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藏岁月的痕迹(岁月的光与影)

画集《佛光禅影》中收录的50幅美术作品,皆为水墨彩绘佛教造像每一幅作品,都笔法细腻,气象正大,散发出平静而又强烈的感染力,令人触目而心动那些佛教造像原作,都是中国佛教雕塑中的经典之作,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珍藏岁月的痕迹?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珍藏岁月的痕迹(岁月的光与影)

珍藏岁月的痕迹

画集《佛光禅影》中收录的50幅美术作品,皆为水墨彩绘佛教造像。每一幅作品,都笔法细腻,气象正大,散发出平静而又强烈的感染力,令人触目而心动。那些佛教造像原作,都是中国佛教雕塑中的经典之作。

《佛光禅影》的作者申士,本名陈强,现为中国教育报的记者。他在业余时间,怀着柔软的心情,用柔软的毛笔,蘸着柔软的水墨,在柔软的宣纸上,工笔细描经典的木石和青铜佛教造像。一笔一画,都含情意。他为冰冷、坚硬的木石和青铜造像,描上了人的体温。国画材料,油画技巧,分层布色,中国传统绘画和西方绘画创造性地结合,形意并重,产生独特的表达效果,开启了新的绘画风格。

初看他的作品,或疑为摄影,或疑为油画。没有人能想到,那是以宣纸呈现的中国水墨画。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台湾、南京等地很多网友,参与竞拍他的作品。他被画界誉为中国水墨彩绘佛教造像第一人,不少作品被藏家收藏。

佛教造像,是瑰丽的艺术,也是庄严的信仰。它是审美理想的象征,是宗教思想的赋形,是文化观念的显影,是人生愿望的寄托,承载着太多的人文内涵。一个时代的佛教造像,反映那个时代思想的高度、梦想的高度和人生审美、艺术审美的高度。申士先生描绘的佛教造像,以惊人的写实感,呈现出造像的原始风神。一幅画,就是一个时代、一段岁月的表情。他手中的毛笔,表现力极强,细腻地描绘出岁月的质感、木石和青铜的质感、生命的质感,可谓眼到、心到,笔到、技到,意到、境到。他画出了造像上蒙着的时间的纹理,绘出了佛光禅影里的无限慈悲,描出了人间应有的庄严。他用水墨、色彩、光影、线条等“语言”,呈现、解读、欣赏、礼赞那些穿越岁月的佛教造像,作品里融入了他自己的襟抱,隐含了他自己对人生和艺术的体悟、他自己的情感和美学追求。他描绘佛教造像的角度和心境,就是他瞭望人间的角度和心境。作品中,那条条细腻的裂纹,那点点斑驳的色块,那片片明暗的光影,那幅幅生动的表情,融合成特殊的视觉力量。不动声色的庄严感、沧桑感和感染力、亲和力,像水墨一样洇开,像水墨渗入宣纸一样渗入人的心灵,让人心里欣然,安然,慨然。

佛教造像是天道和人道、神性和人性的高度统一,是幻想中的神和理想中的人的完美结合。看申士先生描绘的佛教造像,常常能从面容间,看出神的风度和人的意态,可谓“望之俨然,即之也温”。超凡脱俗的冷峻、空静和纯净,散发着尘世气息的热忱、悲悯和慈祥,交织在一起。特别是嘴角那一抹微笑,神秘、睿智、自信、从容、超脱、温和,释放出神的力量和人的亲切,像一朵就要绽开的春天,似乎会漫延成天下春风,漫延成抵达宇宙每一个角落的引力波。作者以写实的笔法,描绘佛教造像,以写意的方式布设背景,构图独特,实与空,近与远、现实与历史、有限与无限,相互融合,相互衬托。苍茫的背景似与无涯的时空相连,境界空远,格局阔大,尺幅之作似乎融进了千山万水、千载万世,严谨的写实中弥散着超然的浪漫气息。作品呈现出神性与人性相统一的正大之态、神秘之美和亲切之味。

中国的佛教文化源自国外,逐渐本土化,嬗变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佛教造像遍布华夏大地,诞生无数传世作品,蔚成文化奇观和艺术奇观。从南北朝,到唐朝和宋朝,佛教造像各有各的风貌。申士的画作,涉及其间多个历史阶段的佛教造像代表作品。那些原作,散布中国各地,有的漂泊到国外。申士先生历时多年,亲临现场探访,用现代眼光打量传统经典,收集整理资料,潜心创作。大英博物馆、大都会博物馆、吉美博物馆、波士顿美术馆、美国纳尔逊艺术博物馆,都曾留下他与中国佛教造像对望的身影。近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呈复兴之势,国家不断推出政策,推进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他的创作成果,有文化集成的意义,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情致敬和倾心弘扬。读《佛光禅影》,欣赏申士先生的系列佛教造像画作,经历一次有深邃历史感的文化巡礼和审美之旅,思绪在此岸与彼岸之间飘荡,心中充满惊喜。

申士先生优游于新闻、文学、美术等多个领域,集记者、作家、画家等身份于一身。新闻、文学、美术,门类不同,却要求操持者有共同的精神背景:内心存有充沛的正能量,怀有仁民而爱物的大情怀。在申士先生的文集里,我读到过他的诗文;在他的微信朋友圈里,欣赏过他拍的自家园子里的花木照片。我觉得,那诗文中的天光人影、山光水影,那小园中的阳光草影,与他画集中的佛光禅影,气息相通。那些光与影,都是美,都含慈悲,是岁月的光与影。

《中国教育报》2017年07月07日第4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