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种睡眠面膜几次觉得会过敏(敷个面膜就细菌四世同堂了)

用一种睡眠面膜几次觉得会过敏(敷个面膜就细菌四世同堂了)(1)

让我们来看一下事件始末:

用一种睡眠面膜几次觉得会过敏(敷个面膜就细菌四世同堂了)(2)

后来被网友疯传,引发热议

用一种睡眠面膜几次觉得会过敏(敷个面膜就细菌四世同堂了)(3)

用一种睡眠面膜几次觉得会过敏(敷个面膜就细菌四世同堂了)(4)

原微博主赶紧出来澄清

用一种睡眠面膜几次觉得会过敏(敷个面膜就细菌四世同堂了)(5)

用一种睡眠面膜几次觉得会过敏(敷个面膜就细菌四世同堂了)(6)

看到大部分网友们还是选择理(yong)性(sheng)地(ming)敷面膜,Elizabeth感觉非常欣慰。但是为了不让大家在敷面膜的时候有心理阴影,还是来给大家科普一下面膜君吧。

首先,你必须了解一点

正确、恰当地使用适合你的面膜,会为你的肌肤锦上添花。

—冰寒

中国知名护肤专家

左岸女人网创始人

微博签约自媒体

面膜的类型、特点、适用肤质

面贴膜

其面膜液多数是水性配方,流动性更强一些,清爽不油腻,使用很方便,用来补水是不错的,因为有面膜布的作用,封闭性更佳,但也因裁剪关系常留死角。

膏乳状面膜

是含有油性、水性成分的乳化体,保湿效果通常更好,因为有油、水两类成分,所以水溶性、脂溶性的功效成分都可以加入,比较全面,缺点是要用到乳化剂;涂抹后也不易留死角。

泥状面膜

通常含有高岭土等粉体,用于增强对油分的吸附性,适用于油性皮肤,用后很干爽。

冻胶或啫喱状

通常是纯水性配方,不含油分,补水佳而保湿弱。各种皮肤都可以用,尤其在夏季更为流行。可以视为面贴膜中液体的增稠版。通常配方都比较简单,以卡波姆类成分作为增稠成分。面膜质地轻而且各种好看,但并不代表就一定有更强的功效。

免洗面膜

也就是睡眠面膜。睡眠面膜的实质是霜。许多女性没有使用晚霜的习惯,睡眠面膜换了个名字反而更受欢迎。一般来说,睡眠面膜的质地并不那么粘稠,因此也谈不上会堵塞毛孔。但是由于取了“面膜”的名字,有人会涂比较厚一层,这可能对皮肤带来不利影响。说实话,某些睡眠面膜的成分和晚霜几乎没什么区别。

撕拉式面膜

撕拉式面膜利用胶体的粘性来实现清洁,适合于油性、衰老性肌肤,痘痘肌应当慎用(正宗粉刺肌可以用,除此以外的各种丘疹性肌肤均应慎用)。建议尽可能用牵 张力弱一些的、温和的。我个人很喜欢雪本诗水果撕拉式面膜。撕拉式面膜不会导致肌肤松弛,需要关注的是撕拉过程中会撕掉一些表层的角质,而可能破坏皮肤屏障功能,导致皮肤干燥、缺水、敏感。所以撕拉式面膜不要过于频繁使用,每周一次最多,敏感肌肤、干性肌肤完全不建议使用。

泥状或软膜粉

对于涂抹式的泥浆类、软膜粉类面膜在干掉后不要揉搓面部,而是应该用水润湿面膜后在用水或者洁面产品彻底清洗,或者在其半干状态时就剥掉,以免干掉的面膜颗粒变粗揉搓时对正常角质层产生不必要的磨损。

