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父亲的摆摊之路(住在三轮房车里辗转10余城市摆摊的母亲)

封面新闻记者 邹阿江 图由受访者提供

4月7日,成都青白江。直播培训授课结束后,何英长长舒了口气,终于端起杯子喝了一口水。在外漂泊多年后,她带着创业经验回到家乡,在当地残联的邀请下,第一次为残疾人朋友们授课。

41岁的何英没有一张主播的脸,她1米60的个子,体重90多斤,留着一头干练的短发,脸瘦瘦的,身材也很单薄。关于何英脸上和手部的疤痕,看过她直播的粉丝都知道:在9岁那年的突发事故中,何英被烧伤致四级残疾。

因为不想给父母增加负担,她并没有选择植皮修复治疗,伤疤伴随何英度过了而后的32年。带着伤疤,她做过服装生意,摆过地摊,帮搬家公司送过货,也在老家小镇上开过火锅店和照相馆。

2014年,她做了一个疯狂的决定:出去闯荡。于是就有了一个母亲带着两个孩子开着三个轮子的“房车”,从河南郑州到湖南祁县再到安徽阜阳,最后从山东潍坊回到成都的奇妙旅途经历。

随着网络直播带货的兴起,2020年年底,何英回到成都走进直播间,开启了另一种生活模式。目前,何英是青白江区残联全媒体运营师。她告诉记者,接下来自己会定期在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开课,围绕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现状、运营方式等内容开展授课培训。

而作为孩子的母亲,何英坦言,“这两年再拼一下,争取让孩子们在城里有个真正的家。”

残疾父亲的摆摊之路(住在三轮房车里辗转10余城市摆摊的母亲)(1)

何英。(邹阿江 摄)

火灾中落下残疾

19岁开始上街摆摊攒钱

何英出生在青白江区的一个小镇上。1990年,何英和弟弟在一次火灾事故中被烧伤致四级残疾。“那个时候不到十岁,不太懂事,只记得有时候会被别人喊‘怪物’。”何英回忆起童年被烧伤后的半年里,自己不愿意出门,也很害怕和外人接触。

上学后,何英在家人的开导下打开心结,她不再在意别人的眼光。在学校里何英活泼开朗,善交朋友,回想起学时代的自己,何英笑着说道,“我的性格比较大大咧咧,和每个人都合得来。”

19岁那年,何英决定出去闯闯。“我喜欢画卡通画,晚上画画,白天就出去摆摊卖画。”让她意想不到的是,一幅画卖2块钱,没过多久自己就攒够了一笔钱。

2007年,摸索出一点儿生意门道的何英决定回到老家青白江日新镇开照相馆。“有一次我去打印文件,看到老板在帮别人打印照片。”何英感叹道,“一台电脑、一台打印机和一台单反就可以把照片打出来,我觉得是个很简单的事情。”

隔了两天,何英就去二手店购置了设备,找了一家租金不算贵的小门店,开起了照相馆。“单反相机是我看说明书一点点学习的,一开始只是帮别人打印照片,后来技术好点了可以拍证件照。”

何英相馆对面有一家火锅店,老板是一位和她年龄相仿的人,有缘的是,对方也叫“何英”。“火锅店的何英家里出了事后,以2000块钱的价格把火锅店转让给了我。”回忆着开火锅店那些日子,何英说,苦是苦,但更知道怎么和顾客打交道了。

生活在一点点变得有盐有味。转变是在2009年,何英生下二女儿没多久,就和丈夫离婚了。她带着大女儿和刚出生不久的小女儿,干回了老本行:摆地摊。“两个女儿跟着我,在三轮车上卖小饰品,帮顾客打印照片,一元一张,生意还不错。”

艰难的日子算是挺过来了。

在何英的身上,能看到一种自信,如果走进她的世界,其实就能明白这种自信是在一次又一次苦难中被塑造出来的。

2012年,何英遇到一个比自己小4岁的男人,并生下了第三个女儿。用何英的话说,“可能是命中注定了婚姻上有跨不去的砍吧!”幸福美满的生活并没有持续太长时间。

2013年,何英又离婚了。从这个家出去的时候,她只带了两样东西,女儿的抚养权和一辆摆摊的三轮车。

残疾父亲的摆摊之路(住在三轮房车里辗转10余城市摆摊的母亲)(2)

改造后的四轮“房车”

残疾父亲的摆摊之路(住在三轮房车里辗转10余城市摆摊的母亲)(3)

和女儿们居住的“房车”

残疾父亲的摆摊之路(住在三轮房车里辗转10余城市摆摊的母亲)(4)

女儿在房车里玩耍

自制三轮“房车”

