦别人

2、要高效有讨喜的去提问

3、提问后要积极反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