面贴膜的材质

面贴膜的功效主要取决于其中的面膜液,不过面膜布及其裁剪也会影响到使用感受以及价格。

无纺布面膜

最早的一种材质,由棉或其它纤维制成,但是顺应性略差,贴在皮肤上有些地方会翘起来。

蚕丝面膜

大多并不是真的蚕丝制成的,而是一种织法,采用了半网状结构,有更好的弹性,而且吸取液体后更透明,使用起来有更好的贴肤性。以我对养蚕以及蚕丝价格的了解,估计不太会有人真的用蚕丝纤维来做面膜。

果纤等生物纤维制作的面膜

这也是非常好的,顺应性好,也很柔和,价格一般都卖得比较贵,性价比略差。

蕾丝、刺绣面膜完全是噱头。

如何挑选面膜

一, 面膜的价格不能太便宜

因为三五元钱一片的面贴膜除去各种费用后,真正用在产品上的成本恐怕只有几毛钱,这不可能做出一片好面膜。淘宝上某款面膜仅售1元/片,据说是最畅销的面膜,在湖南卫视的一档节目中,我们当场测试后发现它明显是添加了大量的荧光。自己用验钞机的紫外灯就可以很容易发现这类面膜的荧光增白剂。

二,学会看一点成分表,避免坑爹货

比如排在防腐剂、卡波姆(聚丙烯酸交联树脂)、透明质酸钠后面的成分一般添加量都是低于1%的,基本可以忽略不看,我们着重看这些标志性成分以前的有效成分。靠前的有效成分越多,面膜给你带来的有效性就会越大。而且,面膜一般不需要有非常复杂的防腐成分。在分析某款面膜的成分时我们发现,只有非常简单的十几种成分,竟然使用了高达6种防腐剂,而众所周知,防腐剂会引发大约40%的化妆品接触性皮炎。

三, 不要被视觉欺骗迷惑

比如在面膜中加入大量的二氧化钛,使用之后觉得肤色变亮。其实很可能是因为脸上残留了二氧化钛而导致的视觉假白而已。

有读者向我反馈,她使用面膜能让脸保持两天变白,后面就恢复原样,这通常是添加了荧光增白剂所致。此时备一个波长为365nm的紫外灯小手电就能识别,用紫外灯照射这些无良面膜,能够发现类似照射复印纸的大量蓝白色荧光。验钞机的紫外灯亦可担此重任。

还有数款所谓的活氧泡泡面膜,号称含有大量活氧能促进肌肤美白,涂在皮肤上后一分钟左右就可以冒出非常细密的白色泡泡。分析其成分时发现原来不过是添加了一种发泡剂而已,在体温加热面膜后就会发出泡泡,而且其成分中竟然连一种功效性成分都没有,就这样一个产品售价竟然高达200元,无非是利用视觉欺骗,让人觉得神奇、物有所值。

四,尽量避免具有刺激性的成分

比如一些高浓度去角质的成分,毕竟长时间敷在脸上的东西,具有高浓度的去角质成分,很可能引起肌肤问题。

五,面膜切忌多用久敷

面膜会被吸收,但是不会完全吸收。就像我们的胃一样,吃饱了就不会再吃了。面膜明明20分钟可以摘掉,但是一定要敷60分钟,这样会反而倒吸。肌肤所需要的养分不需要过多。尤其是年轻肌肤,停留太久或者过多反而会造成粉刺和脂肪粒。

六,痘痘肌敷面膜要注意消毒

面膜滋生细菌吗?首要当然要看它的制造商,包装和成分是否可靠。面膜的包装都是采用不透光的包装,里面是银色,外面是其他颜色,你担心它会有变质的话,可以用我们平时食品袋中会有的干燥袋和面膜放在一起,用来保存面膜。

敷面膜前大家都会洗脸,最好能用热毛巾热敷后再敷面膜,所以面膜需要在已经清洁脸部的前提下使用。如果脸上有青春痘、粉刺这类易于携带细菌的肌肤问题,那么最好先选择针对性的产品,因为它们通常会含有少量酒精能够消毒杀菌。但如果你有痘痘和粉底,既不消炎也不清洁,就直接敷面膜当然不行,先清洁、消毒、保湿才是正确的顺序。

面膜的相关问题

@Floater_:网上说早晨敷美白面膜易被晒伤,真的吗?