两年多走了国内10余个城市

一天下午,何英在收工的时候,路过书店买了一本叫《鲁滨逊漂流记》的书。偶尔得空跟孩子们讲一讲故事对于她而言,就是最美好的亲子时光。

“鲁滨逊在荒岛上漂泊了二十八年!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小王国,不可思议。”2014年,何英的大女儿已经上中学寄宿。她决定带着老二老三出去闯一闯。

出行的第一站,何英选在了河南郑州。火车硬卧,1200公里,17个小时,到火车站接何英的是她闺蜜。“到的那天晚上去夜市吃饭,我观察那些商贩,他们把三轮车改造成了一个像房车一样的门店就可以摆摊。”何英意识到,自己在异地的第一份工作有着落了。

她赶忙联系家里的母亲,在次日将老家的基本生活用品和那辆摆摊用的三轮车邮寄到郑州。

但很快何英就遇到了难题,跑了三四家焊铁店都不给改装。无奈下,她比着网上搜来的“房车”设计图,跑到了当地的废品站去找材料,决定自己改装三轮车。

别看这个女人瘦弱,做起事来一点都不含糊。半个月的时间,何英就把三轮车改成了一辆有模有样的“房车”。在这个一米多宽三米长的房车里,安置了一张床、窗帘、蓝粉相间的地垫、圆桌、书架……在驾驶座位的旁边甚至还有一个做饭用的迷你灶台。

“我和孩子们都很开心,在外地终于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窝。”很快,何英就在郑州的一个夜市里找到了一席之地。和其他商贩的“房车”相比,何英自己改造的这辆“房车”五脏六腑俱全,干净、整洁,说是精致也不为过。

没过多久,何英在摆摊的圈子就出名了,“摆地摊的单亲母亲”“住在三个轮子房车里的母女”“能干的女人”……在顾客和同行人的眼里,何英身上的标签大抵就这些。

对于何英而言,在外地摆摊时,让她难忘的故事一定和残疾朋友有关。“在郑州摆摊的时候,我遇到一个残疾朋友,他的腿摔断了拄着拐杖才能走路。”谈起和这位拐杖大哥的相识,何英说,她手机里有很多残疾朋友的群,大哥希望何英能教自己打印照片,摆地摊挣钱。

“我免费教他怎么用电脑打印照片,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他就入门了,跟着我在旁边一起摆摊打印照片。”光会打印还不行,要懂得如何和顾客交流。每次有顾客来打印照片,何英都会把他们介绍给拐杖大哥。“生意还不错,少的时候一天挣个100来块,人多的时候能有好几百。”

在郑州摆摊的日子,何英打印过照片,卖过手机零件和各类小饰品。白天在热闹的地方摆地摊,小女儿背在背上,二女儿就呆着“房车”里看书、看动画片;到了深夜,何英就把车子开到附近的小区过夜。

这样的日子大概持续了半年,之后何英带着两个孩子去了山东潍坊、湖南长沙、安徽阜阳、江苏无锡等十余个城市。漂泊的日子一直持续到了2017年,老二到了上学的年龄,何英带着两个孩子回到成都。

残疾父亲的摆摊之路(住在三轮房车里辗转10余城市摆摊的母亲)(5)

何英在摆摊

走进直播间

用自身经历教残疾人朋友就业创业

回到成都后,何英升级了“房车”,“轮子从三个变成四个,空间要大一些,车顶改造出来一个花园,是我给孩子们做的空中花园。”出于不想给父母添麻烦,何英带着两个孩子继续住在“房车”里,每天早上送二女儿上学后,何英就带着小女儿出门摆摊。

2020年,在摆摊顾客和同行的建议下,何英上了一年多的直播培训课。第一次在新改造的四轮“房车”里,架起直播环形灯、声卡和两部手机做起了直播,那一天她特意描了眉毛,涂上了口红,一只手拿着话筒,对着镜头说起话来。

何英在直播平台的粉丝并不多。“我不怎么开直播,眼下当务之急还是帮助更多的残疾朋友,帮助他们就业创业。”何英笃定,眼前的这个手机镜头,可以为残疾人就业打开一个新的出口,“让残疾人融入普通人就业中,做一个能通过工作养活自己的普通人。”

今年,何英最小的女儿已经8岁了。为了让孩子更好地学习,去年底她将两个孩子送到父母身边。“三个孩子读书了,住在房车里也不是个办法。”何英说,她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在成都给孩子买个小房子,让她们真正的拥有一个温馨的家。

“快了,明后年吧,这个目标一定要会实现。”何英一直相信,普通人能做的事,残疾人也能做。“用手是工具,用脚也是工具,有什么不一样呢?”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ihxdsb,338640571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