不限于美白面膜,所有面膜做完后都会更容易晒伤——角质层吸水后,透明度增高(去角质的面膜则让角质层更薄),紫外线更易透入。但是,没有曝光、就没有晒伤,如果能做了面膜又作好防晒,又何须担心晒伤呢?

@七七不在_Ivy :佐伯千津最推崇每天3分钟湿敷化妆水,您反对每天做面膜,我怎么办?

我反对每天面膜是因为每次长达15分钟的密集护理导致角质层过水合而受损,但3分钟做5次才15分钟,不至于造成损伤(严格说不算是面膜),因此佐伯的方法是可取的——但不建议敏感肌做,除非是治疗性质。

为什么有人天天敷面膜皮肤却不出问题?

不排除少数人有超强的自我修复能力。这种能力并非人人都有,敏感和干性皮肤尤其缺乏,而且不是永远都能保持的——随着年龄增长,自我修复能力会逐步下降,以我个人经验,其中的大部分人早晚都会出问题。至于明星分享每天3次面膜……这你也信?

水果DIY面膜值得做吗?

我 认为多数水果面膜其实都不值得做:含糖量太高,肤感不舒服;含酸量太高,有可能造成皮肤刺激;最关键是有效美容成分如VE、VC、VB等含量太低。若真是 看中补水作用,黄瓜、丝瓜、豆腐这类温和的倒可以推荐。做水果面膜不如做中药植物粉面膜。我认为做DIY面膜是不错的,只要选材、卫生,以及前面所说的一般性原则都注意就好。

晒后是不是一定不能做美白面膜呢?

要看成分。以甘酸提取物(甘草酸钾)、维生素E、茶多酚、红酒多酚为美白成分,有助于晒后的修复,而含有果酸(AHA)、高浓度维生素C、曲酸、壬二酸等成分的,则不适合。

泡纸膜有什么作用?

1)泡纸膜基本作用是补水,具体功效取决于水的种类。丝瓜水补水滋润,玫瑰水美白,黄瓜水抗炎保湿……各种水没问题,问题是里面是不是真的有黄瓜丝瓜玫瑰(不知你闻得出香精味儿吗?)。

2)不建议天天敷,泡纸膜也是做面膜的一种。

什么面膜补水?

保养型的(非清洁型的)面膜最基本的功能都是补水。

市面颜色鲜艳的红酒面膜、芦荟面膜靠谱吗?

都是色素的作用。红酒面膜中的功效成分是葡萄籽提取物,它是棕色的,不会是那种红色;芦荟汁则是淡黄色透明液体,不会是翠绿色。

好一点的化妆水泡纸膜效果比一般面膜好得多,是真的吗?

这取决于化妆水以及与其对比的面膜配方,所以无法一概而论。有些面膜确实垃圾,所以确实也容易被好的化妆水轻松超越,但现实不总是如此,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面膜在什么价格区间比较有性价比呢?

15~30元/片可以有相当不错的面膜,那种上百元一片的面膜多数是品牌溢价造成的,而过低的价格,不要对它除补水之外的效果有过高期望。

更多面膜问题,点击下面的链接:

高价护肤品并非玄学—面膜篇

本期安利:LC微酵面膜

用一种睡眠面膜几次觉得会过敏(敷个面膜就细菌四世同堂了)(7)

用一种睡眠面膜几次觉得会过敏(敷个面膜就细菌四世同堂了)(8)

用一种睡眠面膜几次觉得会过敏(敷个面膜就细菌四世同堂了)(9)

参考价格:188/198元/盒/5片

采用专利微酵技术,将胶原蛋白大分子进行天然水解,保持生物活性的同时更易吸收。不添加防腐剂,可以说是敏感肌朋友的福音了!

素材来源:http://fashion.sina.com.cn/z/b/mask/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2f4efa50101iyui.html?tj=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